《“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记录重大事件时只描写出征场景的独特新颖的选材方法;
2、理解英雄杨利伟的优秀素质;
3、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抓住一个场面写大事件,于细微处写人物。
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教师指导2—3位学生作好模拟播音准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都了解哪些中国航天史上的大事?
二、自主学习 亲临现场
教师指导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
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
3、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明确:文章以时间为序安排材料,条理清晰。如:5时—5时28分----5时30分。
三、合作探究
1、走进人物
教师指导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4、教师总结归纳: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先组织学生自读勾画,再同桌相互交流,畅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级交流,组织学生互评。教师应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
2、送英雄出征
教师指导语: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各不相同的答案,尤其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4)篇幅要简短。)
(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再进行班级交流,生生互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3、品味鉴赏
教师指导语: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句: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优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反复诵读,含英咀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赏析要旨,让学生有“法”可依,当然也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角度。对学生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精彩的点评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好词好句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培养对优美语言的感觉能力)
四、畅谈收获
学了本文,你有何收获,可以从写法、内容、主题等方面畅谈
五、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语: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
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八段: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
第九段:介绍杨利伟的简历。
第十段: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
第十一段: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
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第一问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作引导,例如从消息的结构五部分、通讯的篇幅长短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提示,唤起学生的旧知。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将文章改写为一则100字左右的消息,加深学生对本则新闻专注于场景描写的独特构思的理解。第二问重在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插叙”这一种叙事手段的功能,教师也可适当举例文。)
六、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课堂评价
附: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一、评价出征意义
二、交代时间、地点与场景
三、杨利伟奉命出征场面
四、杨利伟踏上征程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以时间为序
(插叙)(共25张PPT)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灵宝市故县一中 范沛玉
中国最新航天飞行大事记
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二号 1984年4月16日
东方红三号 1997年5月12日
东方红四号 2005年上半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B型运载火箭发射。
曙光计划 1971年4月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首次载动物航天)2002年3月25日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九时
神舟七号(首次出舱活动)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
天宫一号(首个宇宙空间站)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成功发射,为中国一个正在计划中的目标飞行器。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神舟九号(不载人,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2012年3月,两名神九女航天员选出,同时,飞船将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升空。
神舟十号(未来,载人,与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对接,首个宇宙空间站正式开始运作) 空间站及首个空间实验室。
夸父计划是中国的一个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又称为“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探测计划,计划得名于中国神话中的夸父。
由于2012年将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2012年至2014年太阳活动将会很强烈,因此夸父计划三颗卫星建议在这个时间内发射,如果按期实施,该计划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系统的日地空间探测计划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灵宝市故县一中 范沛玉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记录重大事件时只描写出征场景的独特新颖的选材方法;
2、理解英雄杨利伟的优秀素质;
3、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抓住一个场面写大事件,于细微处写人物。
1、朗读课文并尝试用播音
员的语速、语调来做一次模
拟播音,评一评,谁最具有
播音员的素质。
自主学习
2、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
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明确:“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
3、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明确:文章以时间为序安排材料,条理清晰。
如:5时—5时28分----5时30分。
合作探究一
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杨利伟“夺人风采”的词句,并进行分析。
(1)“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
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更表现了他承担这样一个光荣任务的自豪和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
(2)申请出征的报告
干净利落,斩钉截铁,刚劲有力。
(3)“标准的军礼”,
不仅表现了杨利伟优秀的军人素质,也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无声誓言和永不动摇的决心。
(4)“激动地”“握手拥抱”和“不停地”“挥手致意”
融会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有为自己、为战友、为民族共同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高兴,有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有绝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
(5)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
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对祖国行注目礼,他用自己的目光向伟大的祖国表达着决不让祖国失望,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的誓言,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在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应该
具备的素质:
坚强的意志 丰富的经验
强健的体魄 爱国的情怀
从容的心理 果敢的作风
合作探究二
思考:
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 3、4号
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 2号
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1号
假设杨利伟在出征前有3分钟的采访时间,作为记者的你,最想问些什么问题?
假如你就是杨利伟,你又该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呢?
同桌二人模拟
基本的要求:
A、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
B、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C、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D、篇幅要简短。
温馨提示:可从表达方式、结构、修辞、顺序、语言等方面来分析。
合作探究三
例句: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1.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8、9、10小节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内容:交代了首飞航天员梯队的组成和首飞航天员的选择, 交代了杨利伟的简历和他作为航天员的优秀素质,
概括了人类航天史走过的主要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用: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拓展延伸
2. 神舟五号上天有什么意义?
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苏、美两大国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我们中国将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
畅谈收获
学了本文,你有何收获?回顾课文,可以从内容、写法、主题等方面畅谈。
我来作评价:
你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吗?
你及同伴对你的表现满意吗?
你在你的团队中合作愉快吗?
你今后还打算做哪些尝试呢?
课后加餐
1、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
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
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1、2 号)
2、“神舟五号”升空你有什么感想?把你想
对杨利伟、想对伟大祖国的心声倾诉一下。
( 3、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