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 第3课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回忆我的母亲 第3课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11: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八年级

7.回忆我的母亲
第三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学习目标
体会议论抒情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自主学习
这一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这一句总领第四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2、母亲是个好劳动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自主学习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痛任何人吵过架。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自主学习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
贵的财产。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自主学习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结构上,升华了主题,深化了主旨。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作者是革命领袖,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合作探究
2、朱德的母亲是伟大的,作者饱含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作者为何要写母亲溺婴的行为?是否太残忍?
作者的“家境是贫苦的”,无法全部养活,
五个孩子被溺死,实属无奈之举,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课奈何的事情啊”,可见母亲当时一定充满了矛盾与哀伤,惨痛至极。
合作探究
3、请分析本文的写作艺术
①语言朴素、感情强烈。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真切。
合作探究
3、请分析本文的写作艺术
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②夹叙夹议,情真意切。
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课堂小结
朱德巧扮“伙夫”脱险记
拓展延伸
1928年12月,朱德率领部队在资兴驻扎,敌人闻讯来抓朱德。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朱德见逃不脱敌人的包围,便走进一家祠堂的厨房,随手拉了一条围裙系在腰上。敌人冲进来就问:“你们的总司令在哪里。”朱德指指身后:“在后面。”敌人又问:“你是干什么的?”朱德干脆地回答:“我是伙夫。”但几个敌人仍有些不放心,把这“伙夫”拉到灯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老长,真是一副伙夫样。于是信以为真,便急忙到后面搜索。朱德趁机打开窗子,逃之夭夭。
拓展延伸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1.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