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社会行为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2.3社会行为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5 15: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3社会行为
一、选择题(请将每小题的唯一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的是(  )
A.
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
B.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
成员之间具有相互学习的行为
D.
有些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属于社会行为??老虎捕食野猪属于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会行为的所有动物群体内部都形成等级
A.
B.
C.
D.
3.下列动物活动中,能在动物个体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以利于种群生存的有关活动是(  )
①担任警戒的狒狒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信号
②工蜂的舞蹈
③蜗牛爬行留下黏液④狼的嚎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动物“通讯”的是(
)
A.
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B.
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C.
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声鸣叫
D.
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
5.下列属于动物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猪在吃食时发出声音
黑尾猴发现蛇时发出一种叫声
南美萤火虫夜间会发出“红”“绿”不同的光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蚂蚁在相遇时相互接触触角
A.
B.
C.
D.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在同种个体之间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
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B.
雄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
C.
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
D.
臭鼬遇到敌害威胁时放出臭气
7.在社会行为中,群体成员之间常利用动物“语言”联系。例如,一只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会后退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黑长尾猴的“语言”是(

A.
动作
B.
气味
C.
声音
D.
血液循环
8.“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气味等来传递信息。以下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A.
壁虎断尾
B.
章鱼喷出墨汁
C.
蜜蜂跳“8”字形舞
D.
枯叶蝶模仿枯叶的形态
9.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母鸽哺育幼鸽
B.
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C.
猴王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D.
田鼠在洞内堆放粮食
10.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动物“通讯”的是(  )
A.
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走
B.
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C.
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赶来吃食
D.
碟蛾类的雌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11.在农业生产中,在田间释放性引诱剂可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此方法的原理是(  )
A.
性引诱剂是一种杀虫剂,可直接杀灭害虫
B.
干扰害虫之间的气味交流
C.
干扰害虫之间的动作交流
D.
干扰害虫之间的声音交流
1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都会形成等级
B.
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猴子表演骑车都属于学习行为
C.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D.
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尖叫、蜜蜂的各种舞蹈、苍蝇飞行发出的声音都属于信息交流
13.某中学生学习了动物的信息交流后,认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为了对其进行验证,他们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实验时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有关他们实验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实验用的蚂蚁要来自同一个蚁穴
B.
A岛上什么都不放,作空白对照
C.
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D.
樟木气味浓烈、取材方便,是做“桥”的最佳选择
14.有关动物“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
B.
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
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信号
D.
动物的各种行为
15.以下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二、非选择题
1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1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
______流、______
流和______
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______
与______
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18.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回答。
(1)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它靠______传递信息。(填“语言”、“动作”或“气味”)
(2)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答:______。
(3)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______的重要特征。(填“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或“社会行为”)
(4)哪些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请举出其中一例。答:如______。
19.楚汉时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张良用白糖汁在乌江边书写了“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项羽逃至乌江边,看见蚂蚁排成“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误以为天意如此,随后拔剑自刎。某同学就此事件引发思考:蚂蚁是否喜欢吃甜食?
于是设计了如下“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
材料用具:一小窝蚂蚁,纸盒一个,滴管两支,消毒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
实验步骤: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洁净棉花团,分别滴入等量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如图)。
将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
(2)这个实验的变量是???,除此外,其他条件必须?????????。
(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加糖水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
(4)如果某同学在进行第步操作时,只捉了一只蚂蚁就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得到的实验结论可信吗?请说明理由:??
?
?
?
?
?
?
?
?
?
?
?
?
?
?
?。
(5)张良是利用了蚂蚁的?????行为迷惑项羽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解答】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A、社群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A正确;
B、社群行为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正确;
C、成员之间不具有相互学习的行为,C错误;
D、社群行为的动物中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老虎一般独立捕食,老虎捕食野猪的行为不是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群体内有明确分工,但不是所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都形成等级。的叙述是错误的。
3.【答案】D
【解析】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①担任警戒的狒狒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信号,是告诉同伴有危险,引起注意;
②工蜂的舞蹈是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位置和方向;
④狼的嚎叫,是召唤同伴,因此都起传递信息作用,以利于种群生存;
③蜗牛爬行留下黏液,是足腺分泌出来的。爬行时,这种粘液不断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没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信息交流.解答时可以从动物信息交流的特点和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信息交流的方式及表现.
4.【答案】D
【解析】A.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是通过分泌物,告诉其它工蚁寻找食物的路线,属于用分泌物交流信息;
B.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
C.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声鸣叫,是为了告诉同伴引起注意,有利于保护群体的安全,属于用声音交流信息;
D.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是为了保护自己,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故选D。
5.【答案】C
【解析】①猪在吃食物时发出声音没有信息交流的作用,①错误;
②黑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声音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信息的,②正确;
③南美萤火虫夜间会发出“红”“绿”不同的光,通过不同颜色光把信息传给同伴,③正确;
④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主要是在传花粉,④错误;
⑤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通常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⑤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B、雄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是用气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C、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这是用声音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D、臭鼬遇到敌害威胁时放出臭气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错误。
故选:D。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7.【答案】C
【解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一只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会后退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黑长尾猴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的。
8.【答案】C
【解析】蜜蜂通过舞蹈向其他蜜蜂传达食物数量、离蜂房的距离及方位等信息。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行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
【解答】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A、母鸽哺育幼鸽属于繁殖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猴王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表明猴群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属于社会行为,C符合题意;
D、田鼠在洞内堆放粮食属于贮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解:A、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动物的交流。符合题意;
B、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合题意;
C、小鸡听到母鸡的叫声赶来吃食,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合题意;
D、蝶蛾类昆虫雌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属于同种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不合题意;
故选:A。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等叫做动物语言。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物通讯的方式,掌握常见的几种动物交流的工具。
11.【答案】B
【解析】解: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接收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故选:B。
此题可从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性外激素作引诱剂的作用方面来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外激素和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的作用。
12.【答案】C
【解析】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中会形成一定的组织,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会形成等级。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属于先天性行为,猴子表演骑车属于学习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尖叫、蜜蜂的各种舞蹈都属于信息交流,苍蝇飞行发出的声音是翅振动引起的空气震动,不属于信息交流。
13.【答案】D
【解析】实验用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时应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
作空白对照。观察蚂蚁的行为发现:
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樟木气味浓烈,会干扰蚂蚁通过气味进行通讯,
不适合做“桥”。
14.【答案】C
【解析】动物的语言是指能在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包括动作、声音、气味等。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动物的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
【解答】
A.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
该行为会逐渐消失。故B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
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故C不符合题意;
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动物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组织
明确的分工
等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社会行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
【解答】
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例如,白蚁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蚁的职能是与雌蚁交尾。
故答案为:组织;明确的分工;等级。??
17.【答案】物质;能量;信息;生物;环境
【解析】解: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们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语言有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
故答案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生物;环境.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信息交流、生物与生物的联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生物联系的方式、动物通讯的方式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8.【答案】气味?
对?
分工?
社会行为?
蜜蜂
【解析】解:(1)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它们之间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因此气味成了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
(2)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小明说的是正确的。
(3)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蜜蜂、狒狒、猴群等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
故答案为:(1)气味;
(2)对;
(3)分工;社会行为;
(4)蜜蜂。
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群体内部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哺乳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群体中分工合作时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
19.【答案】?(1)蚂蚁喜欢甜的食物(或蚂蚁不喜欢甜的食物)?
(2)糖?
相同且适宜?
(3)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
不可信;只用一只蚂蚁进行实验,
结果具有偶然性?
(5)取食
【解析】(1)?
该实验探究的是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作出的假设是对提出的问题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因此该实验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的食物或蚂蚁不喜欢甜的食物。
(2)
该实验探究的是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
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糖。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3)
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加糖水的棉花团处聚集,有较少的或没有蚂蚁在加清水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4)只用一只蚂蚁进行实验,
结果具有偶然性,
所以实验结论不可信。
(5)
张良利用了蚂蚁的取食行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