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乘法分配律表格式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5.乘法分配律表格式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5 14: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科目
数学
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型
新授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要加强同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2.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7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学情分析:在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进行了前面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
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大屏幕。
4.教学流程示意
5.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二、新授活动1、明细要求
2小组汇报3师总结4举例验证5形成规律三、练一练四小结五拓展展提高师:同学们,我遇到了点小问题我要用两种瓷砖铺墙,这面墙要多少块瓷砖呢?生:8×10师:8×10表示什么?生:8个10
10个8出示墙面要求:把墙面按照瓷砖的颜色任意分成两部分(每横行颜色相同或每竖行颜色相同)(师读让生解读)(齐读下面)(1)想一想:可以怎样分(2)圈一圈,画一画:表示出白色和蓝色两部分(3)写一写:用算式表示出你的设计(师下去归成2类)生汇报,师板书,让其发现有什么共性师:观察他们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说得真好谁还想说说?(评价)谁还在能说下去?和你同桌再一起说一说依次说第二类最后综合起来说:我们刚才发现了两个特点,谁能联系8×10一起把它说出来。整体与部分是不是只有8×10有这样的关系呢?生举例你能用abc三个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吗?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a+b)×c=a×c+b×c规律中什么是没变的,什么是变了的?怎么记忆?今天你学习乘法分配律让你对乘法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如果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数分成3个数的和,还能满足乘法分配律吗?4个呢?。。。创设情境回顾乘法的意义为乘法分配律的发现创造操作经验发现规律的本质特点(鼓励全员参与洞悉规律)延伸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a+b)×c=a×c+b×c8×10(整体)
8个10
10个8
4×10+4×10(部分)
5×8+5×8(部分)
……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生生的评价。如: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参与、交流的意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适时进行评价。2、结果性评价:
一、情景引入(3分钟)
二、新授(30分钟)
28’
三、练习(3分钟)
四、小结(1分钟)
五、拓展提升(1分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