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金戈铁马辛稼轩
尚能饭否英雄泪
-------《京口北固亭怀古》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弃疾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怀古诗思维导引
临古地—古地为何地?
思古人—古人为哪些人?
忆古事—古事为何事?
抒己志—作者通过这些古人古事想要表达怎样的用事态度或用意?
探究要求:
1、结合典故链接口述古人古事内容,并试着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典故内容并展示在黑板上。
2、结合“以本悟本”的原则,探究作者使用每一个典故背后的深层含义,并试着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并展示在黑板上。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
典
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
《锦瑟》
古诗文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
作用:使诗词的语言展现更丰富的内涵,含蓄有韵味,可以收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仔细阅读全词,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下面表格。
典故
人物
一句话概括典故内容
情感态度
仔细阅读全词,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下面表格。
典故
人物
概括典故内容
情感态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孙权在京口建都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刘裕京口起事,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
败北。
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赞叹、惋惜
赞叹、惋惜
告诫当权者
忧虑、悲愤
悲愤
怀才不遇
壮志不已
忠贞报国
从作者抒发的这些情感中,我们可以看出辛弃疾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悟读课文,赏析形象。
拓展:从词人身上发现的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由此你又想到了古时的哪些人?
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由人及己,感悟生活。
同学们,不是每一个时期的中国都是和平的,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世界也并不是和平的,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愿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有一颗如辛弃疾一样勇于承担的爱国之心。
比较《念奴娇》与《永遇乐》的异同:
相同点:
①内容上:均借某地怀古
②意境上:均雄浑壮阔(豪放派)
③主旨上:均怀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
不同点:
①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抒情直抒胸臆)
②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
(抒情多与典故结合)
思维导引—拓展提升
我们该以怎样方式活着
?
少年强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