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过关测试(岳麓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过关测试(岳麓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7-15 19: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重大事件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新纪元的是
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B.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正式建立
2.下列法律法规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毛泽东发表的《论联合政府》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 ③宣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主权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 ③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在“文革”期间陷于停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 B.改造现有的民主党派
C.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D.取得民主党派的支持
6.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A.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B.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C.监督中国共产党执政 D.直接处理港澳台问题
7.198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最主要标志是
A.民主党派开始成为参政党
B.民主党派开始参加国家政权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D.中共与民主党派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8.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目的是
A.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B.纠正“左”倾错误
C.纯洁知识分子队伍 D.维护自身领导地位
9.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A.坚决反对个人崇拜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高度重视民主法制 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10.我国逐步建成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属于
A.新中国成立时初步建立的 B.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D.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11.198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2.下列有关“依法治国”方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B.成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
C.已经正式写进我国宪法 D.是法治化建设的里程碑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加强和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 B.促进了国家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C.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D.推进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实施
14.“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最主要目的是
A.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 B.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C.解决国际与地区争端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方多次提出“主权与治权应分开”,根本意图是
A.保持香港继续繁荣 B.促使香港脱离中国
C.继续维持殖民统治 D.保持香港的自治权
16.香港回归祖国不能说明的重大问题是
A.“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B.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统一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7.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南京获得解放
C.香港回归祖国 D.澳门回归祖国
18.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历史条件是 ①新中国拥有独立的国家主权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③邓小平提出切实灵活的“一国两制”构想 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仅仅适用于台湾
D.反对外国势力插手中国的内政
20.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直接原因是
A.民间团体的对话 B.国共两党的会谈
C.八项主张的提出 D.国际力量的斡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8分,共5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情况
自治区 5个
自治州 30个
自治县(旗) 124个
材料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摘自歌曲《爱我中华》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说明说明了什么主要问题?(4分)
(3)材料三说明了我国当前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状况?(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民主”是“文化大革命”采取的主要方式,即所谓“四大”:大放、大鸣、大字报、大辩论。具体做法是:任何组织都可以召开批斗会,把它们认为有问题的人当众侮辱、打骂;造反派头头振臂一挥,就可以带领群众上街游行,随意呼喊打倒“某某某”;任何人可以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东西就刷一张大字报,把某人搞倒、搞臭;群众组织可以随心所欲地罢某人的官,撤某人的职,抄某人的家,开除某人的党籍、国籍。
——摘自《“文革”时期怪事怪语》
材料二 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大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吗?为什么?(10分)
23.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迈出重要的步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澳、台与祖国大陆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依据有关时政新闻指出,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C 2.C 3.B 4.A 5.D 6.B 7.D 8.A 9.C 10.C
11.D 12.A 13.B 14.B 15.C 16.C 17.D 18.D 19.B 20.A
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8分,共50分。
21.(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分)
(2)说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实现,民族自治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4分)
(3)状况:实现了56个民族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3分)
(4)评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分)
22.(1)表现: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公民的人权被严重践踏;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6分;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2)观点:“大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理由:民主是法制的灵魂,法制是民主的载体;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但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民主”不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而是一种无政府状态的行为,它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10分)
23.(1)重大变化:①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继续占领香港,葡萄牙继续占领澳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收回香港和澳门。②新中国成立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长期隔绝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并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大共识。(8分)
(2)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逐步完善并得到成功运用;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拥护;“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6分)
(3)政治因素:台湾岛内“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图谋和活动;一部分外国反华势力的破坏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