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过关测试(岳麓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过关测试(岳麓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7-15 19: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A.处于出超地位 B.处于入超地位
C.出口与进口基本持平 D.从出超逐渐变为入超
2.《南京条约》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B.中国关税税率由英国决定
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D.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定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列强签订的条约有 ①《天津条约》②《望厦条约》 ③《黄埔条约》 ④《北京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的是
A.提出全面修约要求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迫使清政府签订条约
5.“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A.西方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
B.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进一步扩大侵略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6.下列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是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攻占永安 D.进行西征
7.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突出特点不包括
A.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B.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C.代表农民阶级利益 D.提倡绝对平均主义
8.下列关于《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B.反映了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C.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D.主张与西方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通商
9.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马关条约》签订
C.三国干涉还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 B.群众反洋教斗争的高涨
C.清政府与列强矛盾尖锐 D.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1.下列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坚决打击外国侵略者 B.清政府统一组织领导
C.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 D.被中外反动势力剿杀
12.下列有关《辛丑条约》及其影响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再次规定中国支付巨额赔款 ②在北京设立使馆区 ③要求割辽东半岛给日本 ④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兴中会被称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主要依据是
A.由孙中山组织创建的 B.以推翻清朝为目标
C.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D.发动一系列的起义
14.下列有关黄花岗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11年4月在广州爆发 B.黄兴亲自参加了这次起义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D.成为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
15.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于1912年1月 B.孙中山是首任总统
C.以五色旗作为国旗 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1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7.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日本派兵强占中国的青岛 B.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袁世凯政府承认“二十一条”
18.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口号,最终得以彻底实现的是
A.“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广大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C.新文化运动的直接推动 D.先进知识分子直接领导
20.我国近代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是一次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
C.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8分,共5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林则徐奏稿》
材料二 中国政府对陛下臣民已经犯下了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交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之危险,在实际上又如此之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摘自《1839年义律致巴麦尊的机密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是怎样认识鸦片输入问题的?(5分)
(2)材料二中“最近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交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的看法。(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履行其所谓的“文明的高尚义务的”?(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
摘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从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16分)
23.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试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分析评论孙中山的这一观点。(1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A 2.D 3.C 4.B 5.B 6.B 7.A 8.B 9.C 10.D
11.B 12.A 13.C 14.D 15.D 16.D 17.C 18.C 19.B 20.A
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8分,共50分。
21.(1)认识: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必须严厉禁止。(5分)
(2)方式: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等禁烟运动。看法:这种观点是荒谬的;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才是一种无耻的侵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正当行为,决非侵略。(6分)
(3)履行: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5分)
22.(1)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3分)
(2)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4分)
(3)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3分)
(4)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6分)
23.(1)观点:孙中山的这一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当时的“民族、民权两主义”并未“俱达到”。(4分)
(2)理由: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实现了“民族主义”所谓“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任务;但是,这种“民族主义”是狭隘的,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3分)与此同时,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3分)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所窃取,开始了北洋军阀对内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从而使民国“徒有虚名”。(3分)总之,辛亥革命部分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真正的国民政府;因此,不能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3分)辛亥革命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除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之外,还应当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