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6 10:46:48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題逃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周代政治中,“乐”和“礼”具有同等的地位,即所谓“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因
此就有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理论概括。这说明周代“乐”和“礼”结合的月的是
A.巩固并扩大统治疆域
B.维护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C.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D.保证对封国的集权控制
2.虽然春秋时期诸侯国也存在嫡长子年幼、在母亲怀抱即君位的情况,但未闻有国君之母摄政专权的事
情。然而战国时期,却时常出现太后辅佐幼王,或太后摄政的现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周天子的权威衰落
B.女性的地位不断上升
C.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D.社会政治制度的质变
3.1989年,在湖北云梦龙岗六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秦代简牍,其内容多与秦人法律相关,以《禁苑》类律
最为详备,如:
简21时来鸟,黔首其欲弋射奐(ruin,弱,与“强”相对)兽者,勿禁
简23诸取禁中豺狼毋罪
简48黔首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
其体现出《秦律》
A.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本质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立法严密但不缺乏灵活性
D法律严苛激化了社会矛盾
4汉初裂土分封仍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不仅六国旧费族、西汉元勋,就是一般的功臣也皆望封侯;而
的黄老思想是以“清静无为”为特征的,即承认既定事实而不加于预,与之相应的只能是郡国并行
体制。这说明汉初
A.通过郡国并行制来笼络地方势力
B.通过无为而治来维护政治稳定
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历史必然性
D.极力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
5.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
社会现象
试题描述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
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唐以后,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被
打破
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
A.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
B.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
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
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6朱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
田税賦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事权归
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
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
D.强于弱枝,守内虚外
7.有学者指出,元代“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
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该学者意在强调元代行省
A.性质上的双重性
B.职能上的单一性
C.管理上的复杂性
D.治权上的完整性
8.明代,在监阁共理朝政的体制之下,司礼监、内阁中任何一方的权势都不可能在时间上取得连续、持久
的积重式发展。司礼太监“即狼戾如振瑾者”,也是“能为乱而不能为变”;而位高权重的顾命元臣,皇
帝也可“以片言谴罢,如叱一奴”。这反映出明代
A.内阁全面操控相权
B.监阁之间相互制衡
C.宦官擅权威胁皇权
D.君主专制空前加
有学者质疑“太平天国运动是救国救民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实践”的传统观点,反对将太平天国运
动称为“革命”,认为其只能称为“起义”或“造反”。以下可以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是太平天国
A.创立了拜上帝教
B.设立收租局帮助地主收租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提出了“与番人并雄之法”
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的沉痛认识
因此,“国”的概念广泛兴起,国权”国民”“国耻”“国教等词汇成批地涌现,“中国”“中华”“华夏”等
取代“大清”成为流行词。这说明甲午战争
使民族国家意识大为增强
B.迫使清廷承认民族平等原则
C.使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
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1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外交照会,“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
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之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并在港口税、铁路运
费上彼此实行“国民待遇”式的“门户开放”。据此可知
A.照会与清政府并无直接关系
B.照会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
美国获取了侵华的优势地位
D.美国政府旨在保护中国主权
12.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在第15号通告中指出,“没有城市的领导,乡村斗争很少胜利的可能。没有
工人的领导,农民革命很少成功的希望。所以建立城市工作尤其是工人运动成为党目前最迫切的任
务”。中共中央的这一通告
【高三9月质量检测·历史第2页(共6页)】参
起来就能够维护奴隶主贵族间的等级秩序,从而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故选B项。分封制巩固并扩大了统治疆域
灭亡的教训是实行礼
度的原因,排除C项
周中央政府还
到高度集权的程度,排除
D项
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春秋时期的宗法分封和世官制下,各国都有一批强宗大族,他们凭借封邑的经
军事实力
塌,王权开始逐步建立在官僚制度和郡县制度之上,国君已对军国大政
的升降生杀握有绝对的权力,臣下逐渐

权力及与王权相抗衡的力量,因而连国君之母这样的弱女子也能发号施
选D项。材料反映
是诸侯国的权力变更问题,排除A项;妇女地位上升只是个别现象,排除B项;分封制的瓦解
期政治质变的
3.C考査《秦律》。简文大意为:对禁苑中的一些破坏力比较大的野兽,如豺狼等允许百姓猎杀;百姓的犬不慎跑入禁苑
就不能猎杀。这些律令根据现实的不同需求賦予执法者一定的灵活性,便于法律的推行实施,故
并排除其他三项
查汉代的郡国并
料反映
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特
刘邦实
郡国并行制并非开历史的倒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政治过渡形势,有其
历史必然性,故选
项。材料强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冇特定的社会环境,是汉初历史的必然,Δ、B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裂
方割据势力
排除D项
考查唐代的科举制度。随着庶族地主势力的蓬勃兴起,唐代政治面貌焕然一新,适应这一历史变化的科举考试,命
题注重实用,基本上遵循的是经世致用这一原则,材料中考试的内容都涉及社会现象和社会弊病,以此来判定考生的知
识面、应变和解决问題的能力,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考试的命题原则崇尚实用,B、D两项是对材料的

故排除;C项是对材料
解读,因为考试并
族子弟的入仕道
B考查宋代中央集权统
料反映出宋代地方路级行政机构内部分工明确,互不统属,既分权制衡使地方
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又因为在赋税、司法、军政等方面各有专工,提高了地方行政的办事效率,从而达到了统治者想
分权制衡、加强地方统治和管理的目的,故选B
材料没有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
路级
构的分权制衡
政治上的事权归
强干弱枝
除C、D两项
省的节制,故选A项,并排除D项。元代行省享有所在行省的军政、行政、财政大权,权力很大,排除B项;材料
有反映行省在地方管理上的信息,排除C
8.D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材料反映出在明代监阁共理朝政的体制之下,君主利用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衡,从而保
查太平
度》的空想性导致其无法实
重新恢复封建剥
的土地制度,并为了保证赋税来源设立收租局帮助地主收租,这
实在是谈
不是什么“革命”行动,故选B项。拜上帝教和《天朝田亩制度
初期对于帮助贫苦农民摆脱封建剥削和压
提高他们

是有帮助的,排除A、C两项;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中外平等交往,提出的“与番人并
法”有
动中国外交思想的近代
查中日甲午战争。材料反映
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在进
观念的影
参考答案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