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检测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后检测题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_____)
竦峙(_____)
萧瑟(_____)
枯藤(_____)
灿烂(_____)
残夜(_____)
2.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____)石 澹澹(_____) sǒng
zhì(______)
萧瑟(_____)
枯téng(_____)
天yá(_____)
二、填空题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3)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
(4)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
(7)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4.请同学们查阅资料,积累相关文学常识,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1)《观沧海》的作者是________,字
______,
____末年
___家、___家、________人。他的诗以________见称。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______
,是
______代诗人。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______》,作者是___代著名诗人
____(姓名),字________,号
_________
。
(4)《天净沙
秋思》中的“天净沙”是
_____,“秋思”是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__代著名
_______作家。
三、情景默写
5.根据提示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6.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班里组织开展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面小题。
(猜成语)
7.请根据后面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成语。
___________: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忘食。”
(赏诗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这首诗题目中的“左迁”是什么意思?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对对联)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体现汉字魅力和传统文化意蕴,体会下面的故事,选择下联。
北宋欧阳修生活贫苦,生活的艰辛令他磨练出刚强的个性。一年,来了一位老者,他见欧阳修天庭饱满,他日必成大器,但过于刚强,老者有意开导他,于是提出和他对对子,老者的上联是:“齿刚唇柔,刚者不如柔者久,柔能克刚。”
9.欧阳修一时不明老者之意,还以为老者讥笑他,他看了看老者的皓眉长须,思考了一下,答出了下联(
)
A.眉前须后,老者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B.眉先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上。
C.眉前须后,先生何似后生长,后者居之。
D.眉先须后,老者何似后生长,后来居之。
六、选择题
10.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站立”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中“客路”,指作者要走的旅途,“青山”点题中的“北固山”。
C.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笼罩着淡淡的乡思愁绪。
1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构思奇特,将愁心寄托于明月,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B.首句以杨花与子规起笔,烘托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使人赏心悦耳。
C.次句由写景转入言事,写了友人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的险远。
D.三四句抒发愤慨,表达对友人怀才不遇、遭遇贬官的惋惜与同情。
12.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七、诗歌鉴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天净沙”是______。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抓住秋天“一鹤凌云”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B.《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僻静的村野图,创设了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
C.《秋词》气势雄浑,意境壮丽,非同凡响;《天净沙·秋思》句法别致,言简而义丰。
D.《秋词》和《天净沙·秋思》通篇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15.同样是咏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通过“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渲染了凄凉(悲凉、伤感)的气氛。
B.“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夜郎国,这显示出朋友被贬之地的偏远。
C.朗读结尾两句时句和句之间须停顿稍长,以制造悬念,突出末句在全诗中的重要性。
D.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远谪的友人。
17.李白诗中擅长运用地名来传情达意,请找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峨眉山月歌》中用到的地名并分别分析其作用
链接材料: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八、现代文阅读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8.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回答)
19.文章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春雪。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20.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1.本文第五段写的是春草,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三段同样写到了春草。请你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2.文中以“春是……的春”开头,分别从春节、春雪、春分等方面来写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你认为“春”还是什么呢?请仿照文章写法,以“春是……的春”开头,再续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
九、作文
23.作文小练笔
请从本课的四首诗歌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jiésǒngsèténgcàncán
2.
(碣)
(dàn)
(竦峙)
(xiāo
sè)
(藤)
(涯)
3.到达,登上
水波荡漾的样子
耸立
达到极点
停宿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柳絮
给
4.①曹操;
孟德;
东汉;
政治;
军事;
诗;
慷慨悲壮
②王湾;
唐
③李太白全集;
唐;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④曲牌名;
题目;
马致远;
元;
戏曲
5.(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潮平两岸阔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6.示例:碧绿的池塘像眸子一样闪亮。
7.杞人忧天
8.降职(贬职)蕴含着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关切。(答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惋惜,由衷的劝勉和宽慰”也可以。)
9.B
10.A
11.B
12.C
13.曲牌名
14.D
15.刘禹锡的《秋词》表露出豪迈乐观、明朗刚健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露出游子悲伤凄苦、寂寞思乡之情。
16.D
17.“龙标”“五溪”“夜郎”三地名,层层递进地极言龙标之蛮荒的同时,也凸显了李白对王昌龄之贬的不平与对这位前辈的关心担忧;“峨眉山”“平羌(青衣江)”“清溪(青溪驿)”“三峡”“渝州”五个地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8.春,寄托了人们春节的希望,给人们带来春雪美景,是丰收的开始,展示了生命的力量,蕴含着开张奔放的活力,充满忙碌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
19.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作答即可。
20.对春的喜爱、赞美,对春的生命力量的激情呼唤。
21.朱自清的《春》从正面描写草的情态,而本文从书法角度侧面表现草的气势。《春》中的草绿、嫩、多;而本文中的草肆意奔放,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22.仿照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3.示例:《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