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八年级下册:《铁骑兵》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八年级下册:《铁骑兵》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6 08:08:56

文档简介

《铁骑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
(二) 研读优美流畅的语言,体味真挚、深沉的感情。
(三) 体会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
重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 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师:有的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爱看战争影片,你觉得一场战争的胜利有哪些因素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人数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吗
(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想到历史上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
师: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 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
板书课题。
(二)活动流程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9)现代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泰山极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
2、学生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学生在书中圈出并注音,读一读。)
陨(yǔn)落 左腮(sāi) 没(mò)到 勒(lēi)转 脸颊(jiá) 骚(sāo)动 老巢(cháo)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分析
(1)把握事情的发展过程,画出这一班骑兵单独进行游击活动的大致路线图。
掉队→打游击→归队
(2)找出表现八路军战士勇敢和机智的主要语句。
明确:“主动打游击”,“毫不迟疑、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东冲西撞”,“骑兵们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等,表现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巧妙地甩开敌人”、“灵机一动”等词表现他们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敌周旋、斗争。
4、课文悬念 交流活动
(1)课文在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明确:当你看到开头写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在战斗中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大队,单独行动”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当时的天气情况怎样 此时的雁门关外,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身处敌境的这一班骑兵,在恶劣的天气下和险恶的环境中,将遇到哪些危险 他们能否找到大部队 你的心里很紧张,为八路军战士担心,你的这种紧张、担心的心情是作者对八路军处境描写所带来的,作者一下子就抓住了你的心,吸引你迫不及待地看下去。这种故意让你产生紧张、担心的写作手法叫设置悬念。文中还有好多处采用这种手法,试找出来。第二部分写八路军骑兵在敌后的游击活动,作者又设置了种种悬念。先是写敌人开始了秋季“扫荡”,“他们只好朝北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进一步突出了骑兵战士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令人为他们捏一把汗。继而写骑兵们夜渡既深且急的大河,写他们“跑到半夜,不见人家,却爬上一个山头”,望见模模糊糊一座城。这里,作者又推出一个个悬念:这河是什么河 这城是什么城
(2)设置这些悬念的作用?
讨论后明确:这些悬念的设置,既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又凸现了骑兵们艰苦转战敌后的精神风貌,并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5、重点语句的讨论交流
(1)“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大雪来。”
(讨论总结:这一句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为八路军战士出场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预示他们将会遇到严峻的考验,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
(2)“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讨论总结:八路军掉队就像星星脱离轨道一样,离开了大部队就很孤单,但结局不同的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而人却能主动打游击。)
(3)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
(讨论总结:“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6、探索杨朔散文语言的特点
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一特点。
“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 了!”
“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7、总结全文
(1)八路军战士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讨论明确:八路军战士在掉队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斗争,相反还能主动打游击。因此,可看出八路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憎恨之情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学生自由谈论学习心得
本文讲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篇幅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八路军战士凭借着对日寇的仇恨,凭借着灵活机动的战术,不仅保存了自己,而且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增加了我们读者心目中对八路军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布置作业
1、在深刻领会本文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多作课外阅读、欣赏。
2、仿照课文人物描写的方法,自己写一段文字。要求能集中地体现人物性格,表达你的爱憎感情。(写在周记本上)(共23张PPT)
 有一则笑话:路边,有一个人仰着头,脸朝天。另一个人见了,想:天上一定有什么好看的东西,也抬头望天。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几个人,也跟着昂首望天。又过了好一会儿,第一个人看见大家都眼朝天望,奇怪地问:“你们干嘛看天?天上什么也没有啊!”大家更奇怪:“啊,不是你先看天的吗?”第一个人莫名其妙地说:“我哪里是看天?我的鼻子流血,我在止血。”
好的文章像波浪有起有伏,这样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作品 《铁骑兵》.
杨朔
杨朔(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杨毓(yù)瑨(jìn),山东蓬莱人。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有《杨朔文集》和《杨朔散文选》等作品集。
文学
知识
陨落 :  没到马肚子 :  左腮 : 骚乱 :  掷弹筒 :  捣毁 : 老巢 :  脸颊 :     勒缰绳 :
陨落 :
毫不迟疑 :
没 :      
掷 :
骚乱 :
注音
释词
重点词语
看谁读的最准确!
星体从高空掉落下来。
课文中指河里的水漫过
一点都不犹豫
纷扰不安
扔,投
yǔn
zhì
sāo
sāi

jiá
cháo
huǐ
lēi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围绕什么来展开的?(线索)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本文的文眼是哪句话?
课文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扫荡,而自己则平安转回了根据地。
《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
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讨论: 1、一个骑兵班为什么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
从我方看:
1、战士 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战士勇敢机智,果断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
3、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农民的热情)
从敌方看:
日寇貌似强大但本质虚弱,被骑兵的马枪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
2、有人说,这个故事看似离奇,结局似乎“歪打正着”,铁骑兵能够粉碎敌人的“扫荡”,完全是一种巧合,你觉得怎样?
“铁”的内涵
“铁”表明了骑兵们的战斗作风顽强,具有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坚定的必胜信念,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铁”的精神如何表现
正侧面结合突出“铁”的精神
设悬念既使情节曲折生动,更现了骑兵们的英雄本色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正侧面结合突出“铁”的精神
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以个人精神风貌正面宣扬整休形象
景物描写通过渲染环境的恶劣险要从侧面烘托战士们的钢铁意志
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悬念迭起
设置了哪些悬念?
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
解开了这些悬念吗?
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到最后悬念才一一解开
悬念的表达效果:
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
阅读《一张车票》片段,体会设置悬念的写法及作用。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汽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爱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的忏悔——痛苦而又愧赧(nǎn)的心去看望在少年管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皮鞭……
1、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八路军怎样的感情?
2、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找出句子、找出词语来加以品读品析。
(崇敬,钦佩,赞美。)
例⑴:在敌人强大火力逼得掉队的时候,班长“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例⑵:在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时,虽然已是二更天,面对不熟悉的河水,班长艺高人胆大,“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例⑶:在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一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
分析:“怪巧妙”是“非常巧妙”的意思,赞扬了骑兵班具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分析:“毫不迟疑”是“一点也不犹豫”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班长在危急关头时能当机立断、作风果敢的钦佩。
分析:表达了对骑兵班能顺利回到大队的欣喜,赞扬他们敢于胜利能够取得胜利的气概。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本文语气舒缓、亲切,如话家常。描写性语句优美、生动,曲折地表现中心,很好地体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并且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战士们寻到大部队以后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200字左右。
 那班骑兵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准备为他们接风洗尘。可是,又传来了一个消息:日本鬼子知道上了当,便追击过来。骑兵们都胸有成竹,说:“尽管让他们过来,我们这回都不要走散了,免得跟鬼子们兜圈子,浪费精力。”说着,骑兵们冲上前去,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势:敌人在下,我军在上,不用抢不用炮,用山上的石头往下砸。不一会儿,敌人被全部歼灭。于是,“铁骑兵”的称号传遍大江南北。
板书设计
铁骑兵
杨朔
线索 掉队——追队——归队
写法:正侧面结合突出“铁”的精神
设悬念使情节曲折生动,更现英雄本色
“ 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