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氨酸是氧化物
B.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最大
C.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l:2
2.钾元素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和人体的体液酸碱平衡,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的代谢。如图是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x的值为8
B.钾原子的中子数为19
C.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单质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4.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N
C.Cu
D.O2
5.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空气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属于混合物
B.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就能和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C.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6.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叔丁基醚属于化合物
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7.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8.在搜救工作中,搜救犬是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
B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C
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
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e
B.
C.Fe
D.NaCl
1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水分子体积变大
C.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13.近年来一些手机厂商纷纷发布自己的可折叠手机。化学物质吡唑啉是生产折叠手机用到的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其化学式为C3H6N2,下列有关吡唑啉C3H6N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吡唑啉属于氧化物
B.吡唑啉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C.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吡唑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g
二、填空题
14.大型电动车使用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充电快、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回答问题:
(1)磷酸亚铁锂中磷原子、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2)磷酸亚铁锂中锂、磷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磷酸亚铁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15.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温室效应增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不良后果?
(2)1869年,哪位化学家发现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该表是按什么顺序给元素编了号?
三、推断题
16.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转化,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由乙生成丙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1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暗紫色固体A加热可分解成无色气体B、黑色固体C以及另一固体物质;黑色物质C放入某无色溶液D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B;金属E能在B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另一黑色固体G在B中燃烧产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B的化学式__________,F化学式__________,溶液D的俗称__________;
(2)写出E在B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3)
G在B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验证微粒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但另一同学认为该同学的方案不严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_____。
[实验方案二]
如图3制作两个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向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如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C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19.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色,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石蕊溶液也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蓝色,遇酸性物质变红色,浓盐酸呈酸性)
(1)
[实验方案一]如图1。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出一点即可)。
(2)
[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有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五、计算题
20.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化学式(C14H12O3),它具有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计算:
(1)一个白藜芦醇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成;
(2)白藜芦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1.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剂。请回答:
(1)苯甲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2)苯甲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参考答案
1.C
2.B
3.D
4.C
5.D
6.D
7.A
8.D
9.D
10.C
11.D
12.B
13.C
14.1:4
7:31
35.4%
15.(1)大气里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或大气里甲烷含量增大、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造成温室气体含量增大的原因);全球气温升高(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淹没等合理答案);(2)门捷列夫;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或按原子的质子数递增的顺序)
16.H2O2
H2O
O2
17.O2
Fe3O4
双氧水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18.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
作为对照实验
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19.酚酞溶液变红色
没有设计对比实验
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
石蕊溶液
20.(1)一个白藜芦醇分子由14+12+3=29个原子构成;
(2)白藜芦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6×3)=1:4。
故答案为(1)29;(2)1:4。
21.(1)42:3:16;(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