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行星地球
2021真题
(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
A.立春-惊蛰
B.芒种-小暑
C.白露-寒露
D.大雪-小寒
2021模拟
一、单选题
(2021·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三三模)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冬季“数九”
计算日期的一种方法,图上共计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自冬至日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涂染完所有梅花共计81天。下图为一位同学某日涂染的消寒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同学自冬至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北京(
)
A.气温降至全年最低
B.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C.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D.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2.当整个消寒图涂染全部完成时(
)
A.我国即将迎来立春节气
B.黄河上游可能出现凌汛
C.青藏地区容易遭遇寒潮
D.华北地区准备小麦收割
(2021·北京房山·高三二模)开普敦(34°S,18°E)的落日奇观被评为“世界一十大落日景观”之一,下图为一位中国游客国庆节期间拍摄的开普敦落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游客拍摄时朝向(
)
A.正西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4.该游客拍下图片后马上发朋友圈、此时北京时间接近(
)
A.1.00
B.6.00
C.18:00
D.19:00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模拟)我国某列车从白山黑水直达天涯海角,从冰天雪地奔向鸟语花香,全程4612千米。乘坐该列车还可以体验到坐在车厢里乘船渡海。下图为该列车途经的甲地多年平均昼夜温差统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列车(
)
A.跨越距离大约50个纬度
B.由季风区驶入了非季风区
C.正午影长先变短,后变长
D.从吉林长春开往海南三亚
6.甲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1月
B.4月
C.10月
D.12月
7.(2021·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某研学小组同学发现,同样温暖的南向教室,拉萨市(海拔约3658米)室内的暖气片面积小于西宁市(海拔约2261米)。这可能是因为与西宁相比,拉萨(
)
①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距太阳近②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③海拔更高,大气的削弱作用更小④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作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21·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2020年某日,北京4:46日出,约5:30迎来某节气。该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120°E
B.23°26′N,142°30′W
C.23°26′N,120°E
D.23°26′S,22°30′W
(2021·北京朝阳区·高三一模)
下图为某同学2020年8月8日(晴)乘坐昆明至北京某航班的飞行信息手机截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截屏时,该航班(
)
①位于对流层之外
②已飞行三个多小时
③乘客可见夕阳西悬
④位于秦岭附近上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据图可知,该日(
)
A.北京比贵阳日出早,白昼时间长
B.济南比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C.呼和浩特日出东南
D.武汉大学樱花盛开
(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一模)
小明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01时40分从北京起飞,去M地开启15天的深度游,飞行12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5时40分到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M地可能位于(
)
A.加拿大的渥太华
B.印度的新德里
C.俄罗斯的莫斯科
D.澳大利亚的悉尼
12.旅游期间,小明发现M地(
)
A.正午日影朝南
B.正午日影变长
C.日出时间提前
D.昼长逐渐变长
(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
梅雨是指发生在江淮流城的阴雨天气,通常始于初夏时节,持续约1个月。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下图为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时段(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B.长江下游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逐渐变小
C.我国各地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D.武汉的日出方向由日出东南转变为日出东北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
某校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所用素材之一是某周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时段最接近(
)
A.立春
B.惊蛰
C.芒种
D.寒露
15.该周(
)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东北地区多雷雨天气
C.黄淮海平原开始春耕
D.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专题02
行星地球
2021真题
(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
A.立春-惊蛰
B.芒种-小暑
C.白露-寒露
D.大雪-小寒
【答案】D
【分析】结合学过的知识,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达最小值,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到最长,然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木杆影长数值减小,到夏至日达最小值,故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的时间段必须经历冬至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小寒(1月5--7日),故D正确;立春(
2月3-5日)---惊蛰
(3月5-7日),芒种(6月5-7日)---小暑
(7月6-8日),白露
(9月7-9日)
---寒露
(10月8-9日),显然都没经过冬至日,故ABC错。
2021模拟
一、单选题
(2021·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三三模)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冬季“数九”
计算日期的一种方法,图上共计九朵梅花,每朵九片花瓣,自冬至日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涂染完所有梅花共计81天。下图为一位同学某日涂染的消寒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同学自冬至涂染至图中所示消寒图期间,北京(
)
A.气温降至全年最低
B.日出方位逐渐偏南
C.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D.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2.当整个消寒图涂染全部完成时(
)
A.我国即将迎来立春节气
B.黄河上游可能出现凌汛
C.青藏地区容易遭遇寒潮
D.华北地区准备小麦收割
【答案】1.D
2.B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自冬至开始,每天涂染一片花瓣,图中涂染了8片花瓣,所以图示期间为冬至日至冬至日之后的第7天。此时北京气温并不一定降至全年最低,A错;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日出东南,且日出方位逐渐偏东,B错;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白昼逐渐增长,黑夜逐渐变短,C错;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的正午日影长度逐渐变短,D正确,故选D。
2.九九消寒图一共81天,约三个月(时间长度小于三个月),自冬至日开始涂染,整个消寒图涂染全部完成时,我国节气处于惊蛰与春分之间,已过了立春,A错;此时黄河上游处于融冰期,部分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B正确;寒潮是冷空气入侵导致短时间内气温的急剧下降,青藏地区海拔高,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相对较小,C错;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秋种夏收,此时小麦并未处于收割期,D错。故选B。
(2021·北京房山·高三二模)开普敦(34°S,18°E)的落日奇观被评为“世界一十大落日景观”之一,下图为一位中国游客国庆节期间拍摄的开普敦落日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游客拍摄时朝向(
)
A.正西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4.该游客拍下图片后马上发朋友圈、此时北京时间接近(
)
A.1.00
B.6.00
C.18:00
D.19:00
【答案】3.B
4.A
【分析】3.材料“中国游客国庆节期间拍摄的开普敦落日景观图”,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全球(极昼极夜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游客拍摄时朝向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选B。
4.材料“开普敦(34°S,18°E)”,根据开普敦的经度可知,位于东一区,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要早7小时;再根据国庆节期间拍摄,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日落地方时接近18点,故北京时间接近18+7=25-24=1时,A正确,BCD错误。选A。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模拟)我国某列车从白山黑水直达天涯海角,从冰天雪地奔向鸟语花香,全程4612千米。乘坐该列车还可以体验到坐在车厢里乘船渡海。下图为该列车途经的甲地多年平均昼夜温差统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列车(
)
A.跨越距离大约50个纬度
B.由季风区驶入了非季风区
C.正午影长先变短,后变长
D.从吉林长春开往海南三亚
6.甲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1月
B.4月
C.10月
D.12月
【答案】5.D
6.C
【分析】5.“白山黑水”指的是长白山、黑龙江,天涯海角位于海南三亚。故该列车是从吉林长春开往海南三亚,D正确。三亚是19°N,长春大约50°N,跨越距离小于50个纬度,A错误。由温带季风区驶入了热带季风区,B错误。此时冰天雪地,是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的不断变大,正午影长不断先变短,C错误。ABC错误,故选D。
6.甲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立冬之前一个月附近,立冬距离冬至12月22日接近1个月,所以,甲地温差最大的是10月份。故选C。
7.(2021·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某研学小组同学发现,同样温暖的南向教室,拉萨市(海拔约3658米)室内的暖气片面积小于西宁市(海拔约2261米)。这可能是因为与西宁相比,拉萨(
)
①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距太阳近②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③海拔更高,大气的削弱作用更小④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作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拉萨市海拔高,但暖气片面积小说明当地冬季气温较高。地球上的海拔差异对日地距离影响极小,①错误;拉萨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②正确。拉萨海拔更高,大气的削弱作用更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正确。拉萨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小,④错误。B正确。故选B。
8.(2021·北京丰台区·高三一模)2020年某日,北京4:46日出,约5:30迎来某节气。该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0°,120°E
B.23°26′N,142°30′W
C.23°26′N,120°E
D.23°26′S,22°30′W
【答案】B
【详解】北京4:46日出,日出时间在6点之前,直射点位于北半球,AD错误。北京时间5:30迎来某节气,此时东八区是5:30,12点经线大致位于142°30′W,B正确,C错误。该节气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142°30′W,B正确。故选B。
(2021·北京朝阳区·高三一模)
下图为某同学2020年8月8日(晴)乘坐昆明至北京某航班的飞行信息手机截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截屏时,该航班(
)
①位于对流层之外
②已飞行三个多小时
③乘客可见夕阳西悬
④位于秦岭附近上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据图可知,该日(
)
A.北京比贵阳日出早,白昼时间长
B.济南比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C.呼和浩特日出东南
D.武汉大学樱花盛开
【答案】9.D
10.A
【分析】9.根据图片,飞机的飞行高度为9491m,在对流层之内,①错误。根据图片,飞机已飞行的路程与未飞行的路程大致相当,因此飞机大致已飞行1个半小时,②错误。此时北京时间为18:30,飞机此时在108°E左右,与120°E大致经度间隔为12°,时间差48分钟,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当地时间为17时42分,正值夕阳西悬,③正确。根据图片,此时飞机所在的纬度大致为34°N,大致在陕西南部的秦岭上空,④正确。故选D。
10.8月8日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且北京更靠东,A正确;
济南、合肥都位于北半球且济南纬度更高,所以济南的太阳高度角比合肥小,B错;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日出方向都是东北方,C错误;
樱花开花季节为3、4月,D错误。故选A。
(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一模)
小明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01时40分从北京起飞,去M地开启15天的深度游,飞行12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5时40分到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M地可能位于(
)
A.加拿大的渥太华
B.印度的新德里
C.俄罗斯的莫斯科
D.澳大利亚的悉尼
12.旅游期间,小明发现M地(
)
A.正午日影朝南
B.正午日影变长
C.日出时间提前
D.昼长逐渐变长
【答案】11.D
12.A
【分析】11.小明飞行12小时到达旅行目的地,可以算出M地15时40分时的北京时间,根据时差计算M地的大致位置。M地15时40分时,北京时间为12月14日13时40分,M地时间比北京晚2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十区,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渥太华位于西五区,新德里位于东五区,莫斯科位于东三区,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小明旅游时间为12月14日-12月2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正午日影朝南,A正确。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正午日影先变短再变长,B错误。日出时间先提前再推后,C错误。昼先变长后变短,D错误。故选A。
(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
梅雨是指发生在江淮流城的阴雨天气,通常始于初夏时节,持续约1个月。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下图为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时段(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B.长江下游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逐渐变小
C.我国各地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D.武汉的日出方向由日出东南转变为日出东北
【答案】C
【分析】
地球公转在近日点(一月初)处速度最慢,地球公转在远日点(7月初)处速度最快,6月1日到7月31日这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故选项A错误;从6月1日开始太阳直射点持续北移,夏至日(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这期间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到夏至日(6月22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白昼变短,太阳高度角变小,故选项C正确;长江下游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先变大后变小,故选项B错误;白昼越长日出日落越偏北,白昼越短日出日落越偏南,6月1日至7月31日这段时间,武汉的日出方向都是日出东北,故选项D错误。故选C。
(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
某校举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所用素材之一是某周天气预报的手机截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时段最接近(
)
A.立春
B.惊蛰
C.芒种
D.寒露
15.该周(
)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东北地区多雷雨天气
C.黄淮海平原开始春耕
D.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答案】14.B
15.C
【分析】14.立春为2月3日到5日、惊蛰为3月5日至7日、芒种为6月5日到7日、寒露为10月8日到9日。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该日昼长不到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排除芒种,C错。根据图中气温越来越高,可判断出太阳直射点应向北移,可排除寒露,D错。根据图中的气温大多最低气温已经在0℃以上,可判断出可能为3月,2月北京为冬季,最低气温应低于0℃,A错,B正确。故选B。
15.由上题可判断出该周为3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A错。东北地区夏季多雷雨天气,B错。黄淮海平原开始春耕,C正确。长江中下游夏季进入伏旱,D错。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