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温故而知新:
1.生态因素分为哪两类?
2.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3.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进行新课:
阅读教材P19,回答以下问题:
1.“想一想,议一议”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这些生态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2.为什么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事例说明什么?
一、生态系统
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动物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称为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植物
阳光、空气、水等
动物
细菌和真菌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
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例如:树
幼虫
啄木鸟
草
兔
狐
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资料分析
1.含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中毒。
2.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而且生物体内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A微小的水生植物
B剑水蚤
C蜻蜓幼虫
D小鱼
E大鱼
(1)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生长十分繁茂,兔的数量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吗?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这说明了什么?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土壤等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雨林
B.两条锦鲤
C.一群绵羊
D.三个和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麦田里的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一方水土一方人”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落叶归根”体现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
D.“落红化作春泥”体现的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A
D
3.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则①②③分别代表(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A
4.下列能够表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虫子吃草,蛙吃虫子
D.牛吃秸秆,鸭吃稻谷
C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