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是李晓明同学学习八年级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内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由此可知,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项符合题意;A项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属于近代化探索,与材料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均与中华民国的成立无关,排除。故选D。
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A正确;“决定参加共产国际”不是中共二大的内容,B排除;“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共一大的内容,C排除;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D排除;故选A。
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A.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B.躲避国内敌对势力的屠杀
C.谋划建立南湖革命根据地
D.纪念中国共产党周年诞辰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四十年前会上逢”“1961年写的”,可知“南湖泛舟”发生在1921年。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秘密召开。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扰,会议后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规划了党的中心工作。A正确;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才开始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B排除;1927年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之后谋划建立南湖革命根据地,时间不对。C排除;“纪念中国共产党周年诞辰”应该共产党成立之后,而1921年共产党刚刚成立,还没到周年。D排除;故选A。
4.“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上述材料说明
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C.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选项C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排除;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B排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排除。故选C。
5.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宣扬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推动作用,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项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C项错误。D项和题意无关。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下列选项能作为“上升”趋势最好理由的是
A.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D.中共领导南昌起义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内容“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结合所学可知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描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B符合题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A不符合题意;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是在1924年开始,C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在1927年发生,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答案】D
【详解】
依据课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D符合题意。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洋务运动,A不符合题意。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B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8.1921年3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当时学习的工人姜海世回忆道: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这段回忆说明
A.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这段回忆说明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表达的意图不符。故选D。
9.于沛在《十月革命和世界历史进程一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一文中指出:如果说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五四爱国运动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直接反映,那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是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十月革命
A.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B.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改变了中俄关系的性质
【答案】C
【解析】根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是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集中体现。”可知,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A排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B排除;十月革命没有改变中俄关系的性质,D排除。故选择C。
10.中共一大规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则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阶级有了清醒的认识
B.中国共产党萌发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C.中国共产党逐渐正确认识了当时的中国国情
D.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方向由幼稚走向成熟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共一大规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到在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逐渐正确认识了当时的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的统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下图是小强收集的一张邮票,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张邮票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是
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B.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C.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答案】C
【解析】依据邮票主图为红色朝霞映照下的浙江嘉兴南湖船,背景为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结合课本所学,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由于有侦探打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一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C符合题意;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描述的遵义会议,A不合题意;抗战胜利、举国欢庆描述的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B不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延安。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2.(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下图所示对联纪念的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的胜利
【答案】C
【详解】
依据对联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玉斧银镰开世界,红心赤手缔神州”讴歌党的丰功伟绩。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故C正确;ABD与对联内容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C。
13.(2021年浙江衢州中考真题)某校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版块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起义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全民抗战
D.百万雄狮橫渡长江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红船启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武装起义军旗飘扬”是指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众志成城全民抗战”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百万雄狮橫渡长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4.(2020年四川乐山)如图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答案】B
【解析】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依据题干“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精神被称为红船精神,B符合题意;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创造的五四精神。A不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C不符合题意;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2020年四川眉山)1921年到1949年,中共先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局、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解放社等专门机构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53年,成立中共中央编译局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这些工作
A.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
B.掀起了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
C.启蒙中国人民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球传播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从1921年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这些工作目的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A符合题意;1921年到1949年,掀起了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说法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体现不出启蒙中国人民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C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体现不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球传播。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毒害。因此,救亡之道首先要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
之以西方的文明。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
1921年7月23日-31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
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起者之一,指出该历史事件中高举的两面“大旗”。该历史事件中宣传的思想内容前期和后期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是某次运动中的口号,该运动的爆发体现了参与者的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你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出一个恰当的主题。
【答案】(1)“大旗”:“民主”“科学”;前期主要是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徳;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2)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材料一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主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毒害。因此,救亡之道首先要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发映的是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是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学、新道徳,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2)根据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体现了参与者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3)根据材料三“1921年7月23日-31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
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和阶级条件;上述三则材料的主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摘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人民寻求新的救国出路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形成气势磅礴的思想主流。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世界观的先进分子不但没有抛弃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并且赋予它们新的更加完整的内容,民主是要绝大多数的民主,是谋求国家民族的解放;科学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来重新观察和分析问题。这也加速了革命知识分子与广大人民相结合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答案】(1)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各位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早上所要参观的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是近代和现代中国的钥匙,也是全国的一个缩影。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上海的大门,从殖民者踏上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之时起,上海人民便拉开了反对外来侵略的序幕,近百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上海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一个英雄城市,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城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上海留下了不朽的革命斗争足迹。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今兴业路76、78号。大楼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该楼于建于民国9年(1920年)大楼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样式建筑;当年的的“一大”在上海望志路的集会,受到法租界当局的监视,7月30日会场遭到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中止。停会期间,代表们在李达的寓所商定,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8月初,代表们乘火车来到嘉兴,部分代表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带领,先到市区张家弄里鸳湖旅馆落脚休息,并托旅馆帐房雇了游船。中共一大南湖续会在一艘中型游船上举行,这次会议议程有:审议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选举中国共产党全国领导机构。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在南湖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局领导机构。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党纲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详解】
(1)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可见,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据材料“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可见,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人民寻求新的救国出路的表现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根据材料“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形成气势磅礴的思想主流。”,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根据材料“一大的会址、南湖红船、《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革命纲领》”,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解说词可为:各位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早上所要参观的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简称中共“一大”会址),上海是近代和现代中国的钥匙,也是全国的一个缩影。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上海的大门,从殖民者踏上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之时起,上海人民便拉开了反对外来侵略的序幕,近百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上海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一个英雄城市,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城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上海留下了不朽的革命斗争足迹。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今兴业路76、78号。大楼沿街并排两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该楼于建于民国9年(1920年)大楼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样式建筑;当年的的“一大”在上海望志路的集会,受到法租界当局的监视,7月30日会场遭到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中止。停会期间,代表们在李达的寓所商定,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8月初,代表们乘火车来到嘉兴,部分代表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带领,先到市区张家弄里鸳湖旅馆落脚休息,并托旅馆帐房雇了游船。中共一大南湖续会在一艘中型游船上举行,这次会议议程有:审议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审议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选举中国共产党全国领导机构。会议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在南湖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选举了党的中央局领导机构。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党纲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是李晓明同学学习八年级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A.商讨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B.躲避国内敌对势力的屠杀
C.谋划建立南湖革命根据地
D.纪念中国共产党周年诞辰
4.“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上述材料说明
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C.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5.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6.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下列选项能作为“上升”趋势最好理由的是
A.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D.中共领导南昌起义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
7.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1年3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当时学习的工人姜海世回忆道: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这段回忆说明
A.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9.于沛在《十月革命和世界历史进程一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一文中指出:如果说1919年爆发的反帝反封建五四爱国运动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直接反映,那么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则是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十月革命
A.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B.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改变了中俄关系的性质
10.中共一大规定,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则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阶级有了清醒的认识
B.中国共产党萌发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C.中国共产党逐渐正确认识了当时的中国国情
D.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方向由幼稚走向成熟
11.下图是小强收集的一张邮票,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张邮票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最准确的是
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B.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C.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12.(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时代气息。下图所示对联纪念的是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的胜利
13.(2021年浙江衢州中考真题)某校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下列内容符合“红船启航”版块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起义军旗飘扬
C.众志成城全民抗战
D.百万雄狮橫渡长江
14.(2020年四川乐山)如图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15.(2020年四川眉山)1921年到1949年,中共先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局、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解放社等专门机构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53年,成立中共中央编译局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这些工作
A.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
B.掀起了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
C.启蒙中国人民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球传播
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是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毒害。因此,救亡之道首先要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
之以西方的文明。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
1921年7月23日-31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
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王会悟预订的游船,并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起者之一,指出该历史事件中高举的两面“大旗”。该历史事件中宣传的思想内容前期和后期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是某次运动中的口号,该运动的爆发体现了参与者的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三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你为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出一个恰当的主题。
17.(2021·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摘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人民寻求新的救国出路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形成气势磅礴的思想主流。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世界观的先进分子不但没有抛弃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并且赋予它们新的更加完整的内容,民主是要绝大多数的民主,是谋求国家民族的解放;科学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来重新观察和分析问题。这也加速了革命知识分子与广大人民相结合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