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毕淑敏
精神的三间小屋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
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1980年转业回北京。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作品简介
作品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随笔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也需要空间。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生活中开辟一个精神空间,来贮存自己在现实中或劳累的,或疲倦的,或受伤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看看我们应需要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呢?
自惭形秽:
广袤:
积攒:
云霓:
可望而不可即:
宽宥:
间不容发:
金戈铁马:
[zì
cán
xíng
huì]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guǎng
mào]
开阔、广阔。东西的长度叫“广”,南北的长度叫“袤”。
[jī
zǎn]
一点一点地聚集。
[yún
ní]
云与虹。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看得见,但不能接近。形容希望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即:接触,靠近。
[kuān
yòu]
宽恕;原谅。
[jiān
bù
róng
fà]
相隔得非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jīn
gē
tiě
mǎ]
指战事。也可以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
二、自主阅读,理清脉络
1、扫除文字障碍
游弋:
形销骨立:
困厄:
轻觑:
濡养:
麾下:
俯拾即是:
抽丝剥茧:
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
[chōu
sī
bō
jiǎn]
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fǔ
shí
jí
shì]
[huī
xià]
将旗之下;部下。
[rú
yǎng]?
滋养。
[qīng
qù]
轻视。
[kùn
è]
(处境)艰难窘迫。
[xíng
xiāo
gǔ
lì]
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yóu
yì]
在水中游动。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嘟囔:
坍塌:
灰烬:
窗棂:
矗立:
[chù
lì]
高耸地立着。
[chuāng
líng]
窗格子。也叫窗棂子。
[huī
jìn]
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tān
tā]
倒塌,崩塌。
[dū
nang]
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xiāng
dé
yì
zhāng]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lǐ
dài
táo
jiāng]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jiū
zhàn
què
cháo]
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为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二部分(7-18):论述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修建“三间小屋”。
第1层(7-9):
第一间:盛放着爱和恨。
第2层(10-14):第二间:盛放着事业。
第3层(15-18):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第三部分(19-20):总结深化观点: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丰富,并在此基础上扩建成精神大厦。
2、自主探究,明确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脉络。
作者观点:三间小屋象征着个人精神的栖息地,每个人都应努力、真诚地修筑好自己的精神空间。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探讨文中所写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构建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精神。
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关系。
第一间,其内涵侧重人之常情,这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础性的情感。第二间,指向的是个人精神的纯粹和充沛,可以说从精神的层次来看,这比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间小屋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三间小屋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高,共同共建了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大厦。
3、找出本文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句子,分析、体会其作用。
比喻论证作用:大大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要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正反对比论证作用:更容易突出、强化观点,使人印象深刻。
四、比较阅读,品味语言风格
本单元这几篇议论性文章,语言风格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本文重在说理,却善于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描绘、阐释,体现了作者的感性和抒情性。
如:作者想要阐述关于构建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点,他不借用常规意义上的学术概念或术语,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说“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用一种文学的、感性的形式呈现自己的论题。
又如:在阐述三间小屋的内涵时,不是单纯地讲道理,而是进行形象化的描绘。这样的笔法比一般的说道理更感性,更抒情,更也更有文采。
这种用文学性的笔法进行说理的文体,也可以归纳为:
说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五、课堂小结,归纳主旨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精神生活的思想,从而激励人们去关注心灵,提升境界,升华人格。
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六、拓展延伸,整理心得
1、作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我们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
……如果我们扩大疆域,增修新舍,把诸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2、仿写第19段中的句子“我们可以不……,但……”。
3、课后再阅读一些说理散文,品味其中理中含情、情中有理的特点。
七、作业布置
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在摘录本上。
2.
完成练习册上本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