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酸碱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2.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里逐滴加入稀H2SO4,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I表示)近似地用如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4.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
5.为完全中和某一盐酸溶液,需用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反应后的pH值(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6.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溶液的温度一直升高、pH一直增大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先放热后吸热
C.4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D.该实验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7.下列实际应用中,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硫酸处理印刷厂呈碱性的废水
D.用肥皂水涂在被蚊虫叮咬的皮肤上止痒
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恰好完全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9.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盐酸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B处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 。
10.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填“>”“=”或“<“)7。
11.已知甲、乙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盛有10mL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甲是 ;滴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的甲呈 色。
(2)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指示剂除外)。
12.以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为例,且已加入酚酞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
(1)B点所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名称,下同) ;
(2)C点所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 。
13.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后共有 种离子。
(2)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4.室温时,向滴加了无色酚酞的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2)ob段实验的现象是 。
15.中和反应实质为酸溶液中的 和碱溶液中的 结合生成 。
16.甲和乙分别是稀硫酸和NaOH溶液中的某一种。向甲中逐滴加入乙时,溶液的pH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乙试剂是 ;
(2)当反应处于
A
点时,写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3)等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 。
17.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进行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2试管中的盐酸是否有剩余?请结合小明的实验说明理由 。
18.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根据图中实验,请你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溶液中溶质是什么?(酚酞不计)
做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溶液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2)A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溶液中 过量,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成恰好中和
(3)为验证哪种猜想正确.下列物质可行的是 A、Mg
B、CuOC、Cu(OH)2
D、AgNO3
交流反思
(4)甲乙同学经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 的控制.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酸碱中和反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烧杯内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烧杯内溶液呈酸性,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4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解: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硫酸的不断加入,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数目不断减少,溶液导电能力不断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能力为0,当硫酸过量时,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导电能力又增强,丙曲线符合。
故选:C。
3.解:稀盐酸是酸性的,其pH<7,所以开始时溶液的pH<7,故A、C错误,根据题意,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即停止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是中性的,所以溶液最终是中性的,pH=7,所以D错误;
故选:B。
4.解: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不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b、c所示的溶液中均含有氯化钠,都含有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解:设盐酸溶液中所含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HCl+KOH═KCl+H2O
36.5
56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HCl+NaOH═NaCl+H2O
36.5
40
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比KOH小,故等质量的NaOH和KOH,NaOH的分子更多,故用1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不会完全中和,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小于7,
故选:B。
6.解:A、由温度的变化图,实验中溶液的温度不是一直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温度逐渐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C、40s时放出的热量还没有达到最高,还没有完全反应,稀盐酸有剩余,4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该实验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硫酸处理印刷厂呈碱性的废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用肥皂水涂在被蚊虫叮咬的皮肤上止痒,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解: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pH值要发生改变,故A说法错误;
B、反应中生成了水,所以反应前后水分子的数目要发生改变,故B说法错误;
C、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它们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所以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一定改变,故C说法错误;
D、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它们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所以该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9.解:(1)B点的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2)C点时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加入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1)NaCl;(2)有气泡产生。
10.解: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KOH+H2SO4═K2SO4+2H2O,
112
98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氢氧化钾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比是112:98,当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两种物质溶质质量相等,完全反应后硫酸过量,反应前溶液显酸性,所得溶液的pH小于7。
故选:<。
11.解:(1)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甲是氢氧化钠溶液,滴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的甲呈蓝色。
(2)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
故答案为:
(1)氢氧化钠溶液;蓝;
(2)HCl和NaCl。
12.解:(1)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B点所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2)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故答案为:
(1)氯化钠;
(2)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13.解:(1)硫酸是由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所以反应前后共有4种离子;故填:4;
(2)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硫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钾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故填:H++OH﹣=H2O;
(3)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2KOH+H2SO4=K2SO4+2H2O;复分解反应。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4.解:(1)c点时是稀硫酸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稀硫酸;故填:稀硫酸;
(2)b点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液体显中性,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
故填: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
15.解: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氢离子和碱电离的氢氧根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过程,即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故答案为:H+;OH﹣;水分子。
16.解:(1)根据曲线向下,说明加入的是酸,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所以乙试剂是稀硫酸;
(2)A点显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Na2SO4、NaOH;
(3)等质量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所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1)稀硫酸;(2)Na2SO4、NaOH;(3)蓝色
17.解:(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A2试管中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仍显无色,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则A2试管中的盐酸有剩余,
故答案为:
(1)HCl+NaOH═NaCl+H2O;
(2)有剩余;A2试管中溶液显无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仍显无色,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则A2试管中的盐酸有剩余。
18.解:加酸进行中和反应,变成中性然后变成酸性,既然原溶液显碱性所以酚酞的颜色开始是红色的,加酸后,红色会逐渐的褪去;
(1)取少量A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酚酞溶液没有变质,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
(2)A溶液为不变红,可能是A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A、Mg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B、CuO与稀盐酸反应,溶液为蓝色;
C、Cu(OH)2与稀盐酸反应,蓝色固体溶解;
D、AgNO3与盐酸、氯化钠反应,都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
答案: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溶液中溶质是什么?(酚酞不计)
做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溶液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选填“成立”或“不成立”)(2)A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溶液中
盐酸过量,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成恰好中和
(3)为验证哪种猜想正确.下列物质可行的是
ABCA、Mg
B、CuOC、Cu(OH)2
D、AgNO3
交流反思
(4)甲乙同学经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
药品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