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知识】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相互作用的含义: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2.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
(1)过程: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洋对大气水分的影响: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3.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大气对海洋的热量输送: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特别提醒] 除水热交换外,海—气间还存在气体和固体物质的交换。
【能力提升】(一)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下图。
(二)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
(三)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基础知识】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大气环流的产生: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
2.大洋环流的产生: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3.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的作用: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1)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2)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
,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能力提升】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之间的关系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由于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高低纬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的运动以风力的形式作用于海洋,促使海水运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规律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基础知识】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1.厄尔尼诺现象
(1)含义:在秘鲁寒流流经海岸附近,圣诞节前后有时海水明显变暖,同时突降大雨,当地海鸟结队迁徙。
(2)影响:
①东太平洋:冷水性鱼类死亡、鸟类死亡或迁移;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
②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
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延缓全球变暖。
2.拉尼娜现象
(1)含义: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故有“反厄尔尼诺现象”之称,但它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及威力比厄尔尼诺小。
【能力提升】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材料一 下图为2010年9月热带太平洋海洋表层温度距平图(海洋表层温度距平,是指海洋表层温度与常年总平均温度的差值)。
材料二 2011年1月5日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地区最近两周内暴雨不断,遭遇50年来罕见的洪灾,形成了一个比德、法两国面积总和还大的“内海”。
问题1 (综合思维)说出材料一中赤道太平洋海域水温的变化状况,并说明该变化对太平洋东部海—气水热交换的影响。
提示:中东部水温较常年均温偏低;西部水温较常年均温偏高。
影响:(由于水温偏低,蒸发减弱)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与水汽都减少;(上升气流减弱,大气降水减少)大气向海洋输送的水量减少,海—气水热交换减弱。
问题2 (综合思维)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降水异常的原因。
提示: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沿海海域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水汽丰富;东南信风势力增强,向陆地输送水汽增多;东部海域暖流势力增强,增温增湿。
[归纳提升]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拉尼娜发生年份
图示
—
洋流
秘鲁寒流沿岸向西北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生物
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
大气环流
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
天气气候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西岸的澳大利亚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水温偏低,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
【课堂小节】4.3
海——气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造成(
)
A.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台风多
B.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增多
C.太平洋西侧海域水温上升
D.秘鲁沿岸沙漠现花海景观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表层海水温度比常年高
B.秘鲁涌升流明显减弱
C.秘鲁西部沿海降水减少
D.东南信风将明显减弱
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
4.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5.该时刻甲地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
A.气温日较差变大
B.气温年较差变大
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可能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C.海冰盐度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指出,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在前几周内愈发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0.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说明(
)
A.一切正常
B.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形成
C.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受“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的影响(
)
A.秘鲁西海岸出现暴雨的概率增加
B.秘鲁渔场减产概率增加
C.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增加
D.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②上升流减弱
③浮游生物减少
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3.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 )
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
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③印尼森林大火
④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图中洋流流向出现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是(
)
A.①沿岸
B.②沿岸
C.③沿岸
D.④沿岸
16.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
A.印度尼西亚
B.澳大利亚东部
C.非洲南部
D.秘鲁沿海
18.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导致干旱和森林大火的地区,最可能出现在(
)
A.印度尼西亚
B.秘鲁
C.美国
D.埃及
阿拉伯海位于困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20.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
①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③断面乙的海洋淡水输入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阿拉伯海通过断面甲得到海洋淡水输入最少的时期,该海域
A.盛行东北信风
B.盛行东北季风
C.盛行西南季风
D.季风正在转换
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下图示意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下面小题。
22.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SOI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
②SOI高时,信风强,海面温度低
③海面温度升高,副热带高压增强,SOI升高
④海面温度降低,信风减弱,SOI升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当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
)
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增强
B.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偏少
C.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增产
D.南美秘鲁附近洪涝相对增加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各题。
24.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6.从图可以看出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下沉
27.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C,海冰开始融化时作为春季的开始。研究表明,近三十年北极地区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海冰的减少促使中国开辟到欧洲、北美洲的北极航线成为现实。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2月
C.3月
D.4月
29.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其原因是(
)
A.夏季海冰融化释放的热量多
B.海水的比热容大导致升温较慢
C.冬季海水结冰吸收的热量多
D.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30.与中国至欧美的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
)
A.航行速度较快
B.航行速度稳定
C.航行方向多变
D.单位距离能耗低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玛沙漠位于智利太平洋沿岸,南北绵延约1000千米,是纵向狭长的沙漠带。这里年均降水量小于0.1mm,被称为“世界干极”。但是,每5至7年这里就会出现被称为“沙漠花田”(大雨后大量鲜花盛开)的奇特景象,一般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所致。2015年3月一场相当于往常7年降水总量的大雨及8月份的一场飓风后,出现了历史上都未曾有过的一年两次开花现象,是近年来最值得观赏的花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赏。左图为阿塔卡玛沙漠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右图为厄尔尼诺现象示意图。
(1)分析2015年阿塔卡玛沙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且特别显著的原因。
(2)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智利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一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二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
(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一中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试卷第2页,总2页
参考答案
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东侧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空气对流运动更强,出现降水增多的现象,秘鲁位于太平洋西岸,有可能因为降水增加出现沙漠花海景观;太平洋西侧海域水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对流减弱,出现降水减少的情况,我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西岸,印度尼西亚会出现旱灾,而水温降低导致影响我国的台风不易形成。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常年低。东南信风将明显增强,秘鲁涌升流明显增强。秘鲁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减少。
读全球水平衡图可知中纬度地带的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的增高总体是增高的;陆地水平衡值和海洋的高纬度水平衡值大于零,低纬度海洋水平衡值小于零。
读全球水平衡图可知20°~30°纬度区的海洋地带的水平衡值为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多,
因此可知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海水盐度的升高;海洋水蒸发会耗热,会使海洋水温度降低,但海水温度还要受到太阳辐射量的影响。
近地面气温较低,应是冬季;湖区气温高于周围陆地地区,据此推知甲温度高于周围地区,则甲处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甲处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
洱海的水热容量大于周边陆地,可以调节气候,使得周边地区日较差、年较差变小;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洱海;受山谷风的影响,白天风从洱海吹向点苍山,晚上风从点苍山吹向洱海。湖陆风和山谷风在昼夜风向一致,故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风频变大,山风增强;东坡可阻挡夜间洱海水汽,降水增多。
等值线是年均温≤-4℃的日数等值线,等值线的数值越大,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4℃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较大,不易结冰,结冰期短;乙地位于陆地附近,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
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丰富。图中葫芦岛纬度最高,气温最低,且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因此当地海冰资源最丰富。
开采海冰资源的成本较高,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会破坏海域生态环境,因此目前没有大规模进行开采;分析材料可知,渤海海冰资源量丰富,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市场需求量大。
10.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特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小女孩”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由材料“太平洋东部海域水温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可知,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
11.“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拉尼娜”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度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秘鲁西海岸出现暴雨的概率增加、秘鲁渔场减产概率增加受厄尔尼诺影响;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减少。
12.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13.在厄尔尼诺年,西岸由于气流上升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干旱,由此可能引发旱灾和火灾等;而东岸荒漠地带却出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14.由经纬度判断,图示海区为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洋流应为逆时针流动;①为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②为南赤道暖流,由东向西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北向南流;④为西风漂流,由西向东流;②④流向错误。
15.厄尔尼诺现象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增温的现象,厄尔尼诺发生时,美洲沿岸①地区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③地区降水减少影响农业生产;②④地区海洋为主。
16.拉尼娜现象是南太平洋海水变冷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美洲西海岸温度更低;海水温度更冷,不可能向所经过的区域输送大量的热量;使得太平洋东西两侧海水温差变大,进而影响东西两侧的气温,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太平洋东侧变冷降水更少,太平洋西侧水温较高,降水增多,全球降水异常而不是增多。
17.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多,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非洲南部则降水减少。
18.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尼西亚太平洋沿岸异常干旱,甚至出现森林大火,使秘鲁和美国西海岸降水增加,森林大火的概率较低,对埃及影响较小。
19.东北季风来自内陆地区,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很少,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水汽较多,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较多,但因阿拉伯海纬度低,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结合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本题下垫面是海洋,故热量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20.断面乙西北是盐度更高的波斯湾和阿曼海,不会给阿拉伯海输入淡水,根据材料: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断面甲以南的印度洋海域降水多,盐度低于阿拉伯海,所以能为阿拉伯海输入海洋淡水;印度半岛西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通过地表径流为其提供淡水,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也能为其提供淡水。
21.在冬季时,阿拉伯海盛行东北季风,阿拉伯海海水通过西海岸从阿拉伯海海区流向印度洋,印度洋海水通过东海岸从孟加拉湾流向阿拉伯海;夏季时,盛行西南风,印度洋海区海水从西海岸流向阿拉伯海,因此只有在季风转换时,季风环流最弱时,印度洋从断面甲向阿拉伯海输入的淡水最少。
22.“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由此可知SOI低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小,副热带高压弱,东南信风减弱;SOI高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大,东南信风增强。读图可知,SOI低时,表层海温距平值高,结合材料中表层海温距平的定义可推知SOI低时海面温度高,反之海面温度低。
23.当SOI值为负距平且数值较大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达最小,信风势力最弱,南太平洋水温上升,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因此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增多,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减产,南美秘鲁附近洪涝相对增加。
24.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其他海区。
25.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水水温高,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26.正常年份大量暖海水向西流,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据图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
27.在厄尔尼诺年,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据右图可以看出,南美西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干旱区出现“绿洲”;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海洋热量存储的释放,加上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温度已经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
28.由材料可知,春季(4-6月)海冰开始融化,因此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应是北极地区的冬季末,即3月份。
29.夏季海冰融化是吸热过程,有利于近海面大气降温。夏季时,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导致升温较慢,是近海面大气的“冷源”,不利于近海面大气的升温,所以夏季的升温幅度小。冬季海水结冰是放热过程,有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所以冬季升温幅度大。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不会导致冬季升温幅度大。
30.北极航线附近多冰山、浮冰,为避开冰山、浮冰需保持较低的航行速度,单位距离能耗高;且航行速度、航行方向会根据具体情况实时调整,所以与中国至欧美的传统航线相比,航行方向多变。
31.(1)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位于太平洋东岸的阿塔卡玛沙漠由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降水比常年增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特别强,给阿塔卡玛沙漠带来暴雨和飓风,降水量大,所以“沙漠花田”奇景特别显著。
(2)出现“沙漠花田”奇景,旅游业收入增加;冷水性鱼死亡,渔业损失大;陆地出现洪灾,绿洲农业遭受损失;洪灾导致交通受阻,矿产开采生产和运输受影响,外运出国受阻。
(1)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阿塔卡马沙漠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从厄尔尼诺现象图示可以看出,在厄尔尼诺年,信风减弱,南美洲西岸上升洋流减弱,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增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量比常年增加,出现“沙漠花田”奇景。2015年厄尔尼诺现象特别强,3月的大雨和8月的飓风使降水量更多,“沙漠花田”特别显著。
(2)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经济的影响。本题可以从三次产业角度出发,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影响。第一产业方面,厄尔尼诺年,智利西岸的上升流减弱,上泛营养物质减少,鱼类的食物减少,再加上水温上升,使得冷水鱼类大量死亡,渔获量减少,渔业损失大,此外陆地的绿洲农业也会因暴雨洪涝灾害,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三产业方面,由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暴雨洪涝灾害会破坏交通运输,但“沙漠花田”景观的出现会对旅游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第二产业方面,暴雨洪涝灾害会影响智利矿产资源的开发和运输(此点材料中缺乏有效信息)。
【点睛】
第(1)题通过解读图示内容明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从而揭示了“沙漠花田”的原因。第(2)题分析自然现象对经济的影响,注意利弊两方面,利主要由“沙漠花田”景观带来,弊主要由沿海海洋环境的变化和陆地天气的异常变化带来,具体内容可以从三次产业展开,这样能够比较完整回答问题。
32.(1)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2)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高压流向东测低压。
(3)东岸洪涝,西岸干旱。
(4)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料减少。
(1)由图可知,在太平洋赤道以南地区的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太平洋的东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温度低;太平洋的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水温高。
(2)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洋面附近的气流由西侧的高压流向东侧的低压区;高空由太平洋东侧上空流向西侧上空。
(3)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降水增多易形成洪灾;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易形成旱灾。
(4)厄尔尼诺现象使得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裂缝,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答案第2页,总6页
答案第1页,总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