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时记时法》(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 -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时记时法》(教案) 数学三年级下册 -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6 06: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1~52
页例
3
和“想想做做”。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本单元中的第三课时,着重教学
24
时记时法及普通记时法的联系。是继一、二年级认识了钟面、学会认读钟面上的时间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之后,进一步完善有关时间的知识。
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例题先出现摘录的一段电视节
目时间,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入,让学生讨论“怎么会有
14:00
呢”,
引入了
24
时记时法。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想想做做”中有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等等。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
24
时记时法的兴趣;再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将
24
时记
时法的知识原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中区分
24
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
最后在一系列扎实系统的练习中巩固新知,同时学生能充分感受到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技能相对比较薄弱。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但形象具体思维仍是占主要地位。学生有自主探索的欲望,对于形象、多样的教学方式尤为感兴趣。关于本节课中的
24
时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一定见过,因此并不陌生。但是,如何牢固掌握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换算?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是关键,也就是让他们了解
24
时记时法的原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将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展现出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比较、合作等手段,逐步由感知到理解,由原本模糊的生活经验过渡到清晰牢固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感受到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
24
时记时法的意义,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2、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从而牢固掌握
24
时记时法基
本原理和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会用
24
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
24
时记时法、理解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教学难点:
会运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正确转换两种记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趣味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师: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遵守时间是一种美德,老师想问大家在平时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吗?接下来有两个同学也都是拥有守时这种美德的人,可是呢,他们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看能不能帮他们找到原因。
(播放视频,两人约定明天
8
点见面,却都没见到对方)
师:两人约定了
8
点见面,对不对?各自都是按照约定的时间去见面,可是都没有见到对方,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交流)
师: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或是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避免这个情况出现呢?学习完
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知道了怎么去处理了。
二.构建科学平台,自主探究新知。
以疑激思,
初步感知
24
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出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图片及音乐。
提问:知道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什么节目吗?你知道是什么时间播放的?怎么知道是
19
时?还有谁想说说?(学生对于节目很熟悉,对于屏幕上的时间也能很容易发现,对于
19
时也是晚上7
时,这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就已经掌握的经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00
晚上
7︰00,为什么同一个节目可以用这两种不同的记时
方法来表示呢?
分组讨论后,指名学生说说想法。“像这种晚上
7:00
的记时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叫它普通计时法,也叫
12
时记时法。而这个
19:00
这样的形式是什么记时法呢?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一起研究的“24
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
追问:这两种计时法都用来表示新闻联播播放的时间,为什么会有
19
时呢?钟面上有
19
时吗?
动画演示,自主探究
24
时记时法原理及与普通记时法的异同。
出示钟面,“每一天都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这是几时?什么时候的
12
时?这一刻也可以称为
0
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钟面开始转动,
8
时暂停,启发学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会在做什么?
指针转到
12
时的时候暂停,提问:“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刻?时针在钟面上转动了几圈?”
“一天结束了吗?”
指针继续转动,在
1
时、4
时、7
时、9
时再次暂停。“钟面上的是什么时刻?”为什么是13
时?转到
12
时时钟面停止转动。“一天结束了吗?”演示时,老师故意将
14
时、16
时、19
时、21
时、空着,钟面转动停止时老师说“钟面上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会在做什么?”
“时针在这一天中转动了几圈?一天有几个小时?第一圈在哪里?第二圈呢?”
直条图演示,比较普通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时针一天的转动我们可以用直条表示。第一圈时针从
0
转到了
12。”动画演示先出示直
条上的
0~12
时。
多媒体接着出示直条从
13

24
时,提问“这一段表示时针转动的第几圈?”启发学生读懂直条表示时间的方法。“一天的开始在哪里?结束呢?你能看得懂吗?(用箭头空出
3
时的位置)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刻?除了有凌晨
3
时,还有?下午
3
时在直条图上表示应该在哪里?21
时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刻?上午
9
时在直条图上呢?”
“一天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你瞧,一天就是这么短暂,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
千万别让时间悄悄溜走了。”
多媒体出示
24
时直条图。先将直条图上的普通记时法完整出示,引导学生观察普通记时法的特点(重点提示学生注意要加时间词)。再出示完整的
24
时记时法。比较两者异同(重点让学生明白时间词、以及在第二圈中的时间两者对应的相差
12)。
多媒体出示节目表。
你最喜欢上面的什么节目?你知道这个节目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刻播放?指名说一说,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10
上午
8∶10;14∶00
下午
2∶00

哪些地方用
24
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的?同桌同学交流一下。
三.提供实践机会,练习应用巩固。1.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出示第一个
10
时的钟面,提问:你知道这个时间用
24
时记时法怎么表示吗?(有
两种可能)再出示学生上课图,再请同学在作业纸上写下来。依次出示第
2、3
幅图和钟面,
指名回答后写一写。
题后拓展:图中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对吗?
2、想想做做第
3
题。
多媒体出示四个钟面,学生在书上自主完成,之后用展示台展示部分学生作品,集体订正点评。
四.反思学习过程,
延伸探究兴趣。1.总结交流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一节课
40
分钟,就在我们的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课下,
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24
时计时法,制定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下节课我们交流,
看谁制定的最科学。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延伸解答:两个同学约好了周末
8
点见面,可是两人都没有见到对方的原因。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
2、4
题。
板书设计:
24
时计时法
24









19:00


7

8∶10


8

10

14∶00


2

18:30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