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6 14: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
2
3
了解战国七雄及其兼并战争的基本史实
知道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
从材料中可以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特点




范围广
时间长
规模大
兵力多
战国——由来
兼并
称霸


目标导学一
1
战国七雄
由来
战役
影响
地理位置
战国七雄
代表战役
战国七雄——由来
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你能看出什么变化呢?
韩赵魏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你能把以下国家正确的填入图中的空白处么?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魏国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赵国
齐国
韩国
战国七雄——代表战役
孙膑
庞涓
围魏救赵
减灶计
秦国
赵国
白起
廉颇
赵括
战国七雄——代表战役
赵括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战国七雄——战役影响
材料二: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消极:给社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
积极: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性质:封建地主间的非正义战争
影响
战国七雄实力排名
目标导学二
1
商鞅变法
甲骨文
结果
概况
内容
影响
《求贤令》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故称商鞅。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变法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背景
时间
人物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商鞅变法——概况
经济:
政治:
军事: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生产力发展
阅读教材: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变法
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政治
经济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一次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
商鞅变法——内容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垦草令》
提高军队战斗力-兵强
提高农民积极性-富国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
——《史记》
政治
社会
经济
军事
商鞅变法——影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
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商鞅变法——结果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徙木立信
商鞅变法——结果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目标导学三
1
都江堰
都江堰
原理
概况
都江堰
地点
时间
人物
影响
功能
公元前256年
秦国李冰
成都的岷江
防洪、灌溉、水运等。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都江堰——概况
阅读教材P36,填充导图信息
结构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课堂小结
战国七雄
主战役
影响
铁农具和牛耕
生产力提高
分封制瓦解
诸侯兼并
商鞅变法
都江堰
影响
背景:经济、政治、军事
时间、人物
经济、政治、军事
结果
内容
原因
成功


人物
功能
作用
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社会瓦解
中考演练
2.(2021·湖北宜昌·22)公元就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

A.尊王攘夷
B.商鞅变法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1.(2021·湖南常德·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崩溃
3.(2021·山东潍坊·1)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B
B
C
中考演练
16.(2021·甘肃兰州·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强大,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威,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并指出“商君治秦”的特点。(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君治秦”对秦国的发展产生的作用。(2分)
(1)商鞅;
经济:以农求富;政治: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法律:实行“法制”
(2)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