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
铺
教学内容:教材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密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3、经历密铺认识过程,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那些图形可以进行理密铺,并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难点:
掌握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意四边形10个,方格纸,七巧板,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欣赏密铺
1、欣赏:课件出示生活中奇妙而美丽的图案。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同桌交流,再汇报(师相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
4、小结:是的,像这样把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密铺)
活动二:观察比较,理解密铺
1、课件出示:三幅图,可以看作是密铺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汇报。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密铺图形呢?
3、小结:的确,密铺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得丰富多彩。密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
活动三:操作探究,体验密铺?
1.质疑牵引、激起兴趣。????????
老师还带来了一组图形大家熟悉的图形。(课件出示圆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如果只用一种图形,你们猜猜看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呢?
2.鼓励猜测、大胆想象。
?谁愿意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大胆的发表各种猜测。
3.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我们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呢?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我们就来动平铺一铺。
出示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2)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4.汇报结果、展示交流(用投影展示)。
?对于他的验证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赞成他的观点吗?
任意四边形可以密铺吗?
5.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课件出示在这组图形中,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活动四:鼓励创造,设计密铺
1、刚才我们欣赏了密铺,探索了密铺,接下来就让我们动手创作美丽的图案吧?
2、生自由创作,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3、展示欣赏、交流感受。
活动五:总结升华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密铺是一门学问,在美丽奇妙的密铺背后,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奥秘,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共同创造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板书设计:
密
铺
把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
可以密铺的图形:
不可以密铺的图形:
奥运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第8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全情投入,体验奥运文化内涵,发现奥运会特有的数学价值,渗透爱国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积极强身健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第28、29、30届奥运会有关的数据,奥运会开幕式录像、110米跨栏决赛的实况录像、郭文珺气手枪最后一枪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奥运中的数学知识和有关运动员的比赛信息等。
教学过程:
一、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谈话:孩子们,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提问:在奥运会中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生自由发言。
师揭示课题:奥运中的数学。
二、穿越时空,观看活动
1、综合运用,提升基础
师:孩子们,今天夏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坐上时光机穿越时空,一起回到过去,观看
2004年雅典奥运会比赛,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播放穿越视频。
师:在雅典奥运会上,田径项目有一件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
米栏的比赛中获得冠军。我们一起去回顾当时激动的场景。
播放视频。
出示前三名运动员的决赛成绩。
提问:你们能根据这三名运动员的成绩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回答。
师: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纪录是12.95秒,你们知道刘翔比奥运会纪录少多少秒吗?
生脱口而出:0.04秒。
追问:老师给你们出示两幅图,你们能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哪幅能描述当时的冲刺情况?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原来相差的时间越少,相差的距离就越短;相差的时间越多,相差的距离就越长。
依照上面的引导,学生会推导出第二幅图才是正确的冲刺画面,然后我播放刘翔在奥运会决赛的冲刺画面进行验证,并且表扬判断的同学。
2、加深感情,巩固提高
师:奥运金牌的取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运动员的土气,让我们再次穿越,去看看2008年奥运会中很有优势的跳水比赛。
出示情景图。
(1)学生阅读所给信息。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秦凯落后何冲多少分?
生讨论,说明自己的看法。
(3)根据最后一跳的成绩,判断谁获得冠军。
3、巧用教材,拓展思维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次穿越,去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射击比赛场地,你们所看到的是我国选手郭文珺参加射击比赛的决赛场景。当郭文珺打出第一枪时,中外记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她进行拍照。
出示课件,让学生辨认这四幅图片分别是哪个记者拍摄的?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现以比赛已经打完了前7枪,郭文珺比格贝维拉落后0.2环,只剩下3环就知道冠军属于谁了,当时所有人都为郭文珺捏了一把汗。最后三枪,两位射手的成绩究竟是怎样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她们第8枪和第9枪的成绩。
课件出示:
选手
第8枪成绩
第9枪成绩
郭文珺
9.8
10.4
格贝维拉
10.4
10.1
(1)问题1、算一算目前谁获得第一名,谁获得第二名?
生动脑思考,独立计算。
(10.4+10.1+0.2)-(9.8+10.4)=0.5(环)
(2)问题2:第10环格贝维拉的成绩是8.8环,郭文珺至少需要打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
学生独立计算,这时会出现两种答案。
第一种:8.8+0.5=9.3(环)
第二种:8.8+0.5+0.1=9.4(环)
出现这两种答案,让学生讨论哪种答案才是正确的?
(3)问题3: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希望郭文珺能打出多少环?最希望她能打出多少环?
生自由说。
播放视频验证。
三、憧憬未来,迈向2016
出示2004年、2008年、2012年奥运会金牌榜,让学生预测中国会取得多少枚金牌?
生自由说。
师总结:大家都希望中国能获得第一名。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2016,相信在巴西里约,中国运动健儿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学好数学知识,像中国健儿一样为国争光!
板书设计:
奥运中的数学
田径:
跳水:
射击:
秦凯落后何冲多少分?
谁第一名?谁第二名?
32.45+7.65=40.1(分)
(10.4+10.1+0.2)-(9.8+10.4)=0.5(环)
谁获得冠军?
郭文珺至少要打出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
100.7—96.9=3.8(分)
8.8+0.5+0.1=9.4(环)
32.45+3.8=36.25(分)
98—96.9=1.1(分)
7.65—1.1=6.55(分)
优
化
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那些家务?(学生发言)
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
项目:
扫地、
擦桌子
、烧开水。
时间
:8分钟、?2分钟
、10分钟。
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问题
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说)
(2)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气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课件),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
聪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课件。
小明也给咱们发来了一个温馨提示的信息: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
2、可用箭头“→”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
③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C: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学生说,师板书工序流程。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流程图。
此时,小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
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
像小明写的这样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利于学生最优方案的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烙饼。小组汇报交流。
2、判断: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探讨省时的规律,进一步体会优化。)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优化
统筹安排时间
先后有序
同时完成
科学合理?
最佳方案:
洗水壶
→
接水
→
烧水
→
沏茶
同时:洗茶杯?
找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