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麻雀 表格式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麻雀 表格式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17: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语文
学科

年级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6
麻雀
课型
阅读
主备
顾春华
教材、学情分析
《麻雀》一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经典的叙事类散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打猎归来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不足400字,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章以“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我”四者的交锋,将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清晰:“我”打猎归来,猎狗发现了被狂风吹落的小麻雀。看到老麻雀奋不顾身飞下来救护幼雀,“我”感动地唤回了猎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发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了解叙事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架构的基本方法。本单元是习作策略单元。这是继三上“观察”、三下“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叙事”的习作单元。通过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在本单元学生的“叙事”状态如下:1.“叙事”有一定基础第二学段学生在习作的整个历程中还属于起步的阶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三年级的历练,对于“叙事”“写清楚”有一定的方法积累。2.谋篇构段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已经有“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基础,但段的意识、篇的意识都处于起步阶段,随意性强,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整篇文章无“框架”支撑。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策略,识记6个生字,会写13个常用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挓挲”“拯救”等词语的意思。2.能够借助起因、经过、结果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老麻雀的无畏”,体会“爱的巨大力量”。3.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样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方法,留心主动观察周围生活,记录有意思的事件。
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起因、经过、结果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老麻雀的无畏”,体会“爱的巨大力量”。2.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样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方法,留心主动观察周围生活,记录有意思的事件。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样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方法,留心主动观察周围生活,记录有意思的事件。
课前准备
1.生字会读。生字组词2个写在田字格下面,并用横线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会默)。弄懂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2.课文至少读3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课后习题尝试回答。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一、明确单元要素,引入新课学习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单元导语,自主阅读左上角的句子: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指名回答。(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2.右下角的语文要素是什么呢?指名说。(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本单元我们就围绕这两个语文要素展开学习,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麻雀》,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3.板书课题:麻雀,齐读课题,这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经典的叙事类散文。
二、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请大家根据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课文,出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圈画难读、难懂的字词,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试着解决。(3)想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什么事。2.组织交流:出示生字新词,交流难读难懂的词语。预设:嗅:让学生说说记忆方法,互助识记。(有趣识记:小狗鼻子灵,一点不要忘)摇撼: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理解。挓挲:出示公鸡挓挲起颈羽的图片帮助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词条解释,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挓挲一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的反应。读准、识记词语。拯救:通过查字典理解“拯”。请学生补充并积累几个“近义构词”的词语。书写指导:嗅、巢、搏3.经典的六要素有哪些?(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大部分会藏在第一自然段,我们一起去读读,你读到了哪些要素?4.交流:时间:我打猎回来;地点:林荫路;人物:猎人,猎狗。5.从全文来看,还要哪些人物?(老麻雀
小麻雀)6.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试着来理一理故事的内容。根据学情随机出示思维图式样例(如下图所示思维导图、提纲、四格漫画等),帮助学生梳理。【梳理小妙招】
学生自主选择样式或者自创样式梳理故事内容。预设:①学生从猎人的角度来组织内容.②个别学生从老麻雀的角度进行表达。7.媒体呈现学生的内容梳理单,比较讨论,随机修正并了解故事内容。梳理中可以用主语统一式的介绍(如主语都是“小麻雀”或“老麻雀”等),也可以是循环式地串联人物关系(如小麻雀受到猎狗威胁→老麻雀救护幼雀→“我”被老麻雀感动,唤回猎狗)。8.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大家的呈现方式不同,但都抓住了故事中的哪些内容。预设:①起因:小麻雀受到猎狗威胁。②经过:老麻雀救护小麻雀。③结果:“我”被感动,唤回猎狗。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三、布置本课作业,巩固梳理要素内容1.完成钢笔习字册上相应内容。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3.完成小练习册1.2题。第二课时一、聚焦主角,圈画相关描写1.聚焦主角,圈画相关描写(1)每个故事中总会有一个主角。你觉得这篇文章中,谁才是主角?预设:老麻雀(2)请学生默读课文,将有关老麻雀的描写画下来。(3)指名读,说说主要描写了老麻雀的哪些方面,从而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把老麻雀的一举一动写清楚的。预设(不必细抠,学生大致能够发现即可,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调控执行)①动作: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②叫声:绝望地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③心理(“我”的猜想):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崔,想拯教自己的幼儿。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板书:见“动作”听“叫声”想“心理”二、联系配角,体会描写作用1.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写这只老麻雀呢?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处,先来细细地读一读。出示(突出对老麻雀的描写):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风猛烈地摇撼着略路旁的白样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崔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崔,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垞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师:这个句子,如果单独看,就是一只老麻雀飞下来了的事儿。但是当我们把它和小麻雀、猎狗放在一起来看呢?自己先读读,看看前文的哪一句话和这处描写有关,让你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学生自读,并将相关语句用线连起来,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自己的理解2.呈现学生课本中的连线与批注,交流。随机指导学生读好句子,读出感受。预设:(1)联系“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发现猎狗的老练,小麻雀即将成为猎物,感受到老麻雀的担心,因而冒死相救。(2)联系“一只小麻雀杲杲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感受到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是义无反顺地飞下来救它的。(3)联系“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感受到小麻雀的稚嫩,老麻雀的母爱。(4)联系“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感受到小麻雀的危险,老麻雀的无畏。3.师:同样是写老麻雀飞下来,我们也可以换种说法来表达。出示修改后的描写,与课文原句比较,体会描写的细腻:修改后: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停在猎狗面前。原文: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请学生分组朗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预设:(1)“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老麻雀飞得快,不假思索。(2)“落”说明老麻雀坚定、坚毅,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4.用“连一连”“注一注”“谈一谈”这一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迁移阅读其他有关老麻雀的描写,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凶猛的。预设:(1)“挓挲”的无畏和“绝望”的害怕,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老麻雀的心理活动,读出情感。(2)“发抖”与“准备搏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老麻雀的害怕与坚决读出情感。通过比较这几组描写,发现作者在描写老麻雀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点,从而体会老麻雀身上的“矛盾”。板书:矛盾5.小结:作者把事情中的所见、所闻写清楚了,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借助小麻雀和猎狗与老麻雀照应起来写,用这些描写充分地表现出了老麻雀的“矛盾”,“矛盾”中的伟大。于是就有了自己内心的感动,也让我们读得感动了。三、精境铺助,尝试运用迁移1.发挥想象,重设故事结局。(1)师:故事的结局我们知道了,但是故事也可能会有其他的结局。(2)请学生说说几种可能性。预设:麻雀与猎狗展开了搏斗,最后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救了小麻雀。②老麻雀与猎狗展开了搏斗,最后不但自己被猎狗吃了,连小麻雀也没能幸免。③老麻雀与猎狗展开智斗,引诱猎狗追赶自己,成功地救了小麻雀,自己也逃脱了。……2.联系文章,试写故事片段。(1)师:如果是你们谈的结局中的某一种可能,“我”又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请大家选择一种可能写清楚当时的情况。学生在学习单中展开迁移练习。(2)交流,互动点评评价指标:系课文,做到起因、经过、结果合情合理。②能用上合适的描写,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3.点击评论,迁移深层阅读。师:看来,小麻雀的生死不仅掌握在老麻雀的手中,同时也掌握在猎人的手中。怪不得,有人觉得这篇文章不仅写的是母爱,还可能有其他的意思呢。播放其他相关解读的微课视频,内容预设:①弱者反抗强者;②母爱;③爱;④善解自然,敬仰自然。
板书设计
16麻雀见“动作”听“叫声”想“心理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