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训练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训练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6 19: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盛夏时,吃雪糕解暑B.搓手时,手感到热
C.天冷时,用热水袋取暖D.发烧时,用湿毛巾给头部降温
3.如图所示是2020年3月23日~25日济南和青岛两地的气象信息。由图可知:沿海城市青岛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城市济南的昼夜温差却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石具有不同的()
A.温度
B.比热容
C.内能
D.热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若子弹的内能増大,则木板的内能减小
B.对物体做功或对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C.相同体积或相同质量的0
℃的冰和0
℃的水比较,0
℃的冰的内能一定较小
D.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能力不一定强
5.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7.如图所示,是A、B两个城市日气温变化曲线,且两城市面积、纬度等地理情况基本相同,通过对图象分析,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中A城市日气温变化较小
B.图中B城市的水域面积大于A城市
C.图中A城市人居住比较舒适
D.图中B城市人容易患感冒
8.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图有关水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图线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9.如图所示是利用空气和二氧化氮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此实验装置中下面放二氧化氮的目的是防止____对实验造成影响。抽走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体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________的性质。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____杯保温性能较好,杯壁变热是通过____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
12.十堰人都爱吃牛肉面。在制作牛肉面的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___造成的。将一碗牛肉面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3.在海滩上进行“沙疗”时,把人体埋在沙子里,沙子放出热量,人体吸收热量后体温升高,内能____,这是通过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10
kg的沙子温度降低1
℃放出的热是___________J。[已知c沙=0.92×103
J/(k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14.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为便于开展实验探究,热源相同时,我们将方案中的“吸收的热量”转换为“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实验室温度计就是应用这种转换思想测量温度的: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温度计中的液体便膨胀或收缩,从温度计中___________的变化便可知温度的变化。
(2)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___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动机冷却液,从物质吸热能力角度考虑,应选______________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1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用50
N的力迅速下压,使活塞下移0.2
m。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过程中推力对活塞做功为____J。
16.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
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________J的热量[c冰=2.1×103
J/(kg·℃),c水=4.2×103
J/(kg·℃)]。
(4)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D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以温度不高于60
℃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面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如图所示)。
(1)某房间一段时间内循环流动的水质量为1
000
kg,进水温度为55
℃,出水温度为40
℃。这段时间里水向外界放出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2)“水地暖”以水为媒介,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请具体说明为什么要利用这一特性。
18.早上,小明妈妈用热水给小明热牛奶喝。袋装牛奶的标签上标明牛奶质量为420
g,温度从25
℃加热至75
℃,所用热水初温为95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
J/(kg·℃)]求:
(1)牛奶吸收的热量;
(2)所需热水的最小质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4BBBC5-8CABB
二、填空题
9.重力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大不变
11.乙,热传递
12.
无规则运动热传递
13.
增加,热传递,9.2×103
三、实验探究题
14.
(1)液柱
(2)方案二甲的吸热能力强甲
15.
(1)硝化棉燃烧
(2)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硝化棉就燃烧了
(3)10
16.
(1)晶体
(2)固液共存
(3)4.2×103
(4)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应较慢
四、综合应用题
17.
解:(1)水释放的热量Q放=cm(t0-t)=4.2×103
J/(kg·℃)×1
000
kg×(55
℃-40
℃)=6.3×107
J。
(2)由热量公式Q放=cmΔt可知,由于水的比热容c较大,在温度变化量Δt一定时,相等质量的水释放的热量较多。
18.
解:(1)牛奶的质量m1=420
g=0.42
kg,牛奶升温时吸收的热量:Q吸=c1m1(t-t01)=2.5×103
J/(kg·℃)×0.42
kg×(75
℃-25
℃)=5.25×104
J
(2)水放出的热量全被牛奶吸收时,需要热水的质量最少,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Q吸=5.25×104
J,由Q放=c2m2(t02-t)得至少需要热水的质量:
m2===0.625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