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画》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画》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10: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1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不”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很小。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语言实践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反复重现中识字。还可以通过分散识记生字、偏旁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字。在识字、读文的过程中简约教学环节,降低学习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古诗读正确,了解古诗的意思。
2、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能够认读。
3、会写“水”“来”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图文对照,欣赏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练习把古诗读正确。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同桌互读。
4、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5、学生练习读出古诗的节奏。
(二)学习识字。
1、借助拼音识字。
2、去掉拼音识字。
3、摘苹果的形式巩固识字,对于难记的生字重点识记。
(三)学习写“水”“来”两个字。分别按照下面的教学环节进行。
1、认字并组词。
2、数一数有几笔。
3、按照笔顺进行生字书空。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习书写。
6、学生书写情况反馈指导。
7、通过书写实践,引导学生发现先撇后捺的书写规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熟练。
2、学习用反义词和偏旁归类的方法识字,巩固本课生字。
3、学习走之和斜刀头两个偏旁。
4、会写“去”“不”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复习导入。
二、进行新课。
(一)图文对照,了解诗意。
1、针对学生理解的难点,以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这是画中的山、水、花、鸟。
我们看远处的山有深绿的,浅绿的,墨绿的,颜色很鲜艳,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再看近处,山上有瀑布,山间有河流,我们却听不见哗哗地流水声,这是为什么呢?满树的桃花开得特别鲜艳,可是春天都过去了,花儿一点也没有落,也没有结出桃子来,这是为什么呢?枝头上还有一只小鸟,我们走近了逗逗它,可小鸟一点儿也没有被吓到,还是在枝头站着,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识字。
1、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学习识字。远—近
有—无
来—去
2、学习走之旁,对走之旁的三个字“远”“近”“还”进行归类识字,
3、学习斜刀头,进一步识记“色”。
4、放飞热气球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
(三)学习写“去”“不”两个字。分别按照下面的教学环节进行。
1、认字并组词。
2、数一数有几笔。
3、按照笔顺进行生字书空。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习书写。
6、学生书写情况反馈指导。
三、课外拓展。
画中山、水、花、鸟是诗中描写的样子,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然后在诗中口头填写一个你认为恰当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