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专题8 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专题8 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6 10: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知识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解读




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体系构建
一、来自化石燃料的有机物
天然气
的利用、
甲烷
天然气
主要成分:_____
点燃
CH4+2O2
化学性质
甲烷
用途:清洁燃料
结构特点:碳原子形成___个共价键,具有_________空间结构
取代反应:CH4+Cl2
概念
通式:________(n≥1)
命名
化学性质:都能燃烧,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O2+2H2O

___________
烷烃
CH3Cl+HCl
CnH2n+2
CH4

正四面体
加成反应:CH≡CH+Br2―→

+Br2―→____________
石油的炼制、乙烯
石油的炼制
分馏
裂化
原理:根据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加热和冷凝
产品:石油气、____、____、____、重油等
目的: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乙烯
目的:获取____、丙烯等工业原料
原理:深度裂化,使___链烃断裂为短链_______

原理:C16H34
____________
C8H18+C8H16
裂解
结构特点:碳碳间形成___键,具有_______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
加成反应:CH2==CH2+Br2―→______________
乙炔
结构特点:分子中存在碳碳_____,为_______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
汽油
煤油
柴油
乙烯

气态烃

平面形
褪色
CH2Br—CH2Br
三键
直线形
褪色
CHBr2CHBr2

煤的综合
利用、苯
煤的综
合利用
煤的干馏
概念:_____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产品:焦炉煤气、粗氨水、_____、_______、_____等
煤的气化:
煤的液化:可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结构特点:具有_____________结构
化学性质
燃烧现象:_______火焰,伴有___烟
取代反应:
+HO—NO2
+H2O
隔绝
粗苯
煤焦油
焦炭
平面正六边形
明亮的

C+H2O(g)
CO+H2
乙醇
官能团:____________
化学
性质
与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乙醇
燃烧现象:产生_______火焰
催化氧化:
2CH3CHO+2H2O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______
褪色
羟基(—OH)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淡蓝色
2CH3CH2OH+O2
乙酸
官能团:_______________
化学
性质
酸性
2.乙酸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与部分盐(如碳酸盐)反应
羧基(—COOH)
酯化反应:
CH3COOC2H5+H2O
C2H5OH+CH3COOH
糖类
单糖
葡萄糖
果糖
3.糖类
结构特点:五羟基醛,与果糖互为___________
特征性质: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碱
    性悬浊液反应产生_______沉淀
二糖
蔗糖
结构特点:无醛基,与麦芽糖互为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多糖
淀粉
结构特点:无醛基,与纤维素______为同分异构体
化学性质:水解生成______;遇碘_____
纤维素:水解生成______
同分异构体
砖红色
同分异构体
不互
葡萄糖
变蓝
葡萄糖
油脂(属于酯)
4.油脂
结构特点:分子中含三个酯基
化学性质:水解生成_____和___________(或其盐);多数
能发生_________
甘油
高级脂肪酸
加成反应
蛋白质
5.蛋白质
结构特点:分子中含_____
化学性质:水解最终产物为_______;遇浓硝酸变黄
   
 (蛋白质中含苯环);灼烧蛋白质产生
   
 烧焦羽毛的气味;可发生盐析和变性
肽键
氨基酸
常见有机化
合物的合成
三、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有机合成路线的选择
实例: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
合成纤维
有机高分
子的合成
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聚
反应
概念: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
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
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
实例:乙烯制聚乙烯:nCH2==CH2
?CH2—CH2?
塑料
合成橡胶
返回
核心素养解读
1.证据推理
能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等都是证据推理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例1 为研究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如图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推测乙醇的结构式。
(1)实验中钠需要粉碎成很小的颗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增大接触面积以提高反
应速率
解析 实验中钠需要粉碎成很小的颗粒,目的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两次实验平均均用乙醇1.15
g,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平均为0.28
L(标准状况下)。上述实验数据可以推测乙醇分子的结构,依据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计算可
知,2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可生成1
mol
H2,说明1
mol乙醇分子中存在1
mol活泼氢原子
解析 乙醇的质量m(C2H6O)=1.15
g,则乙醇的物质的量n(C2H6O)=
=0.025
mol,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平均为0.28
L(标准状况),
n(H2)=
=0.012
5
mol,n(H)=0.025
mol,即1个C2H6O分子中,只有1个H可以被Na置换,这说明C2H6O分子里的6个H中,有1个与其他
5个是不同的,所以钠与乙醇反应实质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H原子被Na置换生成H2,所以由上述实验数据可以推测乙醇分子的结构,依据是通过计算可知,2
mol乙醇与足量钠反应可生成1
mol
H2,说明1
mol乙醇分子中存在1
mol活泼氢原子。
Ⅱ.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其中C装置的试管中盛有无水乙醇。(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
(3)装置A圆底烧瓶内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C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nO2
醇转化为乙醇蒸气,并预热反应混合气体
使液态乙
解析 A中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B是用浓硫酸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C是加热乙醇得到乙醇蒸气进入D,所以C的作用为使液态乙醇转化为乙醇蒸气,并预热反应混合气体。
(4)实验过程中D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粉一会变黑,一会变红
解析 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铜粉一会变黑,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Cu+O2
2CuO,一会变红,乙
醇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乙醛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OH+CuO
CH3CHO+Cu+H2O,反应本质为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醇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
[点评]
此类试题一般以教材实验为命题素材,平时学习时一定要做好教材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理解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2.模型认知
通过对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理性认知并进行初步吸收和加工,用有序的思维去分析化学问题等都是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例2 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甲烷,甲烷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B.乙是乙烯,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丁是乙酸,一定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解析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中所有氢原子位置相同,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A正确;
乙是乙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不能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
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但可燃烧,为氧化反应,C错误;
丁是乙醇,不是乙酸,D错误。
[点评]
由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认识有机物的性质,根据有机物知识的内在规律,建立相关的思维分析应用模型(如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都能较好地培养模型认知的素养。
返回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