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常见的盐的检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人的汗液中含有盐分,法医做指纹实验,常用某溶液喷洒指纹,你认为该溶液是( )
A.酒精
B.碘酒
C.AgNO3溶液
D.BaCl2溶液
2.检验一瓶无色溶液是稀盐酸的方法是( )
A.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
B.滴加氯化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D.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
3.下列溶液用于检验盐酸或氯离子的存在的是( )
A.硝酸铜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银溶液
D.硫酸溶液
4.某品牌爽肤水为蓝色溶液,小明怀疑其含有硫酸铜,欲通过检测硫酸根离子就能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Ba(NO3)2溶液和稀HNO3
C.NaOH溶液
D.NaCl
溶液和稀HNO3
5.某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是( )
A.一定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
B.肯定不是硫酸,也不是硫酸盐溶液
C.可能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
D.以上都不是
6.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含有SO42﹣离子,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法是( )
A.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硝酸
B.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C.加入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
D.加入Ba(NO3)2溶液
7.鉴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所用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8.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小文将稀盐酸滴在鸡蛋壳上,发现鸡蛋壳上产生气泡,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鸡蛋壳里一定含有( )
A.CaO
B.Ca(OH)2
C.CaCO3
D.CaCl2
9.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氨气呈碱性
B.氨气比空气轻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10.下列物质与熟石灰混合,能嗅到氨味的是( )
A.K2CO3
B.NH4NO3
C.KNO3
D.Ca(H2P04)2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NaCl、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实验如下:
(1)混合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可能有 .
(2)第②步的反应方程式 .
(3)如果把第①步所加试剂改为“过量BaCl2溶液”,不能验证的物质是 ,原因是 .
(4)只改变上述三步骤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也可得到同样的验证结论,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 (填写化学式)
12.为了确认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着SO42﹣,小李同学设计了三种方案,A方案是:先往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任何现象,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出了白色沉淀;B方案是:先往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往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C方案是:先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溶液,无任何现象,然后滴加氯化钡,出现了白色沉淀.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你认为方案无法确认SO42﹣的理由是 .
13.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标签模糊,依稀可见“SO4“。为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甲、乙方案,并取样品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方案甲得出的结论是:不能确定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理由是 。
(2)方案乙得出的结论是:无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则加入足量稀HCl的作用是 。
14.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制得的CO2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 .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的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所填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该气体,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a→ .其中,写出C装置的作用是: .
15.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 离子.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检验铵盐(所用硫酸铵,氢氧化钠,试纸均未失效)。一段试卷后,发现试纸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请分析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 , (答两点)
17.检验一种化肥是不是铵盐,操作方法是:取样于试管中,加入 ,微热,然后在试管上方放 ,如果出现 现象,则证明原物质是铵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以氯化铵为例)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为了验证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某同学的操作顺序是:先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 ,然后加入少量 溶液,若有 (填现象),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19.某无色溶液是由H2SO4、HNO3、K2CO3、CuSO4、K2SO4、KNO3、NaCl七种溶液的两种混合而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1)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3)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此混合溶液中存在的溶质,可能是(有几种就填几种)
① 和 ;② 和 ;
③ 和 ;④ 和 ;
⑤ 和 ;⑥ 和 .
20.某固体混合物M,可能含有Na2SO4、NaCl、NaN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确定固体混合物M的可能组成,设计了下列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M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 .
(2)上述实验不能肯定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原因是 ,如果要确认混合物M中是否含有NaCl,实验操作步骤是 . 后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硝酸酸化的 .
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常见的盐的检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已知“人的汗液有盐分”,其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则“法医做指纹实验常用某溶液喷洒指纹”,则选择含有银离子的物质,因为银离子与钠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故选:C。
2.解:检验溶液显酸性,可用紫色石蕊溶液,若变红色,说明显酸性。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可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一般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
故检验一瓶无色溶液是稀盐酸的方法是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故选:C。
3.解:检验盐酸或氯离子的存在,可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一般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可用于检验盐酸或氯离子的存在。
故选:B。
4.解:A、紫色石蕊试液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
B、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可用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一般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OH溶液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液和稀硝酸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解:氯化钡会电离出Cl﹣和Ba2+,
若向其中加入含有Ag+的溶液,则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
若向其中加入含SO42﹣的溶液,也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
故选:C。
6.解:A、先加入BaCl2溶液,若溶液中含有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不能证明未知溶液中含有SO42﹣,故选项错误。
B、未知溶液先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银离子;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未知溶液中含有SO42﹣,故选项正确。
C、加入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若溶液中含有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未知溶液中含有SO42﹣,故选项错误。
D、加入Ba(NO3)2溶液,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未知溶液中含有SO4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解: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
故选:D。
8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滴入盐酸,若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和盐酸混合后都没有气体生成。
故选:C。
9.解:由题意,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A、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氨气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氨气比空气轻,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而不是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实验说明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解:碳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钙等物质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
硝酸铵属于铵盐,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时能嗅到氨味.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解: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NaCl、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这个前提是我们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始终考虑到的.
当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时,给定物质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会与之反应生成沉淀,即Ba(NO3)2+Na2SO4═BaSO4↓+2NaNO3,Ba(NO3)2+Na2CO3═BaCO3↓+2NaNO3.此时无法下结论到底是硫酸根离子存在还是碳酸根离子存在,或者两者都有,所以就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由于BaCO3+2HNO3═Ba(NO3)2+H2O+CO2↑,而BaSO4却不和稀硝酸反应,所以当加入过量稀硝酸而沉淀完全溶解时证明该沉淀为BaCO3,而没有BaSO4,同时也说明原混合物中含有Na2CO3,而不含Na2SO4.
当向加入了过量的Ba(NO3)2溶液中得到的清液中加入AgNO3时,产生了白色沉淀,所以该沉淀应该是AgCl,故可知原物质中含有NaCl.这样对于是否含有NaNO3无从判断.
如果第一步中把为检验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加入的Ba(NO3)2溶液改为BaCl2溶液,无论是否是过量,由于在鉴定过程中引入了氯离子,导致后面无法再对原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Cl做出准确的结论,所以在选用试剂时一定要注意离子检验的彼此干扰.
当然对于以上四种物质的检验,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试剂.若选用以上的三种试剂,我们也可以采取不同的顺序来实现鉴别的目的(不是所有实验都能够).在检验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时我们可以先加稀硝酸,通过是否有气体生成来判断碳酸根离子的有无,之后再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这时因为还需要考虑氯离子的检验,所以依然要强调是过量的,防止若存在硫酸根离子,就会对氯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通过是否产生沉淀来判断是否存在Na2SO4.最后加入AgNO3溶液来判断是否存在NaCl.所以可以采取先后加入HNO3、Ba(NO3)2和AgNO3的方法来实现物质的推断.
故填:(1)Na2CO3、NaCl,Na2SO4,NaNO3
(2)BaCO3+2HNO3═Ba(NO3)2+H2O+CO2↑
(3)NaCl,因为加入的氯化钡中的氯离子对NaCl中氯离子的检验造成了干扰
(4)HNO3、Ba(NO3)2、AgNO3
12.解:A方案中,加入的氯化钡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B方案中,往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往沉淀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能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C方案中,先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溶液,无任何现象,然后滴加氯化钡,出现了白色沉淀,能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故填:BC;氯化钡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
13.解:(1)由于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故若溶液中存在银离子,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故填:若溶液中存在银离子,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2)由于氯离子能与银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加入盐酸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故填:加入盐酸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
14.解:(1)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为:①长颈漏斗.
(2)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观察到鸡蛋壳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产生;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要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气体.故正确的顺序为:a接d,e接b,c接g,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答案:
(1)长颈漏斗
(2)有气泡产生蛋壳逐渐溶解
(3)D
Ca(OH)2+CO2=CaCO3↓+H2O
(4)a→d→e→b→c→g→(f)
吸收HCl
15.解: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可推断,则说明珍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碳酸根.
16.解: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很小,混合后没有加热,反应速率很慢,生成的氨气很少,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故填:没有加热,氨水分解得不多;溶液质量分数过低,产生的氨气不足。
17.解:取化肥少量放入试管里,加水溶解后,向该化肥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后,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说明化肥中含有铵根离子。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Cl+NaOHNaCl+NH3↑+H2O
等答案合理即可。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解:为了验证烧碱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某同学的操作顺序是:先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氯化钠存在.
故答案为:稀硝酸;硝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19.解:溶液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有CuSO4
由(1)若向混合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说明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2SO4或HNO3.
由(2)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可得溶液中可能含有K2CO3、K2SO4中的一种.
由(3)再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NaCl.
故答案为:H2SO4和HNO3;H2SO4和KNO3;K2SO4和HNO3;H2SO4和K2SO4
20.解:(1)向试样一中滴加酚酞后溶液依然是无色,说明在混合物中不存在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以是酚酞变红色,向试样二中加入氯化钡后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题给的物质我们可以判断出只有硫酸钠才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
↓+2HCl;
所以该题的答案为:NaOH
Na2SO4
(2)由于我们向试样二中滴加的是BaCl2溶液,在BaCl2溶液存在着与所给物质中的NaCl含有相同的阴离子
Cl﹣,所以再滴加AgNO3溶液,就不知道这里的Cl﹣
来自于哪种物质了,所以要判断是不是存在着氯化钠这种物质,在实验过程中就不能引入Cl﹣,这时我们可以用Ba(NO3)2溶液来代替BaCl2溶液,把硫酸钠反应完全后,再来检验氯化钠的存在,
故本题答案为:在滴加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重新取样、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静置
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混合物M中肯定含NaCl,反之则不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