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各题答案填到答题卷相应位置,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在空间上分离独立的区域经济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跨空间配置并实现共赢发展的区域合作模式。传统的飞地经济是发达区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近年来,出现了欠发达地区飞入发达地区的“反向飞地”现象。深圳市有着丰富的传统飞地经济发展经验,2018年5月深圳迎来了首个“反向飞地”—浙江衢州绿海飞地(深圳)产业园。据此完成1~3题。
1.飞地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行政等级相同
B.交通联系紧密
C.经济优势互补
D.空间距离邻近
2.深圳市发展传统飞地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B.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C.能源资源濒临枯竭
D.产业升级进程加快
3.衢州“飞入”深圳的目的是
A.缓解衢州用地压力
B.吸引深圳商企回衢
C.树立衢州城市形象
D.助力深圳产业升级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人口老龄化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P≤14%时为老年型中期(A2);当14%<P≤16%时为老年型后期(A3);当P>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老年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图1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是
A.整体向老年型后期过渡为主
B.A1型减幅显著,A2型增幅最大
C.中部地区老龄化一直最严重
D.G型减少明显,A3型减少较慢
5.2010年江苏省内各地老龄化情况有所差异的原因是
A.各地养老等福利政策不同,老年人趋利而居,导致差异较大
B.苏北气候温暖湿润,吸引大量老年人居住,导致老龄化严重
C.苏中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两地老人易于到达,导致老龄化严重
D.苏南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年轻人来此,导致老龄化水平降低
6.下列针对“养老问题”的建议合理的是
①加快无人化工厂的建设
②全面推进三孩生育政策
③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④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青藏高原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如图2),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该气象站记录了该年7月天气状况(如图3)。据此完成7~9题。
图2
图3
7.从大气环流看,补给青藏高原不同方位冰川的水汽是
A.西南部主要源于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
B.西南部主要来自于海陆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
C.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北冰洋水汽
D.西北部主要来自于山谷风带来的地表水水汽
8.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气候原因
A.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B.山高谷深落差巨大
C.气温高冰川融水多
D.持续暴雨冲刷山坡
9.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
①构筑护坡工程
②设立监测站
③建设排导设施
④修筑拦水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加里曼丹岛(如图4)植被繁茂,树高林密,但土壤贫瘠。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从亚欧大陆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据此完成10~12题。
10.影响该岛植被生长特征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河流
11.该岛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A.成土母质风化较慢
B.地表枯枝落叶丰富
C.植被吸收大量养分
D.人类活动开发过度
12.外来动物进化中体型变小是因为
A.天敌数量众多
B.树木高大稠密
C.与外界无联系
D.生存空间减小
2021年5月26日晚,月全食与“超级月亮”同时亮相夜空。据专家介绍,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表1为此次月全食各阶段出现时间。据此完成13~15题。
表1
月全食阶段
出现时间(北京时间)
初亏
17点45分
食既
19点09分
食甚
19点19分
生光
19点28分
复圆
20点53分
13.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超级月亮”
A.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C.月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D.月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14.下列图示与当天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B.
C.
D.
15.在月全食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莫斯科(东三区)市民也在观赏月全食
B.全球将经历处于同一日期的时刻
C.伦敦(中时区)的太阳高度角一直增大
D.纽约(西五区)日落于西北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河套平原某灌区的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1.68m,可自由流动。每年6月耕地灌溉时,耕地和盐荒地的表层土壤(0~40cm)和深层土壤(大于40cm)含盐量均发生变化。秋季农作物收割后,要对耕地和盐荒地一起灌水(简称秋浇),这是该地区多年生产实践获得的传统技术,也是河套灌区每年最大的灌水过程。图5示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
(1)说明耕地灌水后表层土壤含盐量下降的原因。(4分)
(2)6月耕地灌水后,分析相邻盐荒地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含盐量均增大的原因。(8分)
(3)说明秋浇对耕地和盐荒地的作用。(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部,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91年该国在首都郊区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图6示意马达加斯加的地理概况。
(1)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4分)
(2)分析当时马达加斯加吸引我国羊绒企业投资办厂的优势条件。(6分)
(3)指出免税工业区布局在首都郊区的合理性。(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盐风化穴是指含盐溶液在靠近岩石露头(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力将盐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逐渐形成的风化穴。其规模大小不等,小的厘米级,大的可达几米以上。盐风化穴在中国大陆和岛屿上普遍存在,但在不同气候带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图7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盐风化穴景观,图8示意砂岩盐风化穴形成机理。
图7青岛灵山岛海边砂岩的蜂窝状盐风化穴(左图)和甘肃酒泉砂岩盐风化穴(右图)
图8
砂岩盐风化穴形成机理示意图
(1)判断海边岩石向海侧与向陆侧的盐风化穴发育的强弱关系,并说明理由。(7分)
(2)分析干旱区砂岩岩体迎风面缝隙处不易形成盐风化穴的原因。(6分)
(3)与沿海区和干旱区相比,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分析,我国南方湿热气候区较难见到盐风化穴的原因。(6分)
2021年高三9月调考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计45分)
1.C
2.B
3.B
4.B
5.D
6.C
7.A
8.C
9.D
10.A
11.C
12.D
13.A
14.C
15.B
1.解析:因为不同区域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水平不同,为了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现两地共赢发展,才形成了飞地经济,所以两地存在经济落差和优势互补是形成飞地经济的前提条件,故C对;根据定义可知,两地的行政等级、空间距离没有明确要求,故A、D错;交通联系紧密是飞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非前提条件,故B错。
2.解析:深圳作为发达地区和开放前沿,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土地资源匮乏、产业发展空间不足,飞地经济可以帮助深圳找到一个空间去解决其产业扩张和延伸的问题,故A错、B对;深圳一直能源资源匮乏,而且深圳的经济不是能源导向型,对能源依赖不大,故C错;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升级受阻,飞地经济缓解了用地问题,可以促进产业升级,所以产业升级进程加快是飞地经济的效益,不是原因,故D错。
3.解析:衢州与深圳相比经济较落后,可用土地较多,产业等级较低,无法推动深圳产业升级,故A、D错;“飞入”深圳市的目的是借助发达地区的人才、市场优势,招商引资,发展自身经济,故B对;树立城市形象是招商引资的一个措施,不是目的,故C错。
4.解析:本题研究的空间范围是苏北地区,由图可知,苏北地区2000年以A1型为主,2010年以A2型为主,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故A错;在苏北范围内,G型减少明显,A1型减幅显著,A2型增幅最大,A3从无到有,略有增加;S型集中在苏北的东南部而不是中部,故C、D错,B对。
5.解析: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养老等福利政策越好,但是南京、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老龄化水平却较低,故A错;苏北是三个区域中纬度最高的,热量条件不占优势,苏北地区老龄化严重主要是经济相对落后,年轻人流失导致的老龄化严重,故B错;苏中地区超老龄化比重高,说明该地自然环境优越,利于长寿,从而吸引老人前来居住,导致老龄化严重,故C错;苏南经济发达,高校众多,吸引大量年轻人来此学习、工作,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故D对。
6.解析:本题设问为“养老问题”的建议,而不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措施。无人化工厂的建设和三孩政策的推进都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措施,是老龄化带的了社会问题,故①、②错。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可以提供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减轻老年人就医的难度和压力,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有利于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关心关怀,故③、④对。
7.解析: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海陆风和山谷风属于小尺度空间的热力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故B、D错;西南部的冰川水汽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故A对,C错。
8.解析:人类活动和地形不属于气候原因,故A、B错;由图4可知,整个7月的日均温绝大多数比常年月均温高,导致大量的冰川融水,提供了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故C对;图4显示9-11日期间、21-25日期间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地表径流,两次降水并没有形成持续性,故D错。
9.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泥石流防御的工程措施。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建,泥石流顺坡流下会导致道路冲毁,防御措施可构筑护坡工程,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修建排导工程,建设排流、导流设施,以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修建拦水坝等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故①、③、④对;设立监测站是从技术层面进行预防,不属于工程措施,故②错。
10.解析:该岛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说明该岛普遍适宜植被生长,且植被生长较快,从纬度位置推断,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光照、水分、热量充沛,能够满足植被快速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故A对;从河流分布来看,该岛地势北部和中部高,东、南、西部较低,以山地、平原为主,适宜植被生长,但对于密布和高大的影响不大,故B错;材料中已说明该岛土壤贫瘠,不利于高大植被生长,故C错;河流影响范围有限,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较小,故D错。
11.解析: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利于成土母质转化为土壤补充养分,故A错;热带雨林新陈代谢快,地表枯枝落叶丰富,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使土壤变得肥沃,故B错;森林茂密生长快,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质储存在生物体内,使得土壤贫瘠,故C对;该岛气候湿热,原始森林广布,人类活动集中于沿海地区,岛屿的土地开发程度较低,故D错。
12.解析:本题研究的时间阶段是大陆桥消失后,天敌数量前后变化不大,且体型变小后不利于抵御天敌,与大陆隔开后,陆地面积减小,生存空间减小,不利于大型生物的生长,故A错,D对;树木高大稠密说明食物充足,有利于体型变大的进化,故B错;与外界无联系会使得演变成特有物种,与体型大小无关,故C错。
13.解析:当月亮离地球近,我们能看到的月亮应更大更亮,故A项正确,B项错误。月球距日远近由地月系的位置决定,地月系7月初位于远日点,1月初位于近日点,而此日是5月26日,处于两个日期的中间,故C、D项错误。
14.解析:5月26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部分地区会出现极昼,距夏至日较近,极昼范围较大,故C项正确。
15.解析:月全食期间为北京时间17:45至20:53,莫斯科当地时间为12:45至15:53,此时为白天,无法观赏月全食,故A错;当北京时间20:00时,东十二区为5月26日24:00,西十二区为5月26日0:00,全球处于同一日期,故B对;伦敦当地时间为9:45至12:53,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纽约当地时间为4:45至7:53,经历日出并非日落,故D错。
二、综合题(共3题,计55分)。
16.(1)灌水溶解表层土壤盐分并下渗带走(2分);灌水下渗量大于蒸发量,盐分减少(2分),使得表层含盐量降低。
(2)耕地灌水后,溶解盐分的水下渗到地下,导致地下水含盐量和水位上升(2分);盐荒地深层土壤被含盐地下水浸入,含盐量增加(2分);6月气温高,蒸发量大(2分);土壤水分蒸发导致盐分在表层富集,盐荒地表层土壤含盐量上升(2分)。
(3)耕地秋浇的作用是储水保墒,保证春播质量(3分);盐荒地秋浇主要是流失盐分,为次年储存耕地盐分腾空出“盐库”(3分)。
【解析】(1)表层土壤中的含盐量由水分蒸发带来的盐分和下渗带走的盐分共同决定,灌水时,水分溶解表层土壤盐分,随着下渗被带走,盐分总量减少。
(2)耕地灌水后,表层土壤盐分淋融至地下,使得地下水含盐量和水位上升,由于地下水浅,且可以自由流动,盐荒地深层土壤被含盐地下水浸润,含盐量升高;6月气温高,蒸发旺盛,而盐荒地无灌溉,地下水位抬升后更易携带盐分到达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流失后,盐分在表层土壤富集,故表层土壤含盐量增加。
(3)秋季浇灌后气温低,蒸发量少,水分易于储存在土壤中,保持土壤墒情,便于来年春播(耕地在夏季的灌溉中,土壤含盐量已经较低,秋浇对降低含盐量的作用不明显);秋浇水量大,溶解积累在盐荒地表层土壤的盐分,并提高了整个灌区的地下水位,使灌区地下水排出,带走可溶性盐,降低地下水含盐量,使灌区内盐荒地的含盐量下降,为次年储存耕地盐分腾空出“盐库”。
17.(1)山脉呈南北向,阻挡东南信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2分);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分)。
(2)劳动力价格较低,减少工资成本(2分);开设免税工业区,政策优惠力度大(2分);欧美市场进口该国纺织产品没有限制,促进产品销量(2分)。
(3)郊区地价较便宜(2分);靠近首都,工业基础设施完善(2分);铁路经过,并连接港口,交通便利(2分);首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充足(2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马达加斯加岛地处东南信风带,图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山脉对信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
(2)我国羊绒企业在此办厂生产纺织品,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马达加斯加经济较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可以减少主要的生产成本;免税工业区对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口有关税的优惠,说明该国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因此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产品销往欧美没有了配额限制,所以会增加产品销量。
(3)首都作为一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免税工业区靠近首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充足,基础设施较完善,为工业生产提供保障;位于郊区,地价较便宜;由图可知,多条铁路以首都为中心,连接周边城市与港口,交通便利。
18.(1)向海侧弱于向陆侧(1分);与向陆侧岩面相比,向海侧岩石表面更湿润,盐类难以结晶析出(2分);海水冲刷岩石表面,带走盐类(2分);干湿交替周期较短,含盐溶液渗入和盐分蒸发析出时间均较短,不利于盐分的积累(2分)。
(2)降雨时迎风面接受雨水浸润较多(2分);迎风面裂隙的盐分被雨水溶解带走,含盐量低(2分);裂隙处含水多,相对周围部分干燥过程滞后,盐类结晶较少(2分)。
(3)与沿海区相比,空气中的盐分较少,渗入岩石缝隙中的盐量较少(2分);与干旱区相比,雨量充沛,过量雨水带走盐分(2分);湿热环境风化速度快,流水作用明显,形成的盐风化穴较难保存(2分)。
【解析】(1)根据盐风化穴形成条件,含盐溶液多、蒸发量大的岩石裂隙更易形成盐风化穴,向海侧岩面经常受海水泼溅,岩石表面潮湿,盐类难以达到过饱和而析出,即使析出盐类,海水拍打又会带走结晶盐,难以积累撑开岩石裂隙。海浪频繁泼溅向海侧岩面,干湿环境不断交替,含盐溶液下渗时间和盐分蒸发时间均较短,不利于盐风化穴的形成。
(2)干旱区形成盐风化穴主要通过降雨溶解盐类运移到岩石内部,再通过干燥面的裂隙蒸发析出盐分。迎风面在雨水下渗过程中将裂缝附近岩石孔隙中的盐分带走,干燥后也没有多余的盐分结晶,而且相对于其他部位干燥过程也滞后,于是盐类结晶少,不易形成盐风化穴。
(3)设问是“较难见到”,应该从难以形成和难以保存两个角度分析。与沿海区的最大差异是,南方湿热气候区的空气中含盐分较少,盐类补充较少;与干旱区的最大差异,南方湿热气候区雨量充沛,过量雨水冲走结晶的盐类;湿热气候风化速度快,流水侵蚀明显,已形成的盐风化穴难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