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教案(3课时,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教案(3课时,含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21:23: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指名说)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二、理解读——领略美
1.“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__的地方。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三、反复读——品味美
1.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2.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
(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4.学生练习书写。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山 行




第二课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一、默写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
(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学生交流)
2.指名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5.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赠刘景文
爱秋天第三课时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1.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彩!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进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共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客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诗。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读、写、品“挑”,指导写“送”)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抄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诗人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文字中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浓浓的“想家”“乡愁”之情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自由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2.齐背古诗。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4.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全班交流)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夜书所见
本课是三首古诗的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地分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诗歌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此外,我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的内涵,也学会了阅读。同时,我也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