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6 14: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35例9。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好,计算器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0。
师:请大家独立操作,用计算器计算例9中的前面三道题?
学生计算。
师:计算好了吧!看看你计算的结果,思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1:商是循环小数。
生2: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生3: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不计算,你能够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吗?
学生直接写出。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写的正确吗?
学生用计算器验证。
师:计算的很正确,一旦发现规律,我们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小组交流。然后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
三、课堂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37~38页“练习八”第12、13、15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P39例10。
教学目标
1.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和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0(1)。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没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6个瓶子可以装多少香油?(验证)
2.教学例10(2)。
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
25÷1.5=16.666…(个)
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是16个。
难算:如果要包装17个礼盒,需要多长的丝带?
问: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呢?
3.小结
看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吗?
三、课堂练习
1.光明小学有39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50人,需要几辆客车?(进一法)
3.装订一种练习册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练习册?(去尾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2.搜集几个生活中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