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说课课件(2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说课课件(29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6 15: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说课
鲁外马安慧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总体思路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目标预设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一、教材解读
本课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晚清时期在内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如军机处的建立、实行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危机——不断加强的社会矛盾。这四个子目之间关系密切。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不断加剧社会矛盾的根源,也是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体现。而社会矛盾的尖锐、也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才能巩固其统治。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康乾盛世的辉煌成就,大都与君主高度集权有关。但君权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向历史尽头。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加之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所以本课内容与中国近代史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
二、学情分析
现状:我们面对的孩子:对民族历史有兴趣,但缺乏时空感、存在距离感;课堂积极性高,但思维能力不强,对问题的分析也不是很深刻,缺乏提取有效史料信息,归纳、对比、总结的能力。
发展:与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与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我们希望咱们的孩子是这样的:会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提升人文素养;吸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智慧力量,学习为人处世的浩然正气,培养历史素养,理性地看待世界。“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三、目标预设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
【难点】君主专制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概况及其恶果;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史料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树立以史为鉴的意识及开放变革的观念。
教学方法
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四、教学过程
四个“一”为主线
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一个禁锢思想的牢笼?
一个问题重重的社会
一个自我封闭的国策
以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在中国的记录为串线
1793年马戛尔尼带领英国使团庆祝乾隆80大寿
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设计意图】设置悬疑,渲染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引出主题,为课堂讲解做好准备。
马戛尔尼乘坐的狮子号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
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顺治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
南书房
草拟谕旨,
处理奏章。
军机处
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
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只保留军机处。
康熙皇帝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中央辅政机构有怎么样的演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
军机处
组成人员
职能
是否拥有决策权
满洲贵族
皇帝选派亲信大臣
讨论一切军国大事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通过对比,说明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亲信大臣组成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但完全由皇帝掌控,没有实权(决策权)
材料一:(马戛尔尼记录陪同官员)“一路同行,吾见其每日必收发文书多件……至于华人传递文书之迅速,则诚有出吾欧人意料之外者。大约为程一千五百英里,费时不过十日或多至十二日”。……军机处的公文,依据其内容的重要性,制定出每日发送历程,或三百里、四五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关于接待英使的事,乾隆帝给有关督抚及接待钦使徵瑞叠?发上谕,此类公文,不止一次地下令“将此由五百里各传谕知之”。
?
——冯尔康《乾隆年间下层民众生活状况、心态与皇帝崇拜》?
材料二:?从前做皇帝,外面送给皇帝的公事,先送到六部,皇帝拿出来的公事,六部也一定得先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是有关经济财政题的,送给江苏巡抚,连户部大臣也不能看。……如是则一切事情,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军机处无专官,无衙署,有值班房,人员精少,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皇帝有旨,跪受笔录,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雍正时常告诫军机大臣“臣不密则失身”。



秦汉:大臣坐而论道
宋代:大臣站立议政
明清:大臣跪着上奏
(清: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设计意图】突出学科特点,通过大量史料的阅读,可以提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皇权不断强化
中国古代君臣对话姿势演变说明了什么?
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想凌驾于各国之上,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马戛尔尼
清政府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人民智力的进步”?
二、一个禁锢思想的囚笼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一把心肠论浊清”
乾隆帝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
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
八股取士
整理文献,编纂《四库全书》
检查书籍,销毁“禁书”
(讨论)清政府“防止人民智力进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明朝军事著作《军器图说》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等,因涉及明末抗清内容而被焚毁。《水浒传》被乾隆以“诱以为恶”为名列为禁书,禁止翻译为满文。
【设计意图】教师的引导设问能帮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知识,让学生讲一讲的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讨论的方式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知识得能增值。
(马戛尔尼)将自家所乘之车派人送给和珅,和珅回信拒收,但是并没有将马车发还,马戛尔尼乃去函索要,却没有得到回音。这就是和珅收礼的高超伎俩。收受外宾贿赂是极其诡秘之事,一般不会败露。
——冯尔康《乾隆年间下层民众生活状况、心态与皇帝崇拜》
三、一个问题重重的社会
和珅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
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
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表现
1.官吏: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清朝民谣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嘉庆皇帝南巡杭州,目睹了旗兵表演骑射的尴尬场面:“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2.军队: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表现
清朝中期以后,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3.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空,财政危机
4.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重重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马戛尔尼在避暑山庄见到了乾隆皇帝,除了向乾隆贺寿外,还要求扩大与清朝的贸易往来,并代表英国政府提出六项请求。乾隆全部拒绝。
四、一个自我封闭的国策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等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所以)加恩体恤。
——乾隆致英国国王
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底气”是什么?反映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1、乾隆的态度背后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1)“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
(2)从“闭关锁国”在贸易方面的表现来看,这个政策有没有绝对禁止海外贸易呢?
(3)“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学习任务单
英国的请求(部分):
1.将贸易扩展到舟山、宁波和天津。
2.照俄罗斯人之先例,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所货栈,以销售货物。
3.于舟山附近指定一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存放货物及停泊船舶。
结合英国的请求分析,乾隆的担心是否有道理?
效果: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1687年,牛顿在科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
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并推广运用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合作探究:对比此时的清朝与英国,马戛尔尼对清朝人“正在变成半野蛮人”的评价是否准确?为什么?
乾隆让英国使团赶紧离开,对马戛尔尼带来的科技产品好无兴趣,对世界的科技知识、以及英国想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不想知道,假如清朝统治者有一点好奇心,也派使者前往英国,他们将看到怎样的景象?
科技文化方面:
政治制度方面:
生产方式方面:
英国
清朝
科技飞速发展
文化、科技发展被严重阻碍
民主政治
坚持封建君主专制
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工业化大生产
农业经济为主体
制造业停留在手工制造水平
全面落伍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击败清朝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没有沉没。……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将其击溃。
——马戛尔尼
开放式作业布置:
自拟题目,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的事例、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我们应该怎么做?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马克思
【设计意图】悬疑解答,前后呼应,联系现实,反观当今中国发展方式,思考繁荣与开放的关系,树立大国文化自信和和平开放的观念,内化民族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家国情怀。
板书
不断加强的社会矛盾
落后于世界潮流,走向衰败。
军机处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个机构:
军机处
两种政策: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社会危机
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