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一课时
冀中的地道战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8
课前导入
地道战嘿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
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
侵略者,他敢来,
打得他魂飞胆也颤,
侵略者,他敢来,
打得他人仰马也翻,
全民皆兵,全民参战,
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
地道战
这首铿锵有力的歌就是电影《地道战》中的主题曲,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历史上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那同学们对地道战了解多少呢?来简单说一说。
地道战在中国自古便有。宋、明、清代都有记载,但近代抗日战争中被我国抗日军民发挥到了极致。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平原等地区开始有个别村庄利用地窖来躲避倭寇的扫荡,后来发展到地窖相连甚至村村相连,最终用于歼敌。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
历史背景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冀中那神奇的地道,去感受中国军民的顽强斗志与无穷智慧。
走进作者
周而复(1914—2004),原名周祖式。我国著名作家、书法家。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高原短曲》《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记下所用的时间,并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
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背景。
第二部分(3-7):
重点介绍地道如何保护群众、抗击敌人、防御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
第三部分(8):
总结全文,高度评价了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独特作用。
词语熟读
qīn
lüè
diāo
lěi
rén
qiū
shuān
gē
xiàn
guǎi
侵略
碉
堡垒
任丘
拴牲口
搁东西
陷坑
拐弯
岔道
孑口
吆喝
chà
jié
yāo
我会写
qīn
侵
lüè
略
zhù
筑
bǎo
堡
dǎng
党
qiū
丘
fáng
妨
bì
蔽
xiàn
陷
guǎi
拐
zhù
筑
下部横折弯钩有力,钩略向里收。
书写指导
xiàn
陷
注意右下部里面的两横不要连在一起。
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会写“筑、堡”等
10
个字,熟读并会写“侵略、修筑”等词语。
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
冀中地道战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8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着地道战讲了哪些内容?
1.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2.地道战的作用。
3.地道的样式。
4.在地道作战的方法。
课文详解
带着上述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1.地道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3.地道的样式是怎样的?
4.在地道作战的方法是怎样的?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地道战产生的背景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1.地道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作者是如何评价地道战的?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总起句:为下文介绍地道战的作用和作战方法等做了铺垫。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一是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是有力地打击敌人。
3.地道的样式是怎样的?
总体样式:横的,竖的,直的,弯的,
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具体样式: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地道有四尺多高,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
地道
大洞
小洞
气孔
地道中的大洞、小洞、气孔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大洞洞顶牢靠;容量大;
②小洞数量多;用途广;
③气孔功能齐全。
大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能容二百多人。
住人
拴牲口
搁东西
作厕所
透气
采光
隐蔽
4.在地道作战的方法是怎样的?
①打击敌人
②防御敌人破坏地道
③传递信息
如果你是作战参谋,利用地道作战时,你会考虑到哪些问题?读课文5-7自然段,想一想。
快速阅读第5自然段,说说冀中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在地道出口堆荆棘,在出口旁挖陷坑,并在陷坑里插尖刀、埋地雷,设“警戒洞”“迷惑洞”和“孑口。
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形象地写出了地道“孑口”易守难攻的特点。
快速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冀中人民防御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是什么。
敌人破坏地道方法
我们应对措施
火攻
毒气攻
水攻
洞口准备土和沙
放吊板挡住
连通枯井暗沟
快速阅读第7自然段,说说在地道里传递信息的奇特方式是什么。
“无线电”: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
“有线电”: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响声。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2)地道具有“设计精巧,易守难攻”的特点。这种智慧的设计一方面让冀中人民有效地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利用地道的这种特点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3)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
本文详细介绍了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主旨归纳
冀中的地道战
产生的原因
构造、作用、对敌、防御、联络
历史地位
——粉碎敌人的“扫荡”
构造—地道、大洞、小洞、气孔
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对敌—荆棘、陷坑、“警戒洞”、“迷惑洞”
防御—防火攻、水攻、毒气攻
联络—“无线电”“有线电”
——惊人的奇迹
无穷智慧顽强斗志
层次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