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九章浮力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九章浮力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7 10:5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主要依靠空气浮力而“飞天”的是(  )
2.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
B.在水中的桥墩
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
D.空中上升的气球
3.将重为7
N的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溢出3
N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  )
A.一定等于3
N
B.一定等于7
N
C.可能等于3
N
D.可能等于4
N
4.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一定大
B.码头上正在卸货的轮船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
C.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D.潜水艇在水面下从大海潜行进入长江,所受浮力不变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两容器中,小球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F1>F2;②ρ1>ρ2;③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6.潜艇在国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潜艇涉及的相关知识正确的是(  )
A.潜艇的浮沉是通过改变自身体积实现的
B.潜艇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悬浮在水中的潜艇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
D.水对潜艇上表面的压强大于下表面的压强
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和F4,则(  )
A.F浮=
F3-
F1
B.F浮=
F4-
F1
C.F浮=F3-
F2
D.F浮=
F2-
F4
8.人们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做法是将几个灌满水的浮筒沉到水底并拴在沉船两旁,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里的水排出,沉船随着浮筒一起浮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船在河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B.浮筒充满气后,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C.沉船在水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船和浮筒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9.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图中的图像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10.同一密度计先后放在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浮、F乙浮。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F甲浮<F乙浮
D.F甲浮>F乙浮
1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
N,把零件浸入密度为0.8×
103
kg/m3的液体中,当零件的体积露出液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
N,则金属零件的体积是(g取10
N/kg)(  )
A.2×10-4m3
B.2.5×10-4m3
C.6×10-4m3
D.7.5×10-4m3
12.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
℃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
℃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如图所示,青蛙漂在水面上不动,它受到竖直向下的________力和竖直向上的________力的作用。
14.人们在端午节会吃粽子,康康把粽子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发现粽子完全浸入水中且沉在锅底,这说明粽子的密度________水的密度,此时粽子对锅底的压力________粽子受到的重力(以上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粽子的体积为150
cm3,则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
N。(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5.某次军事演习中,执行深海作业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如图)。要使潜水艇下潜,应对水舱______(填“注水”或“排水”),在下潜过程中,海水对潜水艇上下表面的压力差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在平静的池水中漂浮着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
dm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木球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g取10
N/kg)
17.如图是小聪同学利用水、弹簧测力计和金属块测量某液体密度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金属块的重力是________N,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所测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g取10
N/kg)
18.如图所示,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液体中,由此可判断ρ甲________ρ乙;若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___F乙。(均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9.小华同学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后,发现用弹簧测力计也能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和同学一起按以下操作进行实验:
(1)先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静止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然后将金属块缓慢地浸没在水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可求出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3。
(3)通过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4)实验中让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继续下降,不接触杯底,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
(5)在交流讨论中,小李同学认为由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不科学,你认同他的观点吗?________。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时,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甲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地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_______;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______(前两空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__(填“>”“<”或“=”)FB′。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甲、乙两图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运用题(21题10分,22题12分,共22分)
21.如图是柳州市某商场前竖立的大型充气金箍棒。为估算它受到空气浮力的大小,将其视为底面半径r=1
m,高h=10
m的圆柱体。两名同学提出两种不同方法:
甲方法:根据它上、下表面受到大气的压力差计算浮力。
乙方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1)请你用以上两种方法,分别计算该充气金箍棒受到浮力的大小。
以下信息可供使用:海拔2
000
m以内,每升高10
m大气压降低110
Pa;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约为ρ=1.3
kg/m3;π取3.14,g取10
N/kg。
(2)不考虑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对于估算空气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你觉得哪种方法适用范围更广?请简述理由。
2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由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始终未与容器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10
cm的过程中,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了多少帕?
答案
一、1.C 2.B
3.B 点拨:物体的重力G=7
N,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7
N,故选B。
4.B
5.A 点拨:①因为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两个相同的小球在两容器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则F1=F2,故①错误;②由图可知,小球在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ρ1>ρ球,ρ2=ρ球,ρ1>ρ2,故②正确;③两容器中液面相平,ρ1>ρ2,根据p=ρ液gh可知,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p1>p2,故③正确。故选A。
6.C 7.B
8.B 点拨:沉船在河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A错误;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浮筒与船的总重力时,浮筒就可以拉起沉船浮上来,B正确;沉船在水下上浮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C错误;船和浮筒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D错误。
9.C 点拨:当鸡蛋在浓盐水中漂浮时,则鸡蛋所受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当给浓盐水中缓慢加入清水时,混合液的密度开始减小,当混合液的密度仍大于鸡蛋的密度时,虽然鸡蛋开始缓慢下沉,不过鸡蛋仍处于漂浮状态,只是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在增大,而露出液体的体积在减小,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仍等于鸡蛋的重力;当混合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到等于鸡蛋的密度时,此时鸡蛋在混合液中处于悬浮状态,鸡蛋受到的浮力仍等于鸡蛋的重力;当混合液的密度比鸡蛋密度小的时候,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就会小于重力,鸡蛋出现下沉直至沉到杯子的底部,由此可知,鸡蛋受到的浮力先不变,然后减小,故选C。
10.B
11.B 点拨:金属零件所受的浮力F浮=G-F示=7.5
N-6
N=1.5
N,由F浮=ρ液gV排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1.875×10-4
m3。零件的体积露出液面,则V排=V=V,则金属零件的体积V=V排=×1.875×10-4m3=2.5×10-4m3,故选B。
12.C 点拨:由于烧杯里盛有6
℃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则小球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由图像可知,4
℃的水的密度最大,6
℃的水的密度比0
℃时水的密度大,所以当水的温度从6
℃降到4
℃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小球会上浮;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小球会下沉。
二、13.重;浮 14.大于;小于;1.5
15.注水;不变
16.30;0.75×103 17.4.8;2;1.2×103
18.>;> 点拨:由于A、B两物块以不同方式组合两次静止时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受到的浮力都等于两物块受到的重力,即F浮=G;由图知,物块A、B排开液体的体积V乙排>V甲排,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甲、乙中A物块在两种液体中都完全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
ρ液gV排知,F甲>F乙。
三、19.(1)3.6 (2)0.8;8×10-5 (3)4.5×103
(4)不变
(5)认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0.(1)减小;增大;=
(2)①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调零
②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①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了可见度 ②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四、21.解:(1)甲方法:大型充气金箍棒受到的浮力
F浮=F向上-F向下=(p向上-p向下)S=Δpπr2=110
Pa×3.14×(1
m)2=345.4
N。
乙方法:大型充气金箍棒受到的浮力
F浮=ρgV排=ρgSh=ρgπr2h=1.3
kg/m3×10
N/kg×3.14×(1
m)2×10
m=408.2
N。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理由:如果物体的上下表面不是水平的,不便测量上下表面的面积,不便于计算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浮力。
22.解:(1)由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F最大=8
N,此时物块未浸入水中,则物块重力G=F最大=8
N;
物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4
N,受到的浮力F浮=G-F示=
8
N-4
N=4
N。
(2)由F浮=ρ水gV排得物块的体积V=V排===
4×10-4
m3,
物块的质量m===0.8
kg,
ρ物===2×103
kg/m3。
(3)由图乙可知,h1=4
cm时物块刚好浸没水中,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10
cm的过程中,物块下表面变化的深度Δh=h-h1=10
cm-4
cm=6
cm=0.06
m,
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量Δp=ρ水gΔh=1×103
kg/m3×10
N/kg×0.06
m=600
P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