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月迹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24
一课时
※
课前导入
成语大比拼
同学们能说出多少带有“月”字的四字成语?
月黑风高
日新月异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风花雪月
日月如梭
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月迹》这一课!
走进作者
贾平凹 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我国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秦腔》《浮躁》《废都》等,中短篇小说《天狗》《故里》等,散文《朋友》《敲门》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重点写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地点
——
中秋的夜里
——
中堂里、院子里、院门外
——
奶奶、我、弟弟、妹妹
——
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重点
人物
事件
时间
——
寻月亮
词语熟读
qiǎo
niǎo
niǎo
chánɡ
é
jí
dù
悄没声儿
瓷花盆
léi
léi
cí
累累
袅袅
嫉妒
嫦娥
面面相觑
倏忽间
锨刃儿
噢
shū
ō
xiān
rèn
qù
掬着
jū
1.默读课文,说说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课文详解
中堂
院中
河边
中堂赏月
拟人
拟人: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月亮变化时的调皮、可爱。
动态过程
“我”们的心理变化:
高兴
失望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院中寻月
儿童化的语言
写出了月亮静态时的恬静柔美。
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
想象充满童真童趣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前面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月亮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我们”还在院中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呢?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在院中寻月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惊讶
羡慕
嫉妒
惊奇
院中寻月心里变化
读课文中描写奶奶的语句,说说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奶奶是一个了解、爱护并积极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2)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节孩子们之间的争执,能把孩子们的心灵带进高尚的境界。
奶奶说月宫里住着嫦娥,你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你对月亮上的月宫、桂树、嫦娥有过哪些神奇的想象?
畅所欲言
文中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感悟谈一谈。
美好的事物
河边寻月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河的上湾与下湾
愿意努力付出
收获美好的事物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我”们的心理变化:
惊喜
满足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不仅是月亮,只要我们努力寻找,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美好的事物。
梳理文章线索
明线:
暗线:
中堂
院中
河边
(月亮的运行轨迹)
高兴
失望
惊讶
羡慕
惊奇
惊喜
满足
(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嫉妒
主旨归纳
本文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童趣。
月迹
中堂赏月
院中寻月
河边寻月
竹窗帘儿上
穿衣镜上
葡萄叶儿上
瓷花盆儿上
锨刃儿上
水里
眼睛里
寻找月迹
追求美好
层次梳理
1.说出成语中的“月”。
月明星稀
镜花水月
拓展延伸
花好月圆
春花秋月
日新月异
闭月羞花
2.说出古诗中的“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