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桂花雨 (2课时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桂花雨 (2课时 共4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19: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一课时
桂花雨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
诗词朗诵大会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唐·李商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唐·王维
同学们,刚才朗诵的这几首诗词都是描写的什么植物呢?
桂花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又名岩桂,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桂花雨》。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人。当代台湾女作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
余种。主要作品有《烟愁》《水是故乡甜》《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留予他年说梦痕》等。
走进作者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课文主内容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
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第三部分(7-8):
作者离开家乡后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常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词语熟读
糕饼
杭州
一箩
懂得
木兰花
老婆婆
沉浸
纠缠
茶叶
捡起
luó
háng
dǒng
lán

gāo
jìn
chán
chá
jiǎn
我会写
dǒng

lán

luó



gāo

bǐng

jìn

chán

chá

jiǎn

dǒng

左窄右宽。右部写紧凑,第二横长。
书写指导
chán

“纟”偏上;“?”撇向左下伸展。


“波”稍扁;“女”横稍长,托住上部。
归纳总结
理清课文主要内容,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并总结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认识“箩、杭”2
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字,熟读并会写“桂花、懂得”等词语。
第二课时
桂花雨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3
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几件事情?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课文详解
爱桂花






摇桂花
食桂花
思桂花
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出对桂花的喜爱的?
爱桂花

对比

欲扬先抑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
对比,通过对各种花情感态度的对比,突出了桂花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欲扬先抑,交代“我”喜欢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原文是怎样描写的?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比喻
这是一场________的桂花雨。
香甜
欢乐
难忘
思念
如此有趣的摇花乐,作者盼望吗?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一场摇花乐?仔细读课文第5自然段。
摇桂花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大事
总是缠着
写出了“我”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与快乐。
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
欣喜若狂 
兴奋不已
 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 
笑逐颜开 心花怒放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好香的雨啊!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桂花的香气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

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
一个“浸”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表现出桂花香气的浓郁,同时也将置身于桂花香气之中的幸福感受描绘得生动、传神。
这个“浸”字写出了什么?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桂花的用途有哪些?
食桂花
桂花茶
桂花糕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同样在说桂花的香气,这两句中的“浸”含义一样吗?
①“浸”字表现出了桂花开时香气的浓郁。②“浸”字表现出了桂花香伴随人们的时间长,它不受季节、空间的约束,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
后来我们离开了故乡,“我”和母亲是如何怀念故乡的桂花的?读课文7-8自然段。
可是母亲说:“这儿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加上院子里的桂花。”
思桂花
桂花是没有区别的,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思考:母亲为何会这样说?
从客观上说,杭州小山上满是桂花,理应比家乡的桂花更香,但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母亲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品读感悟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又”字说明了什么?
故乡的桂花是作者童年时代最难忘、最美好、最耐人寻味的回忆,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不止一次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主旨归纳
层次梳理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香气迷人
桂花盛开
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
纷纷如雨
一年四季
美好生活
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思故乡桂花
阵阵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拓展延伸
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