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6 16: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
一、单选题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的起源,
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记载
C.
神话传说
D.
调查问卷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
A.
北京市
B.
陕西省
C.
浙江省
D.
云南省
小明笔记中关于北京人的记录,你认为有错误的是()
A.
用火烧烤食物
B.
使用打制石器
C.
过群居生活
D.
会使用骨针
据《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远古人类要生存,最需要的是
A.
学会制造工具
B.
过群居生活
C.
学会狩猎
D.
学会烧烤食物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
水稻、小麦
B.
水稻、粟
C.
水稻、玉米
D.
粟、小麦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都过着迁徙生活
③都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都会制作陶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材料认为划分这两个时代的分界线是
A.
人工取火的运用
B.
原始农业的兴起
C.
群居生活的出现
D.
磨制石器的使用
《周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下列哪些远古人类已经能“易之以宫室”()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以下两幅图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所住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两类房屋之所以不同的原因是()。
A.
不同地区人类审美不同
B.
不同时代生产力不同
C.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特点造成
D.
不同信仰不同文化造成
在浙江余姚的一处远古居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在此处遗址,你不会看到(
)
A.
天然漆
B.
红底黑色纹饰彩陶
C.
象牙雕刻
D.
木结构水井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我国早期远古先民的遗址大都在大河流城,主要是因为这里
A.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A.
遗迹遗物
B.
甲骨文字
C.
青铜铭文
D.
史书记载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中医从发病早期到重症救治阶段,一直在全程参与。古代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神农氏尝百草而产生中医药学的记述。“神农氏”是指
A.
黄帝
B.
蚩尤
C.
炎帝
D.
嫘祖
小刚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一场传说时代的战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对此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这次战役是(?
?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阪泉之战
D.
巨鹿之战
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
炎帝和黄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成吉思汗
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
?)
A.
农业的起源
B.
手工业兴起
C.
商业的发展
D.
畜牧业繁荣
下图的人物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并全身心投入治水工作,最终解除了水患,得到民众爱戴。他被称为(?
?
?)
A.
黄帝
B.
大禹
C.
蚩尤
D.
炎帝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65年,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考古学者发现了两枚上内测门齿,多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楚,还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
材料二
1929年,在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额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额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1)分别说出两则材料所介绍的两个远古人类的名称以及其各自的生活年代。
(2)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史实和推论,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完成;两组相关史实和推论。
例:史实:粗糙的石器七件,人工痕迹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
①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1)材料一描述了上古时期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状况,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人要想生存下去,该采取怎样的生活方式?
(2)材料二说明什么问题?火的使用有何好处?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新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他们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材料二?: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他们饲养猪狗等动物,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奔鹿、游鱼等各种动物和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请回答: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分别生活在我国哪一流域?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我国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2)依据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3)下面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简图,请指出房屋结构分别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半坡彩绘上的奔鹿、游鱼等动物与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5)从北京人穴居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盖房定居,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四?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生活在哪个流域?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根据材料四,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北方和南方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A.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故A正确。
AD.人类起源时还没有创立文字,因此没有文献记载,也不能有调查问卷,故AD错误。
C.神话传说是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C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遗址的所在地。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来自周口”“直立行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故选A。
3.【答案】D
【解析】略
4.【答案】B
【解析】
B.题干说的是在原始社会里,人口稀少,到处都是森林草原,蒙兽虫蛇很多,人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才有可能战胜险恶的生存环境,故B正确。
A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是种植经济的出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的发展和磨制工具的发展都和种植经济密切相关,都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①②③④)。??
7.【答案】B
【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培植出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故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和粟,故B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①④.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已开始定居生活,会制作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半坡居民居民农耕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不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那时,我们的祖先已开始定居生活。故排除②③。
?故选C(①④)。??
9.【答案】B
【解析】A.人工取火使在旧石器时代,故排除A。
B.依据题干“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和所学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发展,而不是传统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分界标准。故B符合题意。
CD.综上分析,这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合,故排除CD。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居民生活的基本情况。材料原文大意是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住进去躲避风雨。题目所问的是哪些远古人类已经能造房屋。考古发现在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上有房屋遗迹,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
11.【答案】C
【解析】略
12.【答案】B
【解析】ACD.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用象牙雕刻、木结构水井,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所以ACD会看到。
B.选项属于半坡居民的情况,故B不会看到。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
②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因此②彩陶④半地穴式房子可以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故②④。
.①③则是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故①③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
D.依据所学,半坡氏族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氏族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所以孕育了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故D项符合题意。
ABC.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三项都不是我国早期远古先民的遗址大都在大河流城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BC。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
A.依据所学可知,半坡和河姆渡文化遗址的遗迹遗物是我们了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情况的主要依据,故A正确。
BC.B出现于商朝,C出现于商周时期,故BC错误。
D.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时代,但是他们没有形成文字,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
C.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号称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故C正确。?
ABD.均与“神农氏尝百草”不符,排除ABD。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阪泉之战。据所学可知,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炎帝失败。故选C。
18.【答案】A
【解析】A.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A正确。
BCD.这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BCD错误。
?故选A。??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说中神农氏的发明贡献。依据所学可知,耒耜是原始农业中用于翻土的工具,而教民农作也属于农业领域。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禹。根据材料中“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知是大禹。故选B。
21.【答案】(1)材料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材料二: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2)①史实:发现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推论:说明元谋人已经懂得使用火。②史实: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推论: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石器,并懂得使用火
22.【答案】(1)群居生活。
(2)使用天然火。熟食(烧烤食物),缩短消化过程,增强人的体质;驱赶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由居住洞穴发展到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23.【答案】(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2)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纺织业等。
(3)半地穴式、干栏式、自然环境。
(4)这说明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捕猎和捕鱼仍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5)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祖先们的智慧和勤劳;原始居民过上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人类社会进一步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改善生产环境。
24.【答案】(1)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干栏式房屋。流域:长江流域。
(3)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农作物:粟。
(4)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发展:制作陶器和玉器;简单的乐器和骨哨;运用雕刻技术,懂得使用天然漆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