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教材12页
例1例2;13页课堂活动1、2;练习三的1题
2题
二
学生分析
:
通过以前的学习中,孩子们应该认识圆形,而且知道圆形是
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但是对圆形各部分的名称、特征、画法还是全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操作等活动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
通过探究了解圆个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师生同时动手,学生思考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五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
课件PPT
圆形实物
圆规
三角板
细线
学具:A4纸(教师准备)
圆规
直尺
铅笔
教材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
引入“圆的认识”
同学们好!我是高老师,15年前我也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今天回到学校与大家一起学习,希望这节课我过得愉快,收获满满。
1
展示课题
读课题“圆的认识”,提问:我们见过圆形没有?(学生可能沉默,也可能回答见过)
板书“圆的认识”
准备好你的右手,我们一起画一个圆形?
(师生齐画)
2
列举生活中的有圆形的物品
学生先思考后举例,展示。
3
我们学过很多的平面图形,大家还你认识吗?(一起告诉老师)
展示:①
正方形
由几线段围成?
长方形……梯形
②
圆形
由几条线段围成?学生会(沉默)
——教师引导:前面几个图形都是线段围成,每条线段是直的。而围成圆的线是弯的(曲线)。学生不沉默——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直观认识圆】
二
操作中探究圆
1
看了这些圆形,你有画圆的方法吗?
学生先思考,后回答。
方案:学生能回答,就沿学生的思路走。
A
借助圆形物体画圆,(教师
借助圆形物体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B
圆规画圆
(介绍圆规:专业制图的工具之一,有两只脚,可以叉开,一只脚带尖,一只脚装铅笔。用带尖的脚固定,装铅笔的脚围绕它转动一圈就画出一个圆。
师生一起,学生在A4纸上画一个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C
钉绳画圆
(可以展示)
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大家看书P12页(展示看书的要求)
方案:学生不能回答,同学们不知道,那么我可以在教材中取找一找找,提示看书P12页(展示自学的要求)
请学生读出画圆的方法,教师介绍圆规。师生同操作画圆。
2
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展示)
圆心
画圆时的固定点,圆的(中心)点,用字母O表示;
半径
A
圆外
圆内
圆上
B
半径:圆心连接圆上点任意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
C
思考圆上能找出多少个点?那么一个圆可以画多少条半径?画几条,并测量出长度。(要求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动手画,测量,总结)
{同一个圆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的半径}
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在自己画的圆上画几条直径,并测出长度。
思考:同一个圆有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
{同一个圆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的直径}
请不同的同学回答自己测量的半径、直径分别是多少?其他同学分析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二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d=2r
r=d÷2
小结
圆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
练习
找出图中的半径、直径。
展示
探究画圆
观察,同桌画的圆同样大吗?有哪些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
图形大小不同,半径大小不同,直径大小不同)
如果全班的圆要相同,那么应该哪些相同?
(学生可能提出半径相同,直径相同。)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怎么画?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方法:(1)确定圆心O,(2)以圆心为端点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3)圆规的尖脚固定在圆心位置,有铅笔脚与线段的另一端重合,再转动一周就得到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师生同操作)
以O为圆心,再画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另外确定一个圆心,画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可以对折吗?教师展示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展示,学生补充在书12页上)
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圆规是画圆的工具。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的半径和直径。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二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
练习
展示
时间到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