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6 20:1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
一、本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关于对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A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图B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图C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的大小可改变
C.分子本身可改变
D.分子之间有间隔
3、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备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  )
A.氧气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
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如图是探究物质的变化时的一个实验,对于该变化的微观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分子的质量变小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冰融化
B.酒精挥发
C.食盐溶解
D.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
6、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C.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7、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8、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受热时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的间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柳絮纷飞,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9、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观察如图,有关苯分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在不断运动
B.它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它真实存在
10、如图为盛有蒸馏水和块状冰糖的试管,试管口密封,初始时在液面刻度处用记号笔做标记,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冰糖消失,液面下降,但整个装置质量不变,下列有关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的体积变小
11、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这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请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品红的扩散速度相同
B.浓氨水变红
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D.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无关
12、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③>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本题共5题,共28分
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2)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3)墙内开花墙外香?

(4)加热时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14、为探究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如图所示,其名称为容量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仪器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仪器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液面明显低于刻线,说明
,仪器细颈部分的作用是

(3)若先将酒精加至虚线位置,再将水加至刻度线相切位置,塞紧玻璃塞,将仪器中的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仪器中液面位置比(2)中的要
(填“高”、“低”或“不变”)。
15、小南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少许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注: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2)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16、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2)实验中,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4)某学生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17、氨水(氨气的水溶液)是实验室常用药品,氨水有挥发性且能使酚酞变红。兴趣小组利用氨水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B试管的水中滴几滴酚酞,没有变色,将盛有浓氨水的A试管通过导管与B相连,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变红。
实验Ⅱ:将充满氨气(NH3)和氯化氢气体(HCl)的集气瓶扣在一起,迅速产生浓厚的白烟。
(1)实验Ⅰ中能验证分子的相关性质有哪些?(两点即可)

(2)实验Ⅰ中,若要缩短溶液变红所需的时间,你的方法是
,应用的原理是

(3)图Ⅱ实验中,抽去集气瓶间的玻璃片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4)图Ⅱ实验中,写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选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5)如果是两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当其瓶口相对时,还会看到:
原因:
参考答案
一、本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6
DDBCDA
7~12
DCADCA
二、本题共5题,共28分
13、答案:(1)气体分子间间隔比液体分子间间隔大;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增大。
14、答案:(1)液体变成红色;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间隔;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高。
15、答案:(1)甲烧杯中的溶液没有明显现象,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ba;
(2)是不断运动的;更环保,节约药品;
(3)慢;温度越低,分子运动的越慢。
16、答案为:(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2)反衬作用;
(3)滤纸片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
(4)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浓氨水。
17、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将左侧试管加热或放在热水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氨气+氯化氢→氯化铵;化合;
(5)瓶子变瘪;两气体反应生成固体,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将瓶子压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