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上课啦!~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地球模型
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我感兴趣的问题
......
我知道的知识
......
科学家怎样做?
科学家是怎么寻找答案的?
1.确定主题
3.制作模型
2.搜集资料
4.评价改进
科学家怎么找寻找问题答案的?
地球模型类型
地球结构模型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地球自转模型
......
科学家怎么找寻找问题答案的?
地球模型类型
地球结构模型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地球自转模型
......
下课啦!~
请整理好材料放回原位。
MOTHER
EARTH
DA
WATERCOLOR
BACKGROUND
地球模型
02:00
科学家怎么做
我的地球模型》学习单
月
确定主题
我想表达的地球知识是
我制作的是地球
2搜集资料
阅读材料框的资料,回忆学过的科学知识
制作模型
4评价改进
评价我们制作的地球模型
评价项
评价分数
改进意见
真实性(5分
美观度(5分)
牢固度(5分
总分(15分)
深圳市德方元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二
00:00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是从介绍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始的。学生先整理关于地球的已有认知,再通过对比、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展开后续的研究学习。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开篇设计,也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开篇设计。
由于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通过制作模型与模拟实验进行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而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也会把已有认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本课也是通过模型制作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在后续的各个主题的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感尚未完全建立,空间感知能力、想象力非常有限。受此影响,学生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动手制作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低,不仅培养学生有目的性探究的习惯,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单元的学习积蓄强大的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
1.
分享整理已知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2.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3.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海陆分布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难点:提出感兴趣的关于地球的问题;能较准确地通过自制模型表达出地球结构、地球海陆分布以及地球自转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橡皮泥、抹油的小刀(防沾刀)、蓝色泡沫球、不干胶陆地贴纸、铁签、地球仪、学生活动手册、资料单、学习单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一份。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0分钟2分钟3分钟
引入:我们生活的地球师:自我介绍
师:今天来湘师实验小学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自制模型)生预设:地球!/地球模型!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预设:球体/蓝色是海洋/还有陆地......师:是的,通过这个地球模型,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地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比例等等。聚焦师:这个地球模型还会说话呢,你听:微课师:听清楚任务了吗?什么任务?生预设:记录地球有关的问题。师:好类,写完后请大家贴到小组记录单上,注意仔细看上面的字!师:请1号同学从抽屉中拿出记录单和便签条,听到铃声响起,请停下笔,坐端正。学生活动:用便签条写一写师:刚才铃声响起,第二小组最先坐端正静下来,所以奖励这个组每位同学一张奖励卡。2.交流展示:班级记录表师:请这个小组2号同学上来分享一下你们知道的地球知识。3号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疑问。师记录:地球形状、内部结构、海陆分布、地球运动(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决定是否引导分类)师:我相信我们班还有更多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知道的地球知识,或者提出了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疑问。请每组2号同学代表组员把小组记录单展示到班级记录表中。我们可以通过后面的学习,来检验一下我们知道的是否正确,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是否得到了答案。
实物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专注度。表达模型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和概括科学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和学习。头脑风暴,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引导学生锻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展示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适切评价反馈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同时让被表扬的同学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留下学生学习的轨迹,以便贯穿整个单独的学习,发挥班级记录表对学生系统学习的促进作用。
15分钟
探索: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师:我发现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对地球感兴趣的问题,那这些我们提出的问题,怎么找到答案呢?来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做的吧。微课:确定主题搜集资料制作模型评价改进
师:科学家一般是怎样一步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的?生预设:确定主题、搜集资料、制作模型、评价改进师:今天就让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做一个地球模型,进行学习研究吧。揭题:我们的地球模型师:首先,第一步:确定主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先借助一下学习单啦,来,能看明白吗?师:比如我们想要表达的知识是地球内部的结构,那就确定主题为: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师:第二步:查阅资料!从班级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同学脑海中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了,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资料希望能让你们制作模型时事半功倍。师:第三步:领用相应材料,开始制作。师:以上三步,给大家12分钟时间。注意:先写记录单再制作。4.展示交流师:看看哪个组先上台来展示模型,每组可派出两名代表介绍。师:他们制作的模型是否成功表达了最初的设想?成功了。感谢分享,请把小组模型留给我。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师:我刚才看到其他组的地球模型也做得很棒,所以有请每组的3号组员将地球模型拿上来展示一下吧。师:请观察一下这些模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师:这些模型表达的科学知识各有不同,那它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师:如果要让我们自制的模型更接近真实地球,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生预设:海陆比例、美观度......
体验活动中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有序的学习顺序,接近学生与科学家之间的关联,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观察并记录的习惯。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泡沫球和画笔我换成了蓝色泡沫球和不干胶贴纸,学生操作更方便,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非常成功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带着目的制作,用科学的思维去制作地球模型,用自制的模型去表达和概括科学知识。教材中的第三个模型建议用的是橘子,我个人觉得这个实验的选材原本是考虑到全国都容易取得,而最终目的都是能让学生在制作中能够让地球模型表达或概括自转这一科学知识,考虑到地球也是实心的,所以换成蓝色泡沫球更方便操作也更高效也比较接近真实。引导学生重点交流模型主题、呈现的科学知识。
10分钟
拓展师:在科学课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地球模型来帮助学习,它就是地球仪(出示)
1.观察地球仪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它,说说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小结今天这节课可以和你们一起度过李老师非常开心,(地球模型说:我们分享了关于地球的知识,提出了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师:还动手制作的自己的地球模型。后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地球模型。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他人观点,同时也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