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19:3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百合花
语文部编版
高一年级
必修一
芣苢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芣苢
《诗经·周南》
芣苢——车前草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准确背诵。
2.掌握《诗经》的文化常识,把握重章叠句的特点。
3.赏析诗歌动词使用的妙处,体会诗歌表现出来的劳动热情。
《诗经》文化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间的作品,共305篇。先秦时被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文化常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的深而广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诗经》在上具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知识链接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地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即比喻。朱曦:“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知识链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咏唱,大量使用叠字和双声、叠韵的词语,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品读鉴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茂盛的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茂盛的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人们胡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联两句表现出发前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两个动词是对采集劳动的一般性描述。
第一章描写人们做好准备去采摘芣苢。
品读鉴赏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茂盛的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茂盛的芣苢,一把一把从茎上取下来。
具体描写用手采摘芣苢的动作。“掇”是成片的拾取,摘取,“捋”是成把的从茎上取下这两个动词写出了芣苢的数量由少到多和人们采摘时娴熟的动作、忙碌的场景。
第二章描写人们开始采摘芣苢的具体动作。
品读鉴赏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茂盛的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茂盛的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具体描写人们用衣襟兜起芣苢的动作。“袺”“襭”两个动词写出了人们采摘的芣苢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兜起芣苢,直到满载而归,表现了劳动人民愉悦的心情和收获的欢乐。
第三章描写人们采摘完毕准备回家的欢乐情景。
结构图解
芣苢
第一章: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
第二章: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数量由少到多
第三章:芣苢越采越多,人们采摘完毕,准备回家
文本探究
1.诗歌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调换吗?请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照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切合劳动过程,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文本探究
2.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艺术特征?
①重章复沓。这首诗的结构比较特别,各部分重章复沓到了极致,虽然《诗经》中的民歌多用重章复沓,但这首诗尤为突出。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诗句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表现了劳动者歌声中的喜悦心情。
文本探究
2.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艺术特征?
②全诗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将情感通过动作和场景描写表现出来。全是无一字直言“乐”,而是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作描写和对整个劳动场景的渲染描绘表达出来的。变化多姿的采摘动作,热情洋溢的劳动场面,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采摘芣苢时的愉悦心情和丰收的喜悦。
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从相约去采芣苢,到运用各种娴熟的技巧芣苢由少到多,再到采得芣苢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表达了劳动者的喜悦、欢快之情,格调明快而优美,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写作特色
简单的歌谣,纯粹的情怀
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在
一目了然的单纯之美的后面,蕴含了挹之不尽的深厚之美,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写作特色
①赋的手法。
本诗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写作特色
②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变动,其余全是重复,看似单调复沓,实则别有韵味和特殊的效果。“采采”是一个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吟唱,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成果和谐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写作特色
③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解读空间。读完之后,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女子与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桃夭
桃之夭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天天,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蒉: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题目: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达标检测
【参考译文】
桃树叶茂枝繁,花朵粉红灿烂。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家和顺平安。桃树叶茂枝繁,桃子肥大甘甜。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家和乐平安。桃树叶茂枝繁,叶儿随风招展。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家康乐平安。
达标检测
【参考答案】
以“桃之夭天”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子、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达标检测
【答案解析】
(1)明确答题思路:先明确指出诗中“兴”和“比”的具体体现,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别分析运用“兴”和“比”表达的内容和产生的艺术效果。
(2)具体到本诗而言,这是一首祝贺姑娘出嫁的诗。第一节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姣美,并祝福她建立一个和美的家庭。第二节以桃花开后,自然结果,比喻新娘早生贵子。
第三节以桃叶的茂盛比喻新娘的家族兴旺。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作比喻,极有层次。依次在诗中对应指出,并分析出表达内容和表达效果即可。
含英咀华(时文选读)
用劳动镌刻人生荣光(题目即观点,态度鲜明。)
①劳动,是缔造人类幸福的源泉。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五月,是属于劳动者的,也是属于青年人的,更是属于奋斗者的。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站在新时代,展望未来,要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创造更多新时代的人间奇迹,我们仍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青年人、奋斗者。(开篇点题。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创造更多新时代的人间奇迹,离不开无数“劳动者、青年人、奋斗者”。)
②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庆油田、攀枝花钢铁基地、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的攻坚克难,到复兴号、天宫、蛟龙、嫦娥、天眼、C919等大国重器……可以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蕴涵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顾过去,我们通过劳动走到今天。展望未来,我们必然还要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新时期,广大劳动者要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现实性分析。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
含英咀华(时文选读)
③新时代是青年人的时代。历史前行的道路上,总有众多年轻而又伟岸的身躯震撼人心。革命战争年代,李大钊告诉我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王杰告诉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疫情防控斗争中,“90后”“00后”告诉我们,“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近日,年轻的中国女足姑娘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哪怕把命豁出去,我们也要挺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实践充分证明,青年人始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手中。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人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现实性分析。新时代是青年人的时代。)
含英咀华(时文选读)
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展开中华民族史诗般的画卷,每一篇幅都闪耀着奋斗者的风采。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是无数老英雄、老模范、老战士、老同志、老前辈不懈奋斗创造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70多年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历史启示我们,我们曾经用奋斗夺取了胜利。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还将依靠奋斗赢得新的荣光。新时代,离不开千千万万“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接续奋斗。(现实性分析。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⑤纵横凌云笔,华夏涌春潮。新时代是属于每一个人,属于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个青年人、每一个奋斗者,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今天,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让我们弘扬劳动精神,高举“五四”火炬,奏响新时代奋斗之歌,以劳动之我、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激发实干作为,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新时代新征程,惟劳动者进,惟青年人强,惟奋斗者胜!(号召激励,呼吁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