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青蛙写诗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 青蛙写诗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20: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青蛙写诗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青蛙吗?(知道)那么,青蛙有一项特别的本领——写诗,你们知道吗?青蛙是如何写诗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7课《青蛙写诗》。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识字正音。
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请教同学、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一些生字声母的发音与其他声母的混淆。
(1)“点、当”的声母d容易与t混淆;
(2)“过、给”的声母g容易与k混淆。
可以把几个容易混淆的声母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朗读帮助学生区分。
2.师范读,生画出要求会写的字。
3.指名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三、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1.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如,可以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么,可能会想到一串鞭炮、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葡萄……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中了解“串”的字形和字义。
2.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
对字义进行识记。
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写字,回忆一下写字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写”的意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能体会“诗”的意思。
3.组词认读生字。
如:诗歌、写诗、写字、诗句、只要、人们、我们……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
教师可以播放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淅沥沥”“沙啦啦”的意思。
2.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他们想怎样帮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他们都帮什么忙了,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过渡: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到底有没有帮上忙呢,我们看看第五小节,到青蛙写的诗中找找就知道了。
3.学习第五小节
(1)青蛙的诗的特点:只有一个“呱”字。这个字是拟声词。
(2)诗歌中有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说明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帮上忙了。)借此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样子。
(3)“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小青蛙透过这样的语言会传达什么呢?教师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查找资料,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读读要求会认的字。
二、朗读课文,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1.指名朗读、同桌合作读、在小组内朗读。
2.背诵课文。
3.汇报自己查找资料所了解到的有关标点的知识。
4.圈出青蛙写的诗里的逗号和句号。
5.老师总结标点的用法,让学生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标点符号说一句话。
三、认识偏旁,指导写字
1.学习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1)秃宝盖容易与第5课学习的宝盖头混淆。可以把两个偏旁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秃宝盖之所以“秃”,正是因为它少了一点。
(2)四点底一般表示火的意思,“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2.学习下、个、雨、们4个字。
“下、个、雨”都是从上往下书写,“下、个”上宽下窄,“雨”上窄下宽。
下: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个: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雨: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均匀。
们:左窄右宽。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画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第四画的竖靠近竖中线。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逗号、句号、省略号、叹号各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