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7课
课程标准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重点难点 1.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
2.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希腊、地中海等区域
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
3.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奥斯曼土耳其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
渠道。
4.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和方法,如货币、信贷、商
业契约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清明上河图》(局部)
古埃及与蓬特的贸易
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右图是古埃及与蓬特的贸易。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古代的商业贸易。那么,古代的商业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状况如何?有何特点与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商朝的商业贸易范围
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1)含义: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
(2)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3)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城: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多为政治中心,是人类文明时代的标注之一。
市:城市中特定的交易场所,多为经济中心,在物物交换中诞生。
时期
概况
商朝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元、明、清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3古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3古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国家或(地区)
概况
古埃及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古希腊
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探究一
古代中国商业和古代希腊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 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唐朝后期开始,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明清两朝,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
希腊人经商范围东及中亚,北抵今南俄草原,南达北非,西到大西洋。希腊参与商业活动的人,包括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乃至奴隶等各种人。一些城邦为了便于贸易的发展,在市场上,有专门的官员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合理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和古代希腊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古代中国:私商成为主体,商业都会众多,生活必需品占据主导,交易数量大、品种多,商品结构变化大,农产品商业化、专业化程度加深,专门化的商业市镇形成。
古代希腊:经商范围广、规模大;参与商业活动的阶层众多;商业交易有固定的场所;城邦重视对商业贸易的管理
4.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
兴盛时期
唐宋以后
路线
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阳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商品
中国出口商品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运往中国的商品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形式
朝贡贸易
管理机构
唐宋时期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清朝时期
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在广州设“广州十三行”兴商代理
影响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探究二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比较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的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异同点。
提示:不同: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海上丝绸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规模更大,民间参与度更高。
相同点:都是国家主导的;都充满政治性;都以和平交往为主要方式。
探究三
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之路的区别
项目
古代丝绸之路
现代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
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
工业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
范围
亚欧大陆和非洲
全球
经济交流方式
商品输出
商品和资本输出
贸易方式
中转贸易
直接贸易
交通通信方式
人力、畜力、帆船
现代交通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
(2)朝贡贸易
①内涵: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③表现: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
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十三行
“南海1号”沉船
思考: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1)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它的兴盛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增多,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编自《唐六典》,原文有改动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唐代市坊分置,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
探究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摘编自《东京梦华录》,原文有改动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摘编自《梦粱录》,原文有改动
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的主要变化。
答案 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变化: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货币
(1)含义:货币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是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契约。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拜占庭帝国金币
(2)生产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货币的产生
(3)表现:
①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作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4)意义
①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使用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②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
(1)含义: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2)特点:偿还性;增殖性;流通性。
(3)原则:①以流动性为基础;②以安全性为条件;③以收益性为目标。
(4)古代世界各地区信贷的发展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5)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①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货币信贷出现。
②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
③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④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⑤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商业契约
(1)含义: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2)特点:
①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
②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
③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善意履行契约内容;
④契约要保障主体双方的公平性。
(3)发展
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已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②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两河流域
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③中国: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4)作用
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课堂小结
古代的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中国、西方)
古代丝绸之路
商业契约
货币演变
信用借贷
课堂检测
1.《国语·晋语四》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
( )
A.商业发展受官府保护
B.官府的财政收入来自工商业
C.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
D.手工产品无偿供给官府使用
C
2.古代腓尼基人的商业贸易很少进行狭义的输入或输出,而是在各地寻找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再把生产的货物分配到与它有商业关系的国家,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反映出他们
( )
A.确立了商业霸权
B.进行一般贩运贸易
C.残酷掠夺殖民地
D.创新了商业的形式
D
3.(2021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高二月考)明朝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生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朝政府意图( )
A.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C.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
D.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
D
4.(2021山东滨州博兴一中高二月考)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交易场所设立在由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
( )
A.金融业比较发达
B.商业契约应用普遍
C.是世界贸易中心
D.国家垄断金融行业
A
5.(2021吉林十校高二期中)元律将借与贷区分为“昔物犹存”并“仍以原物还主”的使用借贷和“本色已费”,而“以他物代之”的消费借贷。这说明元律强调
( )
A.契约精神
B.保护私有财产
C.人人平等
D.注重借贷形式
B
6.(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期末,)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进行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D
7.(2021天津八中高二月考,)《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会馆碑》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文中所述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直接相关
( )
A.四川民间出现纸币交子
B.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
C.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D.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实行
B
8.(2021福建武平一中月考,)“(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D
9.罗马法中,将借与贷区分为“昔物犹存”、仍以原物还主的使用借贷及“本色已费”、以“他物代之”的消费借贷。这说明罗马法强调
A.契约精神
B.保护私有财产
C.人人平等
D.注重形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