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练习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30分钟
一、三年级(1)班秋游计划
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三年级(1)班特地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参加人员:三年级(1)班全体学生、老师
二、活动时间:2021年9月20日
三、活动地点:铁路桥公园
四、注意事项:
1.不乱扔垃圾,自备垃圾袋,离开休息地前要做好卫生。
2.不损坏公共设施,在游玩过程中做到安全、文明。
3.不要随意离队,有事需离队要向老师说明理由。
4.不进草丛、树丛等隐蔽的地方,不做危险的游戏。
5.一切行动听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
1.【提取信息】三年级(1)班这次秋游的目的是什么?找出答案,画上“____”。
2.【语言实践】下图是路路在秋游时所拍的照片,她回校后准备写一写她眼中的秋天。她该怎么写呢?请你帮帮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①?萧萧送雁群②。
朝③来入庭树,孤客④最先闻⑤。
【注释】①至:到,来。②雁群:大雁的群体。③朝:读zhāo,清晨。④孤客:孤独的异乡人。⑤闻:听到。
1【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1)读完注释,我知道“朝”的意思是________,“闻”的意思是________。
(2)回想“萧萧梧叶送寒声”的意思,我知道“萧萧送雁群”中“萧萧”指的是(
)
A.大雁的叫声。
B.风吹树叶的声音。
C.大雁扇动翅膀的声音。
(3)结合注释,我知道“何处秋风至”中“秋风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在正确答案后打“√”。
秋风(
)
促织(
)
天空(
)
雁群(
)
江水(
)
庭树(
)
3【翻译诗句】结合注释,我知道“朝来入庭树”的意思是(
)
A.秋风朝着庭院吹来。
B.清晨,秋风吹动着庭院里的树木。
4【感悟诗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客”说明诗人所处的地方只有他一个人。
B.“孤客最先闻”与“江上秋风动客情”所表达的情感相同。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厦门大学参观须知
1.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每天12:30至14:00接待参观人员,每天不超过1000人,其他时间不接待参观人员。
2.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周末和寒暑假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5000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10000人。
3.在学校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时,学校不对外开放。
4.所有参观人员应预约进校。参观人员最多可以提前3天预约,至少应提前1天预约。
5.参观人员应从厦门大学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其他校门谢绝参观人员进校。私人参观车辆禁止进校。
1.小丁和小芳趁着暑假,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却不能进校参观,不能进校的原因可能是( )(2分)
A.遇到周末不能参观
B.没有提前预约进校
C.100周年校庆刚结束,学校不对外开放
D.当天参观人数低于5000人
2.参观完厦门大学,小丁和小芳想去白城沙滩走一走,应该从( )出。(2分)
A.南校门
B.群贤校门
C.白城校门
D.西校门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嘉庚铜像在西校门附近。
B.小丁和小芳只能从西校门进入厦门大学。
C.凌云餐厅在白城校门附近。
D.厦门大学校区可真大,小丁和小芳开着车参观了学校。
4.小丁和小芳想从厦门大学南校门到芙蓉隧道,你能帮他们设计一条参观路线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文段一
北国的落叶,渲(xuàn)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ɡàn)赭(zhě)。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zhān)。而在这地毡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丫,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这便是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
文段二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sù)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声。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地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文段三
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lán)的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提取信息】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段
季节
地点(地域)
景物
一
秋天
北国
二
三
2.【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这三个文段,完成填空。
(1)三个文段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_______的景色。
(2)文段一抓住落叶的______、形态和______来突出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把落叶比作“________________”,仿佛看见自己“航行在草地里”,航行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三通过描写流云的___________、小河的__________、原野的__________来表达人们丰收在望的喜悦。
3.【品析词语】在正确的选项上画“√”。
(1)联系上下文可知,文段一中“疏落”的意思是。
(A.疏忽大意
B.稀疏零落)
(2)通过想象画面可知,文段二中“簌簌”的意思是。
(A.树叶落地的声音
B.风吹树叶的声音)
(3)联系生活实际可知,文段三中“橘黄”的意思是。
(A.亮黄色
B.像橘子皮的黄色)
4.【体会情感】三个文段中,作者浸润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不同,文段一中作者写北国的落叶,表现了北国秋叶的(
),文段二中作者笔下的秋叶载着作者年轻时的(
),文段三中作者写北大荒的秋景,渲染了一派(
)的气氛。
A.欢乐、祥和
B.悲壮、果敢
C.童真、憧憬
参考答案
一、1.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示例:秋天到了,公园里树上的叶子都黄了。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二、1.(1)清晨
听到
(2)B
(3)秋风到了
2.秋风(√)
雁群(√)
庭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首先通读古诗,再结合注释逐句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从中找到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何处秋风至”描写的景物有“秋风”,“萧萧送雁群”中描写的景物有“萧萧(风吹树叶的声音)”和“雁群”,“朝来入庭树”中描写的景物有“庭树”。
3.B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诗句的能力。首先借助注释理解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再翻译诗句的意思。“朝”的意思是“清晨”,“入”指的是风吹到庭院,“庭树”指庭院里的树木,“朝来入庭树”的意思就是清晨,秋风吹动着庭院里的树木。因此答案是B。
4.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孤客”并不是指诗人住的地方只有他一个人,而是指诗人独居异乡感到孤单,非常思念家乡。因此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三、1.B 2.C 3.A 4.言之有理即可。
四、1.落叶
秋天
南京
落叶
秋天
北大荒
流云、小河、原野
2.(1)秋天
(2)颜色
数量
北国秋天的悲壮气氛
(3)载着梦的小船
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4)色彩多变
清澈透明
热闹非凡
3.(1)B√
(2)B√
(3)B√
4.B
C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