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56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2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2.(3分)自习课上,老师能根据声音辨别出哪位同学在说话,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3.(3分)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4.(3分)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天宫一号内的传播速度不可能接近340m/s
B.熟悉王亚平的人能分辨出王亚平的声音是通过音色区分的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可以从太空直接传回地球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5.(3分)疫情期间我们前往公共场合都需要佩戴口罩,小明佩戴口罩讲话时,他人听到小明的声音会(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低
D.音调变高
6.(3分)小明用同样参数的示波器在与声源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做了几次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声波振动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D.甲、丁的音色和响度都相同
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8.(3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
A.丙丁
B.乙丁
C.甲丙
D.甲乙
9.(3分)智能“交互机器人”可以和同学们比赛背唐诗、聊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一定是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器人根据音调能辨认不同同学的声音
10.(3分)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1.(3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个音调,你觉得声源是
,如果用筷子敲打瓶子如果能发出“1(do)”“2(re)”“3(mi)”“4(fa)”个音调,则瓶子对应排列顺序是
。
12.(3分)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1min振翅300次,蜜蜂1s振翅400次,则
振翅产生的音调高: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能感受到
从你身后飞过。
13.(3分)小明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如图所示的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进行实验,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各量筒的口上吹气,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发声的频率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水柱的长度;
②气柱的粗细;
③气柱的长短。
(1)若探究猜想①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
(2)若探究猜想②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
(3)为了利用上述器材探究猜想③,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试简述其实验方案:
。
(4)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发现音调不同,小明猜想发声的频率与水柱的长度有关,你猜想发声的频率还可能与
有关。
14.(3分)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时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5.(3分)如图是一种叫做青蛙刮鼓的木制玩具,木棒在“青蛙”背上滑动时发出声音的
酷似青蛙,惟妙惟肖;鼓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16.(3分)“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
(选填:“高”或“低”),声波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华为与库卡公司联合推出5G机器人项目如图所示是一主一副两机器人在展厅内表演打击乐。吊钹在鼓棒的敲击下
发声。
17.(3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1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3个探究问题:
①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②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是否有关
③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是否有关
下表是他们根据探究问题将实验材料分组的情况。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55
0.5
(1)如果选择上表中A、B两组材料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
;(选填①、②或③)
(2)如果探究③,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积和
不变。(选填“材料”或“长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甲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256Hz,乙音叉发声时每分钟产生12000次振动,则( )
A.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大
B.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C.甲音叉发声时振幅更小
D.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分析】(1)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AC、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不知道甲乙音叉发生的振幅关系,无法比较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故AC错误;
BD、甲音叉振动的频率为512Hz;乙音叉每分钟振动12000次,即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Hz=200Hz;
因为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乙音叉振动的频率小于甲音叉,故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高,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2.(3分)自习课上,老师能根据声音辨别出哪位同学在说话,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根据声音辨别是哪位同学说的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故选:B。
3.(3分)老师鼓励同学们上课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老师鼓励你要大声回答问题,这是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4.(3分)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天宫一号内的传播速度不可能接近340m/s
B.熟悉王亚平的人能分辨出王亚平的声音是通过音色区分的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可以从太空直接传回地球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音色是指人声或乐器在音响上的特色,我们可以用音色来识人或者辨别乐器;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D、天宫一号船舱内的气体含量与地球空气含量相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D错误;
B、不同的人音色是不同的,分辨出王亚平的声音是通过她的音色,故B正确;
C、太空中是真空,没有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
故选:B。
5.(3分)疫情期间我们前往公共场合都需要佩戴口罩,小明佩戴口罩讲话时,他人听到小明的声音会(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低
D.音调变高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疫情期间,小明戴上口罩讲话时,他人听到小明的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小,音调没有发生变化,音色也不会有改变。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3分)小明用同样参数的示波器在与声源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做了几次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声波振动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D.甲、丁的音色和响度都相同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振幅也相等,所以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波形不同,故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D.甲、丁的振幅不相同,故甲、丁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7.(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就消失;
(2)人能听到20﹣﹣﹣20000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人们都听不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4)声音的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使物体在振动,没有传播的介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
B、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过20000Hz,这个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按住不同的孔使笛子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控制了空气柱的长短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8.(3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
A.丙丁
B.乙丁
C.甲丙
D.甲乙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如图可知,甲、丙、丁的振动幅度相同,故丙丁响度相同;
乙、丙、丁的频率相同,则乙、丙、丁的音调相同,故丙和丁的音调相同,
所以,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丙、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3分)智能“交互机器人”可以和同学们比赛背唐诗、聊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一定是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器人根据音调能辨认不同同学的声音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
(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A。
10.(3分)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因为乙梳子的齿密,所以乙梳子齿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1.(3分)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个音调,你觉得声源是 瓶内空气柱 ,如果用筷子敲打瓶子如果能发出“1(do)”“2(re)”“3(mi)”“4(fa)”个音调,则瓶子对应排列顺序是 丁甲乙丙 。
【分析】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因为声音是由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瓶子重量从大到小依次是丁甲乙丙,所以筷子敲打瓶子时,丙振动最快,发出声音音调最高,丁振动最慢,发出声音音调最低。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丁、甲、乙、丙。
故答案为:瓶内空气柱;丁甲乙丙。
12.(3分)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1min振翅300次,蜜蜂1s振翅400次,则 蜜蜂 振翅产生的音调高: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能感受到 蜜蜂 从你身后飞过。
【分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
【解答】解:蝴蝶1min振翅300次,则其频率为=5Hz,其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不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感知不到蝴蝶飞过;蜜蜂1s振翅400次,其频率为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能听到飞舞的声音,故能感知到蜜蜂飞过;蜜蜂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要高于蝴蝶。
故答案为:蜜蜂;蜜蜂。
13.(3分)小明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如图所示的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进行实验,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各量筒的口上吹气,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发声的频率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水柱的长度;
②气柱的粗细;
③气柱的长短。
(1)若探究猜想①应选量筒
a、b (填字母代号);
(2)若探究猜想②应选量筒
b、c (填字母代号);
(3)为了利用上述器材探究猜想③,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试简述其实验方案: 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然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各量筒的口上吹气 。
(4)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发现音调不同,小明猜想发声的频率与水柱的长度有关,你猜想发声的频率还可能与
物体的质量 有关。
【分析】(1)(2)(3)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4)盛水越多,量筒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解答】解:(1)探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水柱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观察图中可知a、b符合条件;
(2)探究“气柱发声频率跟气柱粗细的关系”,要控制量筒内的气柱长短相同,量筒的粗细不同,观察图中可知b、c符合条件;
(3)当探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气柱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然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各量筒的口上吹气;
(4)用敲击的办法也能使量筒发声,声音主要是量筒和水柱振动发出的,量筒中盛水越多,量筒和水的质量越大,振动的频率越低,这说明发声的频率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故答案为:(1)a、b;(2)b、c;(3)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然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各量筒的口上吹气;(4)物体的质量。
14.(3分)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时是因为琴弦在 振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
演员在演奏小提琴时,琴弦振动发声;
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15.(3分)如图是一种叫做青蛙刮鼓的木制玩具,木棒在“青蛙”背上滑动时发出声音的 音色 酷似青蛙,惟妙惟肖;鼓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的。
【分析】(1)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
【解答】解:(1)我们能根据音色来判断发声体,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酷似青蛙,是因为木棒在青蛙背上滑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与青蛙叫声的音色相近;
(2)打鼓时,鼓声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音色;空气。
16.(3分)“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抖音”的本质是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App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的 高 (选填:“高”或“低”),声波传播速度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华为与库卡公司联合推出5G机器人项目如图所示是一主一副两机器人在展厅内表演打击乐。吊钹在鼓棒的敲击下 振动 发声。
【分析】(1)频率由波源决定,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3倍;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2)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频率的大小无关。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1)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3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
(2)声波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变,所以声波的速度不变;
(3)在鼓棒的敲击下,吊钹振动会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高;不变;振动。
17.(3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1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10 Hz,人类 不能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0s内振动了1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1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1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0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故答案为:10;不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3个探究问题:
①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②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是否有关
③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材料是否有关
下表是他们根据探究问题将实验材料分组的情况。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55
0.5
(1)如果选择上表中A、B两组材料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 ① ;(选填①、②或③)
(2)如果探究③,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积和 长度 不变。(选填“材料”或“长度”)
【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解答】解:(1)如果选择上表中A、B两组材料进行实验,可发现,AB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选择上表中A、B两组材料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频率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2)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
故答案为:(1)①;(2)长度。
第1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