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一山——西湖孤山
两堤
白堤
苏堤
三岛
小瀛洲
阮公墩
拓展阅读
花港观鱼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三潭映月
双峰插云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
月湖不如雪湖。——【明】汪珂玉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2.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本文对比、白描手法的运用。(难点)
3.领略雪后西湖美景,感悟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素养)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把握重音
4.初露情感
崇祯(
Chóng
zhēn
)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
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咬文嚼字品痴行
1.张岱选择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下,哪个时间,怎么前往湖心亭看雪?
咬文嚼字品痴行
天气状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时间:更定(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独:独自一人,特立独行?
咬文嚼字品痴行
2.其中哪个字尤其体现了张岱的性格?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独:遗世独立、不随流俗、孤高自赏……
身临其境赏痴景
辨读:改一改,品一品(讨论后回答)
1.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个句子中
“与”
字出现了三次,会不会太啰嗦了,去掉好不好?
2.“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成
“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好不好?
不能,
“与”
字写出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的景象
不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突出了雪景的苍茫,天地的广阔,人与物的渺小。具有超凡脱俗的美感、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写作手法:白描
文字简练朴素,自然质朴,不事雕琢
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
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白描写人,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如鲁迅
《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知人论世悟痴情
在你们看来,金陵人与张岱,谁要更痴呢?
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看雪: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写《湖心亭看雪》:顺治四年
(公元1647年)
时间轴:
?
助读资料1:
张岱的前半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张岱的后半生,国亡家败。清兵南下后,明朝灭亡。张岱不仕,
“披发入山”,著书以终。以行动表达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尽管粗衣淡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仍不悔其志。
注:(“不仕”是不给清朝政府做事的意思。)
助读资料2:作者在《陶庵梦忆序》中自云: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
思考:张岱写《湖心亭看雪》还隐藏了什么情感于其中呢?
看雪: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明亡
入山
(公元1644年)
写《湖心亭看雪》:顺治四年
(公元1647年)
时间轴:
十五年岁月变迁
国破家亡
故国不再
故国之思
沧桑之感
比较阅读
《西湖一》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西湖一》与《湖心亭看雪》相比,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西湖一》写的是春日的西湖,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来写景;《湖心亭看雪》写的冬日的西湖,是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来写景的。
?运用白描手法,生动传神。
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
写作特色
如本文中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用极简省的笔墨叙述了自己的游踪,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属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踪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矣( )
(3)余拏一小舟( )
(4)拥毳衣炉火(
)
(5)雾凇沆砀( )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7)是金陵人,客此( )
(8)及下船( )
消失
晚上八时左右
撑(船)
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客居
等到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2.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