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6 22:10: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该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知识点01
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战国以来长年的战争,人民渴望

之后六国无力与秦国抗衡。
2.秦朝建立:公元前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封建国家。
3、意义: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0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
。皇帝之下,设立
制度: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
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
3.秦始皇通过
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
集权,再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
到自己手中,这就是
,这就形成了封建的的
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03
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
(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以
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车同轨:
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为了抵御
侵扰并修建了
的“万里长城”。
6.秦朝的疆域:东至
,西到
,北至
,南达

【图片解读】
秦始皇像(七上P
45)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秦朝形势图(七上P
45)
解读:秦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加强了对西南、岭南地区的控制;在北方阻击匈奴,在原有北方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解读:秦朝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皇帝是权力的中心。通过郡县制将权力集中到中央,通过“三公”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七上P
47)
解读:秦统一文字,消除了战国以来七国在文字书写上的差异;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统一货币(七上P
47)
解读:圆形方孔半两钱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名词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其包含两方面:
(1)专制主义是就决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统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完全服从于中央。
【拓展提升】秦朝、隋朝和元朝的相同点
(1)都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
(2)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后世,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朝的科举制、元朝的行省制;
(3)统治时间短,都为后世的统治提供了经验教训;
(4)都有重大工程设施的修建,如秦朝的灵渠和长城,隋朝和元朝的运河;
(5)都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知识延伸】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此你什么看法?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知识延伸】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如下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2.(2021·全国七年级)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C.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秦国积极策划,策略得当
3.(2020·北京市延庆区教委初一期中)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疆域图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知识点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重难点】
4.(2020·宁夏银川九中初一期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5.(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6.(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
A.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D.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7.(2021·江苏徐州市·七年级期末)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8.(2020·广东东莞·初一期中)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商鞅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国家富强和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该人物有何功绩?
材料三: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3)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不同建议,秦始皇选择了谁的建议采取了那种制度?
材料四: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者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4)针对材料四中反映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重难点】
9.(2020·内蒙古乌兰浩特·初一期末)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10.(2020年四川资阳)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开辟丝绸之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能力点一
秦朝的统一
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1·重庆江北区·七年级期末)睡虎地秦竹简(下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A.秦国统一战争
B.秦朝北击匈奴
C.秦末农民战争
D.秦朝南征百越
能力点二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
【易错点】
3.(2020·重庆梁平·初一期末)某同学利用下面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是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
4.(2019·广东揭东·初一期中)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5.(2020·山西寿阳·初三期末)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0·广东潮阳·初三一模)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确定了中国的版图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7.(2019·四川雁江·初三学业考试)以下示意图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A.加强地方控制
B.促进经济交流
C.推动文化发展
D.巩固国家统一
能力点三
秦朝统一的意义
8.(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9.(2021·河南郑州市·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缓慢进行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0.(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他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统治
B.为长期统一莫定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
D.百姓得到了安定环境
11.(2020年山东德州)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
素养点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史料实证
1.(2020·广西蒙山县二中初一月考)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素养点二
秦朝的制度创新——历史解释
2.(2020年四川广安)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素养点三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唯物史观
3.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说他“当之无愧”是因为
①确立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④统一文字传承中华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该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知识点01
秦灭六国
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战国以来长年的战争,人民渴望统一。长平之战之后六国无力与秦国抗衡。
2.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意义: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③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0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制度: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再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03
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为了抵御匈奴侵扰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图片解读】
秦始皇像(七上P
45)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秦朝形势图(七上P
45)
解读:秦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加强了对西南、岭南地区的控制;在北方阻击匈奴,在原有北方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解读:秦朝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皇帝是权力的中心。通过郡县制将权力集中到中央,通过“三公”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七上P
47)
解读:秦统一文字,消除了战国以来七国在文字书写上的差异;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统一货币(七上P
47)
解读:圆形方孔半两钱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名词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其包含两方面:
(1)专制主义是就决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统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完全服从于中央。
【拓展提升】秦朝、隋朝和元朝的相同点
(1)都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
(2)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后世,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朝的科举制、元朝的行省制;
(3)统治时间短,都为后世的统治提供了经验教训;
(4)都有重大工程设施的修建,如秦朝的灵渠和长城,隋朝和元朝的运河;
(5)都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知识延伸】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此你什么看法?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知识延伸】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如下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答案】B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故地图能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增强,故B符合题意;图片1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统一的过程,没有涉及百鸟争鸣,故C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的战争,虽然有杀戮,但也促进了统一进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1·全国七年级)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C.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秦国积极策划,策略得当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可知,这句话揭示了天下“统于秦”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
3.(2020·北京市延庆区教委初一期中)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疆域图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重难点】
4.(2020·宁夏银川九中初一期末)《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可知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与秦朝的郡县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故B符合题意;开创考试选官制度的朝代是隋朝,故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故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说法不是郡县制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认识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作用是有效地控制地方。
5.(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B
【解析】秦朝建立,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夏朝建立,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A;明朝在地方治理上,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排除C;清朝雍正帝开始,用军机处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排除D,故选B。
6.(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
A.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D.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指的是秦朝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来巩固统治,故A正确;“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故A错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官门一一打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体现唐朝中外交往盛况,故C错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故D错误。综上故选A。
7.(2021·江苏徐州市·七年级期末)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基层管理制度,D符合题意。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材料题干没有涉及法律问题。故排除ABC项。故选D。
8.(2020·广东东莞·初一期中)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商鞅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国家富强和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材料二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该人物有何功绩?
材料三: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3)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不同建议,秦始皇选择了谁的建议采取了那种制度?
材料四: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者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4)针对材料四中反映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统一度量衡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建立县制
(2)秦始皇
嬴政
统一六国
建立秦朝
(3)李斯
郡县制
(4)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制度
(5)有利于国家统一
有利于民族融合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可知,商鞅变法统一了度量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秦始皇首创皇帝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选择了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立郡县。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了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我国后世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5)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
有利于民族融合。
知识点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重难点】
9.(2020·内蒙古乌兰浩特·初一期末)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上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措施,其中统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控制,统一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综合起来,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此时秦已经统一全国,也就无所谓加速国家统一进程的问题了,因此这两项措施体现的中心主题是巩固国家统一。故答案选D。
10.(2020年四川资阳)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开辟丝绸之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这是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A不符合题意;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故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因此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小篆,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能力点一
秦朝的统一
1.(2020·全国初一课时练习)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从春秋到秦汉”,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不属于这一时期,①排除;吴王夫差是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之一,属于这一时期,②正确;战国铜壶反映了当时的水陆攻战,属于这一时期,③正确;秦半两钱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属于这一时期,④正确。故选D。
2.(2021·重庆江北区·七年级期末)睡虎地秦竹简(下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A.秦国统一战争
B.秦朝北击匈奴
C.秦末农民战争
D.秦朝南征百越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攻韩、攻赵……”,可知与秦国统一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秦国统一战争。选项A符合题意;秦朝北击匈奴发生在秦朝时期,是巩固统一的措施,B排除;秦末农民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与秦始皇不符,C排除;秦朝南征百越,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A。
能力点二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
【易错点】
3.(2020·重庆梁平·初一期末)某同学利用下面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是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以下设县,各级长官分别为郡守、县令。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2019·广东揭东·初一期中)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所以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而军机大臣是清朝所设。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5.(2020·山西寿阳·初三期末)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嬴政创立了皇帝制,设置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几个古印文看都是秦朝的小篆,秦始皇把秦朝的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6.(2020·广东潮阳·初三一模)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确定了中国的版图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人们都指责秦朝专制,但秦人完成了国家统一,秦人也是当时形势所需要的,不宜有更多的非议,这说明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其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合理性,“秦朝确定了中国的版图”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郡县制有利于实现君主集权,排除;D项专制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排除。故选C。
7.(2019·四川雁江·初三学业考试)以下示意图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A.加强地方控制
B.促进经济交流
C.推动文化发展
D.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三幅图分别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了国家统一,选项D符合题意;加强地方控制是图一的影响,选项A不符合题意;图二统一货币促进了经济交流,选项B不符合题意;图三统一文字,推动了文化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能力点三
秦朝统一的意义
8.(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始皇之所以能够迅速贯彻执行“车同轨”的措施,主要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从事某项重大工程建设,C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筑路技术的提高并不是主要原因,在题干中也没有得到体现,AD排除;铁制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B排除。故选C。
9.(2021·河南郑州市·七年级期末)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缓慢进行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是明清时期,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社会变革缓慢进行时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指夏商周时期,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他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统治
B.为长期统一莫定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
D.百姓得到了安定环境
【答案】D
【详解】材料说明老百姓避免了战争的苦难,说明秦朝统一有利于民众从事安定的生产,故D项正确;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统治
,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为长期统一奠定基础,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0年山东德州)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结合所学知识,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C正确;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排除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排除B;大运河的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排除D。故选C。
素养点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史料实证
1.(2020·广西蒙山县二中初一月考)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出土文物为秦朝的“右丞相印”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信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②符合题意;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③符合题意;分封制发生在周朝,推恩令发生在西汉,因此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②③符合题意,正确选项B。
素养点二
秦朝的制度创新——历史解释
2.(2020年四川广安)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B
【解析】秦朝建立,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夏朝建立,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A;明朝在地方治理上,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排除C;清朝雍正帝开始,用军机处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排除D,故选B。
素养点三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唯物史观
3.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说他“当之无愧”是因为
①确立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④统一文字传承中华文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上”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多项措施,开创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确立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符合题意;③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符合题意;④统一文字传承中华文明,符合题意。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所述可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课前预习记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
维度二、能力提升,思维拓展(挑战自我必提高)
维度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拔尖提升素养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