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洋务运动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7 08: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
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
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
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
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
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
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
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第4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不仅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而且编练军队,筹设海防,兴办教育。洋务运动为什么没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呢?
前课复天国运动
①1851,金田起义
②永安建制
③1853,定都天京
④185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⑤北伐西征
⑥天京事变
⑦1859,颁布《资政新篇》
⑧安庆陷落
⑨天京陷落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1851-1864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一单元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单元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开端

国近代化的探索
经济上:
政治上
思想文化上: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追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科学化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
西方殖民侵略
严重的内忧外患
落后的大清帝国需要一场
变革
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洋务运动


“洋”原意外国,“洋务”即指一切涉及外国的事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指军事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指清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指先进的武器)。
——摘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864年)
李鸿章在信中提出“自强”,是因为当时清朝面临怎样的危机?
1840年:鸦片战争
1842年:南京条约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北京条约
内外交困
1、背景: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②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等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3、代表:
中央:奕??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1832~1898)中国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满族。爱新觉罗氏。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0年奕詝zhǔ继位,年号咸丰。次年,奕
?封恭亲王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直隶也有少数农民起来响应,恭亲王就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
咸丰帝去世后,恭亲王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由于他的老道与精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同治七年,恭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
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
恭亲王病重期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曾三次亲临探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恭亲王去世,终年67岁。光绪皇帝亲临祭奠,并辍朝五日。
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的中央主要代表
主要成就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
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
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
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创办湘军、平定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主要成就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
甫或,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
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
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
“十九世纪
世界三大伟人”
主要成就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
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中国近代私人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创立开平武备学堂(即后来的保定军校)
创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
中国第一位照X光的中国“名人”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
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
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意
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参与平定太平天国、
创办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
平定陕甘同治回乱
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
主要成就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
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
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
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等。
洋务运动健将之一,发展重工业
兴办新式教育
创办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等
湖广总督、两江总督
主要成就
完颜崇厚(1826~1893年),清末大臣。姓完
颜,字地山,号子谦,又号鹤槎,内务府镶黄旗
人,河道总督完颜麟庆次子,完颜崇实之弟。道
光年间举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充三口通商大
臣,办洋务。同治年署直隶总督。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后,出使法国谢罪。光绪四年(1878年)出使俄国,擅自与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因此被弹劾入狱,后降职获释。
创设天津机器制造局
直隶总督
主要成就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等
2、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3、代表:
中央:奕??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4、主张
“自强”
、“求富”
地主阶级
洋务派
6、根本目的:
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7、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5、口号|目标:
“师夷长技”
一位晚清官员的日记——
为此,洋务派采取了哪些措施?
当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时,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看来,我军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必须给他们配备洋枪洋炮。可要从外国买,实在太贵了……那该怎么办呢?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1861年
安庆军械所
(曾国藩)最早的近代兵工厂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1867年
天津机器局
 
(崇厚)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
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规模
最大的新式军工企业
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1、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是清末最早的官办的制造近代军事武器的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创办,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曾孕育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更因为中国第一炉钢,第一艘兵轮,第一艘潜艇,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批远洋考察团等72个第一,而被誉为中国第一厂,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
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场景画像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车间以蒸汽机为动力,以机器为工具进行生产
江南制造总局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机器生产
由清末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福州船政局
1873年
上海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煤矿
1890年
汉阳铁厂(张之洞)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
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
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
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1888年
湖北织布局(武昌
张之洞)当时全国最大的织布厂
1872年轮船招商局
(规模最大)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成立于上海,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招商局开办后一直遭受外国轮船公司的压制,许多爱国商人主动将货物交给招商局承运,帮助招商局站稳了脚跟。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1873—1893年,获利白银六百多万两,但大多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前临汉江,后靠龟山,由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1893年建成投产,有大小十个分厂,是当时亚洲第一大钢铁联合企业。图为1894年7月3日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自主学习
1.19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北边疆遭到哪些国家的威胁?
2.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谁收复新疆?在哪年建立新疆行省。3.12.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了哪几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什么机构对新建海军进行管理。
4.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北、东南边疆的管理分别设置什么机构?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占据新疆大部分地区
188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西北
塞防危机
1879年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1867年美国侵略台湾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
东南
海防危机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2、建立新式海陆军,巩固边防
鸦片战争时清军装备
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建立新式陆军:
洋务运动后期清军装备
解决西北塞防危机: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1878年成功收复新疆。
184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使用的装备新式武器和采用新式训练的清军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878年,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力主归复新疆。
福建水师(福建马尾)
南洋水师(上海、南京)
北洋水师(威海卫、旅顺大连)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创建的新式海军舰队,于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正式成立,规模一度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
镇远舰(模型)
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
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1885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解决东南海防危机:
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做了哪些事情?(19世纪60年代起)
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于1912年
更名为北京大学
3、发展文化教育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设立
(最早的新式学堂)
1872年,首批30名赴美留学幼童
洋务派派遣的留学生有后来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
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成就)
领域
主要内容
代表
经济
创办近代军事企业(“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教育
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京师同文馆
军事
组建新式洋枪队;
初步建成南洋、北洋、广东、和福建四支近代海军;
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核心
核心
辅助
补充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
和民用企业
发展文化教育
建立新式海陆军,巩固边防
军事近代化
工业近代化
交通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
材料一:
1、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地位)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车间以蒸汽机为动力,以机器为工具进行生产
江南制造总局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之初巨大的赢利,促使一些与洋务官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的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机器生产,这些商办企业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三: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指近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私人投资兴办的企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样看待他的说法?
观点: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练兵”和“海军”都是治标不治本。
评价: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富强。
4、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消极/失败原因)
  成功之处(积极影响):
不足之处(局限性):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地位)
1、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军事近代化
工业近代化
交通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洋务运动成功了吗?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四、洋务运动的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失败!
四、洋务运动的结果
失败的标志: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以及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
启示:
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改革,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