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7 08: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教学课件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五单元
国共对立
从国共合作到
第五单元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目录
前言

国共合作的实现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党右派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前言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经过两年多的征战,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统一。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成功?它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革命运动关系如何?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第15课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
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
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孙中山在经过
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
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国共合作的实现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
C
知识点
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天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D
知识点
1923年6月共产党“三大”同意国共合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国共合作的“区分”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周恩来(1898-1976)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D
知识点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周恩来(1898-1976)

北伐胜利进军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
一全国。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北伐胜利进军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北伐军部司令蒋介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C
知识点
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吴佩孚在这里部署了十万部队。北伐军顺利攻下长沙后,在湖北境内粤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接连遭遇吴佩孚的重兵抵抗。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
知识点
时间
目的
对象
初期主
要战场
主要
战役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汀泗桥、贺胜桥(第四军独立团、叶挺)
结果
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在上海发动三次武装起义。
北伐胜利进军
叶挺,广东惠阳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侍卫营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作为北伐军的主力先锋,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人物扫描
叶挺(1896-1946)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C
知识点
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到1926年11月底,湖
北伐战争形势图
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城市全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宽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运输队等。这表明(
)。
B
知识点
问题思考
结合本课内容,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答: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工农群众运动的配合。国民革命军的艰苦战斗和牺牲。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和北伐准备了大量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不得人心。

国民党右派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
背叛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
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
“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
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
国民党右派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
知识点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C
知识点
课后活动
答:可提供黄埔军校杰出毕业生的名录,供学生选取,展开资料搜集。
1.黄埔军校人才辈出,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一大批高级将领。搜集资料,讲讲他们的事迹。
答:通过阅读,使学生体会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深切体验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2.课后阅读有关北伐战争的故事,体会北伐将士英勇斗争的精神。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蒋介石一手策划下,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的血腥屠杀,死亡100多人,受伤者无数。随后,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就有300多人遇难,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知识拓展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教学课件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