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 (山东专用)(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地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 (山东专用)(Word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7 08:42:21

文档简介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山东2021真题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答案】B
【分析】从图中看,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A、D错;该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东西两岸差别不大,C错;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能够减弱风沙侵蚀,B正确。故选B。
山东2021模拟
一、单选题
(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三模)库木库勒地区(下图)在三叠纪末期上升成陆,中新世以后,形成地堑性湖盆。随着地壳的差异性抬升,逐渐引起了湖盆内部的多处分裂,气候趋于干旱,风力增强。区内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几乎无冰川分布。中部山麓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泉水出露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泉水出露带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A.背斜
B.向斜
C.褶皱隆起带
D.断层
2.地壳差异性抬升对该区湖泊演化的影响有(

A.湖泊面积增大
B.湖水盐度减小
C.湖泊深度增加
D.湖泊数量增多
【答案】1.D
2.D
【分析】1.该区覆沙层广布,地表物质松散,
易使冰雪融水及天然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在地下水运动过程中碰到断层构造,水沿断层线上涌出露形成泉,D正确。背斜、向斜、褶皱隆起带均无法使地下水出露,A、B、C错误。故选D。
2.由于地壳抬升,库木库勒地区湖盆分裂成多个湖盆;地形对海洋气流的阻挡加强,气候变干,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湖水盐度增大,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盐湖;A、B错误,D正确。湖泊分裂,气候变干,湖泊深度不会增加,C错误。故选D。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三模)
某地质考察队对我国某地进行考察,测得同一剖面上500米范围内甲、乙、丙三地的一月份平均气温和同一岩层的海拔高度(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区域地貌类型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山
D.向斜谷
【答案】D
【分析】由甲乙丙三地的1月气温高低可知,该地地形中间低、南北两侧高,为山谷地形;图中显示该地同一岩层中间低,两侧高,为向斜构造,所以区域地貌为向斜谷,故选D。
(2021·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三一模)黄河口属弱潮多沙的强堆积型河口。黄河与潮流共同作用导致的盐淡水交汇使来自黄河的大量悬沙沉降,在黄河口形成巨大的拦门沙(下左图),一年中大致枯水期侵蚀大于堆积,丰水期堆积大于侵蚀。下右图为左图中从甲到乙不同年份的模拟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4.黄河拦门沙(

A.面积一直增大
B.面积稳定不变
C.海拔逐渐升高
D.前沿坡度变化不大
5.拦门沙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出(

A.潮流侵蚀减弱
B.沉积总量增加
C.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
D.气候变化
【答案】4.D
5.B
【分析】4.从图2中可知拦门沙从1984至1988年前沿离河口距离越来越远,平均海拔整体在波动性变化,不同部位的海拔变化不一致,C错;说明面积整体是在扩大的,但是从材料中可知枯水期与丰水期主要河流外力作用不一,面积存在差异,A、B错;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拦门沙的前沿坡度变化不大,即D正确。
5.从上题分析可得拦门沙整体面积在扩大,说明沉积作用明显,泥沙沉积量增大,B正确;从时间来看,这段时间拦门沙面积增大,泥沙沉积量大主要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含沙量增大所致,潮流侵蚀、
年径流量、气候变化小,影响小,A、C、D错。故选B。
(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冰蚀谷
B.风蚀谷
C.断层谷
D.张裂谷
【答案】C
【分析】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是台湾岛,中部是中央山脉,该地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带消亡边界,中央山脉与东部海岸带间的断层活动多,不可能是张裂带;台湾是湿润气候,不会有风蚀谷;地处低纬区,山脉海拔较低,无冰蚀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三模)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火山喷发是热点在地表的重要表现。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北美大陆下面的热点上方,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黄石公园发生了由同一热点引发的三次大型火山喷发,如下面左图所示。下面右图示意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过去的200万年间美洲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8.正确表示右图所示湖泊形成过程的是(

A.内力作用—地面隆起—火山碎屑喷出—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B.内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地面隆起—外力沉积—积水成湖
C.内力作用—地面隆起—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D.外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答案】7.D
8.A
【分析】7.据图可知,三处火山大致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且形成时间上,西南方向的形成时间更早,东北方向的形成时间更晚,根据热点的定义: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热点是固定的,那么形成的火山位置发生改变只有可能是板块的移动导致火山的位置不同,据此可知,板块的移动方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湖泊是洼地积水而成,洼地不可能是外力沉积而来,B错误;据材料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分析,由于内力作用,大量岩浆上升,导致地面隆起,火山灰、火山碎屑沿着两个湖泊所在的位置的地下裂隙喷出喷出,火山喷发结束后,经过地质变迁(地面下陷),形成洼地,最终积水成湖。A正确;C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二模)
河道来沙系数(ζ)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依据河道来沙系数将水沙运动状态划分为水少沙多(≥0.011)、水沙协调(0.009≤ζ<0.011)与水多沙少(<0.009)3种状态.水沙搭配关系越不协调,越容易导致河道冲刷或淤积.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头道拐水文站位置及各季节来沙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头道拐水文站河道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头道拐水文站不同季节水沙不协调引起的河道冲淤状态是(

A.春季冲刷
B.夏季淤积
C.秋季冲刷
D.冬季淤积
11.导致头道拐水文站春季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道封冻②风沙入黄③降水产沙④生产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9.B
10.B
11.C
【分析】9.由材料可知,河道来沙系数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由图可知,夏季来沙系数最高,可推测该河道夏季输沙能力最大。该区域地处我国温带季风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输沙能力最大,故选B。
10.由图可知,夏季来沙系数最高,可推测该河道、夏季输沙能力最大,夏季当流速减慢时,大量泥沙淤积,B正确;冬季来沙系数最小,河道输沙能力弱,泥沙沉积少,D错误;春秋季来沙系数较高,输沙能力较大,当流速减慢,泥沙易于沉积,A、C错误。故选B。
11.由图可知,春季来沙系数较高,说明水少沙多。春季降水少,河道解冻,①③错误;春季多大风,附近有沙地,风沙进入河水,导致水中沙多,②正确;春季农作物需要灌溉,生产用水导致河水减少,④正确。故选C。
(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二模)九嶷山地区位于湘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区之一。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不同走向断裂不仅反映了断裂构造的时空演化关系,而且还体现了断裂构造的成矿作用。出露地层依次为海相沉积的Z地层和E地层及浅海台地相沉积的D地层,后期在一些断陷盆地中发育陆相沉积的K地层。区内花岗质岩体出露广泛,自西向东由金鸡岭、砂子岭、西山等岩体组成。下图示意九嶷山地区断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锡矿带易出露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a、b、c、d四处断裂构造,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12.A
13.C
【分析】12.岩层断裂处矿产易出露,①②③④四地中只有①③靠近断裂,B、D错误;由材料可推测,锡矿的成矿条件与内力作用有关,而③位于的E地层为海相沉积的沉积岩层,因外力作用而形成,C错误;①位于花岗岩体断裂附近,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易形成锡矿且锡矿易出露,A正确。故选A。
13.由材料可知,图中Z、E、D、K地层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而a、b断裂穿过E地层,a、b形成晚于E,d断裂穿过K,d形成晚于K,而c断裂穿过b、d,可知c形成晚于b、d,所以形成最晚的应该是c断裂,故选C。
(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二模)
下图示意某河谷同一断面演变过程,a—e分别为该河谷演变过程中经历的五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河谷演变的先后顺序为(

A.a—b—c—d—e
B.b—c—d—e—a
C.c—a—b—d—e
D.e—d—c—b—a
15.推测河谷演变过程中该地(

A.地壳经历了间歇性下沉
B.河流主流不断向北迁移
C.北岸更容易发生滑坡
D.气候受东南风影响大
【答案】14.B
15.B
【分析】14.本题考查河谷的演变。从材料和图表可得出,随着河谷的演变,阶地会不断的增加,所以阶地少的河谷形态先形成,阶地多的河谷形态后形成,所以河谷演变的先后顺序为b-c-d-e-a,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本题考查对图表的理解与分析。从图中可得出该地区的阶地不断増多,说明地壳经过了间歇性的上升,故A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北岸更容易发生滑坡,气候受东南风的影响大,故CD错误。从材料中可得出,北岸的阶地更加多,说明北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所以河流不断向北侵蚀,故河流主流不断向北迁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二模)
长江源头的干流河段通天河,为典型的料状河道,河谷宽阔且顺直,沙洲和浅滩众多。某研学小组经过一年的调研,发现河道内群体沙洲易受到漫滩水流影响发生横向或斜向切割,使大沙洲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子沙洲。下图分别为水流切割沙洲示意图及本次研学小组拍到的沙洲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河段沙洲切割每年开始于(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17.推断造成沙洲切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沙洲切割的主要形式是(

A.沙洲两侧水位高低横向切割
B.沙洲两侧河道深浅横向切割
C.沙洲两侧水位高低斜向切割
D.沙洲两侧河道深浅斜向切割
18.沙洲切割易造成(

A.河道主槽摇摆变动
B.河道的弯曲度变大
C.河道内的汊道减少
D.子沙洲的面积扩大
【答案】16.B
17.C
18.A
【分析】16.通天河位于青藏高原,河流补给形式主要为冰雪融水,5月份气温回升,冰雪开始融化,水量开始增大,因此沙洲切割每年开始于5月,B正确。1月气温低,无冰雪融化,A错误。7月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很大,切割最严重,C错误。10月气温降低,冰雪融化量减少,D错误。故本题选B。
17.该河段宽阔顺直,说明流水侧蚀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右岸侵蚀,左岸堆积。由图可知,斜向切割和横向切割的水流均自河流右岸流向左岸,主要原因是受侵蚀作用影响,水流主要向右岸汇聚,使得右岸水位高于左岸(水往低处流),排除BD。洪水期水流发生漫滩冲刷,其冲刷以及切割过程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趋向于沿河道纵向方向的斜向切割(与河流流向大体一致)更为普遍,C正确,A错误。故本题选C。
18.切割频繁会加宽沙洲之间的水道,容易导致河流主槽发生变动,A正确。沙洲位于河流中央位置,与河道的整体弯曲度无关,B错误。大沙洲不停被河水切割成几个子沙洲,子沙洲再被分裂切割,导致河道内的汊道变多,子沙洲面积减少,CD错误。故本题选A。
(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三模)
冰碛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有冰碛碎屑物汇合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标形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波堆藏布谷地分布有面积较大
的冰碛丘陵(下图左)。下图右为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示意图。死冰是指冰川前端断开并脱离冰川的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排序正确反映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20.图中(

A.地貌景观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
C.地势起伏大导致死冰消融量差异
D.冰碛丘陵物质由粗到细分异显著
【答案】19.D
20.B
【分析】19.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碛丘陵是发源于死冰之上的冰碛地貌,随着死冰的融化,集中在凹穴中的冰川或冰面湖相沉积,由原先的地势低处一跃而成为地势较高处,即冰碛丘陵,故选项D正确。
20.冰碛丘陵是冰川堆积地貌,不是侵蚀,A错误。随着死冰的融化,冰川搬运的物质会沉积在地势较低处,不管颗粒的大小,因此冰川的堆积作用分选性弱,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因此B正确,D错误。图中冰碛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对死冰消融量影响小,C错误。故本题选B。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二模)
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它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新疆罗布泊楼兰地区发育雅丹地貌,该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研究发现该地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为矮小。下图示意楼兰地区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变化(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楼兰地区雅丹体较为矮小的原因是(

A.夏季降雨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
B.风化作用强烈,雅丹体易被风蚀
C.太阳辐射强,土层干燥,抗风蚀
D.温差大,空气对流显著,风蚀强
【答案】B
【分析】新疆罗布泊地区广泛发育雅丹地貌,其中楼兰地区雅丹相对较为矮小,主要发育于全新世沉积岩上,地表没有植被或松散沉积物等覆盖,地层裸露。楼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这主要是由于罗布泊地区少量且集中的降水、显著的昼夜温差以及强烈太阳辐射等相互作用造成的,A错误,B正确;太阳辐射强,土层干燥,抗风蚀能力差,C错误;温差大,空气对流不显著,D错误;故选B。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二模)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任一级阶地形成时期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地壳稳定-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C.地壳抬升-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22.图中公路选址于T1,河流阶地,主要原因是(

A.保护生态
B.地势低平
C.防御洪水
D.方便农耕
【答案】21.A
22.B
【分析】21.根据材料可知,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河漫滩是由流水堆积形成,这个时期地壳稳定利于堆积,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因此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故选A。
22.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因此阶地平坦,据图可知,T1阶地离河流最近,地势较低,该地位于山区,交通线一般选在地势低平的和缓地带,建设难度小,成本低,B正确;T1阶地地势最低,不利于洪水防御,C错误;交通路线建设可能会破坏生态,A错误;交通线建设主要是方便人们出行,与农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模拟)
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示意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其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①-⑥为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最可能成为油气藏的地点是(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Ⅳ、Ⅴ
24.该地(

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两侧左降右升
B.大致为背斜地质构造
C.甲处岩体可能是花岗岩
D.辉绿岩形成早于生油岩
【答案】23.D
24.A
【分析】23.由材料可知,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图中Ⅳ、Ⅴ上面有辉绿岩,属于圈闭构造,可能成为油气藏,D正确;Ⅲ附近有断层,Ⅰ、Ⅱ也是普通沉积岩层,不是圈闭构造,A、B、C错误。故选D。
24.根据岩层分布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于其左侧岩体,有所下降,相对于其右侧岩体,有所上升,A正确;由材料可知,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B错误;甲处附近有辉绿岩,表明此处有岩浆侵入,受岩浆影响,甲处发生变质作用,岩体可能是变质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误;生油岩形成之后,岩浆侵入生油岩时结晶形成辉绿岩,D错误。故选A。
(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一模)
只要两端呈开口状并通光的洞穴就可以被称为穿洞。张家界的砂岩地貌中共有穿洞5处。天生桥是一种特殊的穿洞地貌,它是继承穿洞发育而成。下图为穿洞和天生桥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穿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溶蚀
C.重力崩塌
D.风力吹蚀
26.天生桥形成过程依次为(

①崖壁两侧洞穴互相贯通②形成扁平洞或额状洞穴③发育顺层岩槽④洞顶继续崩塌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25.C
26.A
【分析】25.冰川作用主要出现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该地区无冰川作用,A错误;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且穿洞出现在岩石内部,风力作用不明显,D错误;流水溶蚀是穿洞形成的前提,但是重力崩塌才是穿洞形成的主要原因,B错误,C正确;故选C。
26.根据图示中的四个环节推断,先发育岩槽和地下发育的小的洞门,再次岩槽加深后,崖壁两侧洞穴互相贯通,第三地下洞穴发育成扁平洞或额状洞穴,最后洞顶继续崩塌,洞穴扩大,形成天生桥,故顺序为③②①④,BCD错误,故选A。
(2020·山东青岛市高三模拟)
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域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每一级夷平面的形成,受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风化作用
D.侵蚀、堆积作用
28.最早形成的是(

A.高原面夷平面
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
D.高原深切河谷区
【答案】27.D
28.A
【分析】27.地壳运动是横断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却不是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A不选。该地位于欧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有些山体地形地貌的确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但却不是每一级夷平面形成的原因,故B项不选。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风化主要是指岩石发生破坏和改变,并不是这种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故C项不选。该系列小题的解答,首先要读懂"夷平面"三个字的具体内涵。所谓的“夷平面”,即指在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有"平坦,使平坦之意,所以夷平面”,即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侵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故选D。
28.地面经过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
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位置最高的,最早形成的高原夷平面,故选A项。
其他的高原盆地、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原则上都晚于高原夷平面,它们依次形成的顺序是,高原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
(2021·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一模)平原地带,河流因受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弯曲。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弯曲变大。如果径流量迅速增大,河道会截弯取直。洪都拉斯境内的乔卢特卡河(下图)上,1998年建成了一座大桥,同年10月,该地遭遇到百年一遇的飓风袭击。飓风过后,人们发现大桥引桥被冲毁,桥身屹立在原地,乔卢特卡河却绕桥而行了。5年后,大桥被修复,河水又神奇的回到了桥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受飓风影响,乔卢特卡河改道的原因是(

A.河岸岩性差异大
B.河流落差大
C.飓风风力特别强劲
D.飓风带来强降水
30.飓风过后五年,乔卢特卡河再次改道的主要原因是(

A.兴修水利,开挖河道
B.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两岸地壳不对称抬升
【答案】29.D
30.C
【分析】29.平原地带,河流因受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弯曲,河岸岩性差异大是产生弯曲的原因、不是改道的原因,A错误。河流落差大影响流速,对改道影响较小,B错误。飓风风力特别强劲会影响桥身安全,不会导致改道,C错误。“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弯曲变大。如果径流量迅速增大,河道会截弯取直”,飓风带来强降水,导致裁弯取直,河流改道,D正确。故选D。
30.飓风带来强降水,导致裁弯取直,河流改道,河道变直,飓风过后五年,“平原地带,河流因受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弯曲,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弯曲变大”,可能再次改道,C正确。“兴修水利,开挖河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两岸地壳不对称抬升"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一模)河流泥沙的淤积量与冲刷量之间的差值一般称为冲淤量(为正值,代表淤积大于冲刷;为负值,代表冲刷大于淤积)。下图示意长江口不同水深、不同时间段冲淤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2002~2010年,长江口冲淤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植被覆盖减少
B.入海径流量大幅减少
C.枯水期输沙能力减弱
D.三峡等库坝拦蓄泥沙
32.以5m的水深为界,长江口河段(

A.近岸侵蚀,远岸侵蚀
B.近岸堆积,远岸堆积
C.近岸堆积,远岸侵蚀
D.近岸侵蚀,远岸堆积
33.未来,-5m的水深线可能会(

A.向陆地方向移动
B.向南岸方向移动
C.向海洋方向移动
D.向北岸方向移动
【答案】31.D
32.C
33.A
【分析】31.流域内植被覆盖减少,那么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更多,冲淤量会更大,入海径流量减少会使得河流携带进入海洋的泥沙量减少,冲淤量减少,但是2002-2010年间并没有发生大的气候改变,入海径流量不有会大幅度的减少,题中所问的是2002-2010年间不是单单是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区别,三峡等库坝拦蓄泥沙使入海泥沙量减少,正确,故选D。
32.从图中可知,小于五米的水深冲淤量为正值,大于五米的水深,冲淤量为负值,所以结论是近岸堆积,远岸侵蚀,故选C。
33.未来由于5米以下水深的地方淤积,五米以上水深的地方侵蚀,导致近岸堆积,远岸侵蚀,所以近海的水变浅了,远岸的水变深了,会使得5米的等深线向陆地移动,故选A。
(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一模)
黄河口属弱潮多沙的强堆积型河口。黄河与潮流共同作用导致的盐淡水交汇使来自黄河的大量悬沙沉降,在黄河口形成巨大的拦门沙(图1),一年中大致枯水期侵蚀大于堆积,丰水期堆积大于侵蚀。图2为图1中从甲到乙不同年份的模拟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4.黄河拦门沙(

A.面积一直增大
B.面积稳定不变
C.前沿坡度变化不大
D.海拔逐渐升高
35.拦门沙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出(

A.沉积总量增加
B.潮流侵蚀减弱
C.年径流量增大
D.气候变化
【答案】34.C
35.A
【分析】34.从图2中可知拦门沙从1984至1988年前沿离河口距离越来越远,平均海拔整体在波动性变化,不同部位的海拔变化不一致,D错;说明面积整体是在扩大的,但是从材料中可知枯水期与丰水期主要河流外力作用不一,面积存在差异,A、B错;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拦门沙的前沿坡度变化不大,即C正确。
35.从上题分析可得拦门沙整体面积在扩大,说明沉积作用明显,泥沙沉积量增大,A正确;从时间来看,这段时间拦门沙面积增大,泥沙沉积量大主要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黄河含沙量增大所致,潮流侵蚀
、年径流量、
气候变化小,影响小,B、C、D错。故选A。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
黄河下游河南孟津白鹤镇至山东东明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冲淤变化较大,历来是黄河下游治理的难点。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游荡性河道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该河段游荡性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流湍急,侵蚀能力强②来沙量大,河床不断淤积
③河道深窄,水流速度慢④地形平坦,水流难以约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7.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游荡性河道发生变化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丙乙
D.丁乙甲丙
【答案】36.D
37.B
【分析】36.游荡性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两岸土质疏松,易于沖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使河床堆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此外,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河面突然放宽,流速急剧减小,泥沙大量落淤,也会形成游荡性河道,故②正确;据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水速较缓,故①错误;游荡性河道横断面比较浅,床面上漫布沙洲,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同时河道如果较深不利于游荡,故③错误;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易散开,故④正确;本题选②④,即D选项。
37.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大坝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比修建前平缓;受水库季节性放水的影响,下游河床受到流水侵蚀作用,河床下降;减轻游荡状况,河道逐渐合井,故根据图片,从河道多变化成河道少的规律选择,该河段游荡性河道发生变化的顺序是甲丁乙丙,故选B。
(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孤东近岸海城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该区城拥有大量土地与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被食产区和产油区。如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孤东海域岸线197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是(

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
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
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
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
39.图示①~④处距黄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0.为减缓岸线后退对油田生产的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是(

A.黄河调水调沙
B.河口人工改汊
C.上游大坝修建
D.流域植树造林
【答案】38.A
39.D
40.B
【分析】38.图示1976~1986年较1986~1996年5m等深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距离大,故冲淤变化规律是强淤积~弱淤积,1996~2002年较2002~2014年5m等深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小,故淤变化规律是弱侵蚀~强侵蚀,故选A项。
39.图示1976~2014年间,④处5m等深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故④处一直以淤积为主,可推出④处最靠近黄河河口三角洲,故选D项。
40.黄河调水调沙具有季节性且时间短,难以对河流入海沙量造成重大影响,排除A项。上游修建大坝以及流域植树造林会减少入海泥沙,进而造成海水侵蚀海岸,排除C项和D项。河口人工改汊可引导泥沙向北注入孤东海域增加孤东海域泥沙淤积,减少海岸侵蚀,故选B项。
二、综合题
41.(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某地黑土流失触目惊心,局部地区在春季3~4月份的融雪期(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融雪造成的黑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某科研机构在该地进行融雪侵蚀实验,模拟相同融雪径流量为3.7L/min条件下,土壤解冻深度分别为1cm、2cm、3cm的三次融雪实验侵蚀率(一定的径流量条件下,单位时间土壤的侵蚀量),绘制了侵蚀率随时间变化图(如下图)。近年来当地农民采取横坡垄作(沿等高线起垄耕作)、秸杆覆盖和留茬耕作(保留作物根和短茎的耕作)等措施,有效减轻了融雪对黑土的侵蚀。
(1)据图归纳不同解冻深度土壤开始大量侵蚀的先后顺序,并简述其原因。
(2)与夏季雨水侵蚀相比该地局部地区春季融雪侵蚀更严重,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述留茬耕作对减轻黑土侵蚀的作用。
【答案】(1)解冻深度越深,土壤开始大量侵蚀越晚。原因:冻结层起隔水层的作用;解冻深度越深,融雪径流下渗越多,大量产生地表径流越晚,开始大量侵蚀越晚。(任答两点)
(2)春季升温快(或昼暖夜冷),夜冻昼融交替变化,使表层土壤疏松,抗冲刷能力减弱;土地完全裸露,缺少植被(或农作物)保护;冻土阻隔,融雪径流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任答两点)
(3)增加地表粗糙度,下渗增多,地表径流流速减慢、流量减少;固定和拦蓄泥土,减轻黑土流失等(任答两点)。
【分析】
(1)读图可知,融雪径流量为3.7L/min的条件下,解冻深度为1cm时,3-4分钟后侵蚀率迅速提高,开始大量侵蚀;解冻深度为2cm时,9-10分钟后开始大量侵蚀;解冻深度为3cm时,13-14分钟后开始大量侵蚀。因此归纳为:解冻深度越深,土壤开始大量侵蚀越晚。因为冻结层起到隔水层的作用,其上为透水层,冻结层不利于水分的下渗,减少对土壤的侵蚀。解冻深度越深,积雪融水下渗并在冻结层以上完成形成含水层的时间越长,产生地表径流的时间越晚。因此,地表径流开始大量侵蚀表土的时间越晚。
(2)从动力因素来看,与夏季降雨形成的径流相比较,似乎春季融雪水量小,变化和缓。但春季受冻土层的阻隔,也能很快形成较大的融雪地表径流;从物质来源因素来看,春季仍有冻土层存在,似乎侵蚀深度有限。但夜间平均气温-6~0°C,白天平均气温3~11°C。夜冻昼融,为侵蚀作用提供了大量疏松的土壤。物质来源的另一个因素是春、夏的植被覆盖状况不同,夏季植被和作物生长茂盛,保持水土的作用明显,使侵蚀作用减弱。
(3)
留茬耕作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减缓、减小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留茬耕作除减缓地表径流外,还能固定表土、拦蓄泥沙,减小地表水的侵蚀作用。
42.(2021·山东烟台二中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丹霞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的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侵蚀沿垂直裂隙发育,形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这种地貌的山体崖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呈现为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块,山块间是悬崖围闭的沟谷,就了众多独特的小尺度生态环境。某地理小组在对上述丹霞地貌考察时发现,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不同山体大多存在着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考察人员还发现,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下图示意丹霞地貌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及某处丹霞山景观图。
(1)说明丹霞地貌山体大多崖壁陡立、山麓平缓的原因。
【答案】山体崖壁沿岩石垂直裂隙发育,裂隙在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下不断扩大;山体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碎屑物质沿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崖壁陡直,山麓平缓的孤岛状山峰。
【分析】由材料可知,广东丹霞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的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侵蚀沿垂直裂隙发育,形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岩石垂直裂隙发育,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垂直裂隙不断扩大;最后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陡崖。风化及侵蚀产生的碎屑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使山麓地形平坦。最终形成崖壁陡直,山麓平缓的地貌。
43.(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铁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穿越沙漠冻土的高原铁路,是连接高原与内地的交通大动脉。然而铁路建成后,高原地区风沙问题成为铁路安全运营的重大隐患,沿线有269.7km的路段(计总路段长的2.62)遭受不同程度的风沙灾害威胁,其中沱沱河铁路段(图1)是风沙危害最严重的路段之一。青藏高原赋存大量粗碎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广布的沙粒。由于该区域风向单一,所以阻沙栅栏、砾石方格等防风沙工程重点设置在了铁路的某一侧,沿路基狭长分布。图2为该路段全年降雨量和风速分布图,图3为该路段起沙风风频图。
(1)指出导致青藏高原粗碎屑物形成沙粒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图示区域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
【答案】冻融、风蚀河床(或河谷)、沙化草地
【分析】材料“藏铁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穿越沙漠冻土的高原铁路”,说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多冻土,地表冻融侵蚀严重,粗碎屑物反复冻融,极易破碎形成颗粒较小的沙粒;图三显示区域盛行西北、偏西风,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将裸露河床的碎屑物质搬运沉积,形成厚厚的沙粒。因此图示区域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包括风蚀河床(或河谷),以及图1显示的沙化草地。
44.(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南岛东岸分布着一条自然形成的沙滩半岛,从远处看像一条细细的飘带在大海中飘荡着,故得名玉带滩。调查发现,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千百年来,处在河海之间细长的玉带滩,不仅没有被海水冲毁,而且其高低、宽窄等形态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东侧沙滩裸露,西侧则分布着森林,充满神奇色彩。下左图示意玉带滩的位置,右图示意玉带滩局部景观。
(1)分析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的原因。
(2)简述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与海岸平行的礁石降低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削弱了海水对玉带滩的侵蚀;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不断沉积下来补充被海水侵蚀掉的泥沙。
(2)河流注入海湾水量的变化、海水潮涨潮落、海水侵蚀和河流沉积强度的变化,使玉带滩高低、宽窄等不断发生变化。
【分析】(1)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与海岸平行的礁石降低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削弱了海水对玉带滩的侵蚀;玉带滩附近有几条河流入海,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不断沉积下来,不断的补充被海水侵蚀掉的泥沙,使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
(2)由于分别来自三条河的泥沙量不一致,使得玉帯滩不同区域的泥沙堆积侵蚀量各不相同,且河流水量有季节变化,输送的泥沙量也有所不同,导致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海水涨潮退潮,不断的侵蚀,使玉带滩高低、宽窄等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45.(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独山子区隶属“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其南部一座孤山上有多个泥火山口。从2019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环境中一道亮丽风景。下图示意独山子区位置及石油涌泉地质成因。
(2)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
【答案】泥火山口所在区域为背斜构造,石油易在此富集;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松散发生破裂;受地层应力挤压作用下,石油从裂隙涌出地表。
【分析】本题结合材料与石油涌泉地质成因示意图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独子山区位于天山与准格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石油资源一般多汇聚在背斜结构;背斜中间新两侧老,顶部易受到张力,严重容易被破坏,岩层松散后发生破裂,使得背斜下蕴藏的石油在岩层压力的作用下从裂隙中涌出地表,形成涌泉景观。
46.(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拜城县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019年5月,地质学家在距离新疆拜城县城西北23千米处的山区里发现了一处全国罕见地盐溶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发育在主要成分是石盐(NaCI、KCl)的盐岩地层中,盐岩是由蒸发海水或湖泊作用沉淀而成的一种沉积岩。研究发现该盐岩地层中还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盐溶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为盐岩天坑和盐溶洞。盐岩天坑南北长约仅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距离天坑约1千米的一处峭壁上有一个盐溶洞,溶洞面积大约500m?,里面约有1000根盐钟乳,它们呈白色结晶状从洞顶倒挂下来,似塔尖、如树杈,形态各异。据研究,形成一根长80cm左右的盐钟乳仅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比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石钟乳要快得多。下图分别为拜城县位置图和溶洞、盐钟乳图。
(1)说出拜城县独特盐岩地层的形成过程。
(2)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相比,指出拜城盐钟乳能够快速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析拜城县盐溶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发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古老的塔里木盆地由海洋逐渐演变为陆地湖泊(潟湖);之后该地气候趋于干旱,湖泊急剧萎缩,湖泊盐度不断增大至大量盐分析出;同时周围山地岩石的风化产物被外力作用搬运到湖中沉积下来。
(2)拜城的盐岩地层中石盐含量大,溶化速度快;比西南地区空气更干燥,结晶速度快
(3)该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盐溶喀斯特地貌规模较小,隐蔽性强;盐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较快且存留时间相对较短。
【分析】(1)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代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在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海水逐渐退去,经历几次海进、海退的反复,最终演变成几个潟湖。大约距今2000万年-2500万年前,炎热的气候让潟湖在强烈蒸发作用下急剧萎缩,随着卤水的积聚浓缩和周围山地岩石风化的电解质不断汇入湖中,最终形成了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的岩盐地层。随后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形成了盐溶喀斯特地貌景。
(2)盐溶喀斯特地貌形成后期气候长期保持干燥,卤水从溶洞壁上渗出后,向下滴落的过程中接触到干热的空气,氯化钠不断结晶、析出形成一系列的晶体,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盐钟乳。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新疆拜城县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地貌形成后不易被人发现;同时“盐岩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溶洞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说明该地貌面积、体积较小,不易被人们发现;因为石盐特有的水溶性,它的形成时间较短(基本上是以百年为单位),不利于人们开发。
47.(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一模)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瑞典和芬兰之间的波罗的海,有一个由5600个岛屿组成的克瓦尔肯群岛,这里的岛屿排列奇特,像洗衣板一样,岛上布满了大量的冰碛物。群岛海拔最高处仅20米。地质考察发现,在远古冰河期,该地区被巨厚的冰川覆盖。随着冰川消融,现在这里的陆地以每年1cm的速度上升,每年会凭空出现约1平方千米的土地。地壳均衡原理认为,该地区陆地上升与地幔中软流层的物质形态有关。下图示意克瓦尔肯群岛位置和景观及地壳均衡原理。
(1)说明一般情况下气候变暖对沿海低地的影响。
(2)根据“地壳均衡原理”推测该地区陆地上升的原因。
(3)推测洗衣板状岛屿的形成过程。
【答案】(1)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造成海岸线退缩。
(2)软流层呈塑性,当地壳受到冰川的重力挤压时,会产生坳陷。冰川逐渐融化,压力逐渐减弱,软流层物质膨胀;原本被冰川压迫的陆地也会因而逐渐反弹抬升。
(3)远古时期该地被冰川覆盖,冰川运动在海底推动着土砂,形成了狭长的带状平行排列的(如洗衣板的)冰碛物;随着冰川消融,陆地反弹抬升,冰碛物浮出海面,形成洗衣板状的岛屿。
【分析】(1)注意“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和岛屿被海水淹没,海岸线退缩。
(2)注意材料信息的解读,在远古冰河期,该地区被巨厚的冰川覆盖,冰川压力巨大,随着冰川消融,这里的陆地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上升。而陆地上升与地幔中软流层的物质形态有关。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可塑性强,当地壳受到其上部巨厚冰川的重力挤压时,会产生坳陷,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压力减弱,软流层物质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膨胀,原本被冰川压迫的陆地会逐渐反弹上升。
(3)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该地岛屿众多,排列奇特,像搓衣板一样,且岛屿上布满了大量的冰碛物,说明搓衣板状岛屿形成受冰川作用的影响。在远古地质时期,该区域受冰川覆盖,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推动土砂,形成狭长的带状平行排列、形状如搓衣板的冰碛物。随着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结合上题中的地壳均衡原理,冰川消融陆地反弹上升,冰碛物浮出海面,从而形成搓衣板状的岛屿。
48.(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布泊楼兰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分布区,区域地势低平,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发育众多内流河,而罗布泊是这些河流的汇流中心。野外调查显示,楼兰地区的雅丹体在黏土质粉砂岩上发育,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但雅丹体表层发生明显软化。黏土质粉砂岩下方为较为疏松的砂质粉砂岩。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多年气象要素月平均变化特征。
(1)推测楼兰地区雅丹体黏土质粉砂岩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楼兰地区雅丹体表层黏土质粉砂岩发生明显软化的原因。
(3)说明黏土质粉砂岩软化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形成的影响。
【答案】(1)该地地势低平,历史上众多内流河(尾流)在此汇聚,流速缓慢,利于黏土等细颗粒物沉积,(后经长期压实)固结成岩而形成。
(2)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降水少但集中,雨水浸润使岩层软化;相对湿度较大,夜晚水汽凝结,利于岩层湿润、软化。
(3)黏土质粉砂岩软化使其抗风蚀能力减弱,促进风蚀作用进行;黏土质粉砂岩侵蚀后,又加剧了出露地表的砂质粉砂岩的侵蚀,因此加速了雅丹地貌的形成。
【分析】(1)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发育众多内流河,而罗布泊是这些河流的汇流中心。河流搬运黏土等颗粒物多,区域地势低平,泥沙易在楼兰沉积,固结成岩,形成黏土质粉砂岩。
(2)明显软化,首先考虑外力作用风化、侵蚀,而地理位置(西北地区)影响气候条件:降水量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由图可知,降水量少但集中,雨水浸润,使岩层软化;由图可知,相对湿度大,夜晚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利于岩层湿润,软化。
(3)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黏土质粉砂岩软化,抗风蚀能力减弱,黏土质粉砂岩被侵蚀,底部的砂质粉砂岩出露继续受侵蚀,加速雅丹地貌形成。
49.(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一个典型的多年冻土地表有一些覆盖物(土壤或植被),这一层一般会季节性的消融和冰冻,温度变化较为剧烈,所以叫活动层。在活动层之下是多年冰封的岩石或土壤,即多年冻土,它们的温度较为稳定,维持在0℃以下。左图为冬季和夏季冻土层与活动层的垂直方向地温分布图。在多年冻土分布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促使裂隙不断扩大,冰体填充裂隙,剖面呈楔状,称为冰楔(右图)。
(1)描述多年冻土区地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
(2)概括冰楔形成的条件。
(3)简述多年冻土区冰楔不断展宽的过程。
【答案】(1)冬季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活动层和冻土层低于0℃,不冻层高于0℃;夏季地温随深度的增加先降后升,活动层和不冻层大于0℃,冻土层小于0℃。
(2)严寒的气候条件;有深入到冻土层(永冻层)中的裂隙;冰楔围岩具有可塑性。
(3)寒冷季节,冻土体积不均衡膨胀,原有的裂隙不断扩大;温暖季节,上部活动层的冰融化,裂隙中注入水分;寒冷季节再次到来,水在裂隙中冻结、膨胀,围岩不断受挤压变形,冰楔不断展宽。
【分析】(1)读图,分层、分类描述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冬季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活动层和冻土层温度在0℃以下,不冻层温度在0℃以上;夏季地温随深度的增加先降后升,活动层和不冻层都在0℃以上,冻土层温度小于0℃。在冻土层一定深度以下,冬季和夏季地温一样。
(2)根据题意可知,在多年冻土分布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再冻结,促使裂隙不断扩大,冰体填充裂隙,剖面呈楔状,所以气候寒冷、冻土层有裂隙,冰楔围岩具有可塑性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3)结合上题分析,冰楔不断拓展与地表活动层有关,与地温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冬季气候寒冷,冻土体积不均衡膨胀,原有的裂隙不断扩大,夏季气温升高,上部活动层的冰融化,裂隙中注入水分;等到冬季再次来临时,水在裂隙中冻结、膨胀,体积增大,围岩不断受挤压变形,这种现象反复出现,多年冻土区冰楔不断展宽。
50.(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热资源是来自于地球内部岩浆、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节能减排、治污降霾、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渭河盆地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2021年3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渭河盆地开展了以“渭河盆地地质和地热资源”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许教授说地热资源可用地温梯度来反映,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下图为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图。
(1)研学小组查阅地质资料发现,渭河盆地自开始形成以来,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地壳垂直运动差异较大。指出渭河盆地区域沉陷过程中岩层发生的变化。
(2)研学小组研究了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图,并计划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该地地热资源分布的因素。说明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进行网上搜索时需输入的“关键词”。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渭河盆地地质状况和地热资源分布等有了深入了解。根据研学成果,他们建议当地旅游部门利用地热资源,沿断层寻找温泉开发旅游项目。说明断层在温泉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1)岩层受力发生形变;超过岩石的强度,会破裂断开;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易出现相对位移。
(2)分布特征:总体分布不均;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沿断层分布。
(3)断层利于地下热能向上输送,使地下水受热;断层又为受热的地下水出露提供通道。
【分析】(1)读图和材料可知,渭河盆地有大幅度的沉陷,地壳垂直运动差异较大,所以可推知,岩层受到强烈的挤压,发生形变,当形变超过岩石的强度,会破裂断开,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沿断裂面易出现相对位移。
(2)分析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可从总体分布和具体分布两方面进行。读图可知,渭河盆地的地热资源总体分布不均,主要沿断层分布,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影响该地地热资源分布的因素包括岩浆位置、断层特点、岩石性质等,所以关键词搜索可以是地热资源、岩浆位置、断层特点和岩石性质。
(3)温泉的产生往往和火山与断层有关。火山爆发时,地球内部大量熔融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喷出岩。可是也有不少岩浆并没有喷出地面,而是停留在接近地表一带。这部分留在地面以下的岩浆,把自己的热量慢慢地散到地层里,使周围的地下水变成热水,断层岩石破碎,使地下热能有很好的向上输送的通道,到达地下水附近,使地下水受热;断层的裂缝又为受热的地下水喷出地表提供通道,然后再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温泉。
51.(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以莎车为中心,分布着该流域年代最早的古城,这里是新疆绿洲文明的发源地。叶尔羌河以喀群为界,分为上、下游。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谷物质结构疏松;下游河段流出山谷出口后形成冲积扇,扇上多汊流发育。下图示意叶尔羌河流域部分河段分布。流域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特别是在下游地区尤其适合于早熟长绒棉和瓜果的生产。
(1)叶尔羌河冲积扇上汊流经常改道分叉,试说明原因。
(2)喀喇昆仑山不断隆升使叶尔羌河冲积扇发生变化,试描述其变化过程。
【答案】(1)叶尔羌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径流量不稳定,夏季多山洪;物质结构疏松,河水含沙量大;河水流出谷口后,失去两边山谷约束,容易漫流改道。
(2)山脉抬升使山前平原相对下降,导致上游落差增大,河流搬运泥沙能力增强;河流出山口后向前堆积,随着时间推移,新冲积扇发育在旧冲积扇上方和前方,使冲积扇变厚变大。
【分析】(1)本题可从河流水文以及地形的角度分析作答。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水主要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径流量较大,多山洪;其次,冲积扇物质结构疏松,河水含沙量大,地势较平坦,而河水流出谷口后,失去两边山谷约束,地势开阔,在汛期容易漫流而改道,所以冲积扇上汊流经常改道分叉。
(2)喀喇昆仑山不断隆升,山前冲积扇所在地段位置相对下降,区域侵蚀基准面下降,上游落差增大,河流的流速增快,侵蚀能力增强,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也增强。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冲积扇覆盖于旧的冲积扇上方和前方,冲积扇的厚度增大,面积增大。
52.(2021·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形成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甲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
(2)说明沙山沟两侧沙山的地质形成过程。
【答案】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受构造(地壳)抬升后;裸露岩层经风化、侵蚀(水蚀、风蚀)形成丘陵台地;颗粒小的沉积物(细沙)被风力作用搬运,覆盖在丘陵台地之上而形成沙山。
【分析】注意材料信息“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形成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由此可知,沙山沟两侧沙山所在区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抬升的影响,基岩出露地表,其裸露岩层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形成丘陵台地;而丘陵台地之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主要是颗粒细小的沉积物受风力作用的搬运和沉积,沙粒沉积于丘陵台地之上,形成沙山。
53.(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火山喷发是热点在地表的重要表现。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北美大陆下面的热点上方,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黄石公园发生了由同一热点引发的三次大型火山喷发,如下面左图所示。下面右图示意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
(1)指出北美西部黄石公园三处火山年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说明右图所示湖泊的形成过程。
【答案】(1)越向东北,年龄越轻(越向西南,年龄越老)。三个火山由同一热点引发,美洲板块向西南移动,较早形成的火山随板块向西南移动。
(2)大量岩浆上升,导致地面隆起;火山灰、火山碎屑沿着两个湖泊所在位置的地下裂隙喷出;喷发结束后,地面下陷,形成洼地;洼地积水成湖。
【分析】(1)据图可知三处火山大致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且形成时间上,西南方向的形成时间更早,东北方向的形成时间更晚。根据热点的定义: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热点是固定的,那么形成的火山位置发生改变只有可能是板块的移动导致火山的位置不同,据此可知,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往西南方向移动。
(2)这类形成过程类题目相对较难,需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情况下倒推可能难度系数会稍微小一些。湖泊——洼地积水而成——洼地是怎么形成的呢?——地表凹凸不平——最开始的平原如何变成凹凸不平?——岩浆的上升导致地面隆起——火山碎屑喷出——火山喷发停止,火山口堵塞积水成湖。顺着这个思路,然后正着梳理答案即可。
54.(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地质学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边滩、河漫滩等位置均发现了沙金颗粒,河流两侧被牛轭湖围绕的古河漫滩是沙金的高富集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迁入使圣母河沙金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1)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图示南部区域含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2)据下图说明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
(3)推测众多圣母河的淘金者选择淘金的季节及原因。
【答案】(1)地处板块交界地区,地壳活动活跃,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内力挤压作用使岩石(层)易发生断裂;南部山地地区降水较多,岩石裂隙易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众多峡谷和裂隙,含有金矿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不断出露。
(2)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水主要流向左岸,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堆积形成边滩;左岸不断被侵蚀,右岸边滩堆积体不断增大,河流逐渐变弯形成面积较大的含沙金河漫滩;在凹岸处水流强烈的侧蚀作用下,河流裁弯取直,弯曲河道与河流分开,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
(3)冬季(或旱季)。该区域虽降水丰沛,但季节变化显著,每年6-8月为当地的旱季,含有沙金的沙滩出露较多,便于开采;同时,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河流水位低,流速慢,开采沙金安全性高。
【分析】(1)注意关键词“地质作用、南部区域、矿石出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该区域处于板块的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南部地区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内力作用也使得南部地区岩层易发生断裂,裂隙发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变化大,加之雨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能力较强,流水侵蚀使得南部地区峡谷和裂隙发育,最终使得含有金矿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出露地表。
(2)本题考查地理过程描述。在①阶段,河流较平直,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流水向左岸侵蚀,左岸的流速快,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在河流右岸不断堆积形成边滩。随着左岸不断侵蚀,右岸不断堆积,河道愈发弯曲,右岸(凸岸)不断堆积形成含沙金河漫滩,在雨季汛期河流强烈的侵蚀作用下,河道裁弯取直形成新的河道,原河道废弃,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
(3)涉水活动的时间应选择在枯水期。所以当地淘金者选择淘金的季节应为当地的冬季(或旱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每年6-8月为当地的旱季,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沙滩出露面积大,便于发现沙金。同时,旱季降水少,多晴天,河流流量小,流速慢,开采沙金的安全性高。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山东2021真题
(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山东2021模拟
一、单选题
(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三模)库木库勒地区(下图)在三叠纪末期上升成陆,中新世以后,形成地堑性湖盆。随着地壳的差异性抬升,逐渐引起了湖盆内部的多处分裂,气候趋于干旱,风力增强。区内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几乎无冰川分布。中部山麓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泉水出露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泉水出露带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A.背斜
B.向斜
C.褶皱隆起带
D.断层
2.地壳差异性抬升对该区湖泊演化的影响有(

A.湖泊面积增大
B.湖水盐度减小
C.湖泊深度增加
D.湖泊数量增多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三模)
某地质考察队对我国某地进行考察,测得同一剖面上500米范围内甲、乙、丙三地的一月份平均气温和同一岩层的海拔高度(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区域地貌类型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山
D.向斜谷
(2021·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三一模)黄河口属弱潮多沙的强堆积型河口。黄河与潮流共同作用导致的盐淡水交汇使来自黄河的大量悬沙沉降,在黄河口形成巨大的拦门沙(下左图),一年中大致枯水期侵蚀大于堆积,丰水期堆积大于侵蚀。下右图为左图中从甲到乙不同年份的模拟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4.黄河拦门沙(

A.面积一直增大
B.面积稳定不变
C.海拔逐渐升高
D.前沿坡度变化不大
5.拦门沙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出(

A.潮流侵蚀减弱
B.沉积总量增加
C.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
D.气候变化
(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A.冰蚀谷
B.风蚀谷
C.断层谷
D.张裂谷
(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三模)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火山喷发是热点在地表的重要表现。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北美大陆下面的热点上方,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黄石公园发生了由同一热点引发的三次大型火山喷发,如下面左图所示。下面右图示意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过去的200万年间美洲板块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8.正确表示右图所示湖泊形成过程的是(

A.内力作用—地面隆起—火山碎屑喷出—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B.内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地面隆起—外力沉积—积水成湖
C.内力作用—地面隆起—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D.外力作用—火山碎屑喷出—外力沉积—地面下陷—积水成湖
(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二模)
河道来沙系数(ζ)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能力与水沙变化关系。依据河道来沙系数将水沙运动状态划分为水少沙多(≥0.011)、水沙协调(0.009≤ζ<0.011)与水多沙少(<0.009)3种状态.水沙搭配关系越不协调,越容易导致河道冲刷或淤积.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头道拐水文站位置及各季节来沙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头道拐水文站河道输沙能力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头道拐水文站不同季节水沙不协调引起的河道冲淤状态是(

A.春季冲刷
B.夏季淤积
C.秋季冲刷
D.冬季淤积
11.导致头道拐水文站春季水沙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①河道封冻②风沙入黄③降水产沙④生产用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二模)九嶷山地区位于湘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区之一。区内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不同走向断裂不仅反映了断裂构造的时空演化关系,而且还体现了断裂构造的成矿作用。出露地层依次为海相沉积的Z地层和E地层及浅海台地相沉积的D地层,后期在一些断陷盆地中发育陆相沉积的K地层。区内花岗质岩体出露广泛,自西向东由金鸡岭、砂子岭、西山等岩体组成。下图示意九嶷山地区断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锡矿带易出露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a、b、c、d四处断裂构造,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a
B.b
C.c
D.d
(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二模)
下图示意某河谷同一断面演变过程,a—e分别为该河谷演变过程中经历的五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河谷演变的先后顺序为(

A.a—b—c—d—e
B.b—c—d—e—a
C.c—a—b—d—e
D.e—d—c—b—a
15.推测河谷演变过程中该地(

A.地壳经历了间歇性下沉
B.河流主流不断向北迁移
C.北岸更容易发生滑坡
D.气候受东南风影响大
(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二模)
长江源头的干流河段通天河,为典型的料状河道,河谷宽阔且顺直,沙洲和浅滩众多。某研学小组经过一年的调研,发现河道内群体沙洲易受到漫滩水流影响发生横向或斜向切割,使大沙洲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子沙洲。下图分别为水流切割沙洲示意图及本次研学小组拍到的沙洲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河段沙洲切割每年开始于(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17.推断造成沙洲切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沙洲切割的主要形式是(

A.沙洲两侧水位高低横向切割
B.沙洲两侧河道深浅横向切割
C.沙洲两侧水位高低斜向切割
D.沙洲两侧河道深浅斜向切割
18.沙洲切割易造成(

A.河道主槽摇摆变动
B.河道的弯曲度变大
C.河道内的汊道减少
D.子沙洲的面积扩大
(2021·山东德州市高三三模)
冰碛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有冰碛碎屑物汇合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标形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波堆藏布谷地分布有面积较大
的冰碛丘陵(下图左)。下图右为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示意图。死冰是指冰川前端断开并脱离冰川的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排序正确反映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20.图中(

A.地貌景观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
C.地势起伏大导致死冰消融量差异
D.冰碛丘陵物质由粗到细分异显著
(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二模)
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它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新疆罗布泊楼兰地区发育雅丹地貌,该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研究发现该地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为矮小。下图示意楼兰地区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变化(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楼兰地区雅丹体较为矮小的原因是(

A.夏季降雨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
B.风化作用强烈,雅丹体易被风蚀
C.太阳辐射强,土层干燥,抗风蚀
D.温差大,空气对流显著,风蚀强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二模)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任一级阶地形成时期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地壳稳定-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C.地壳抬升-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22.图中公路选址于T1,河流阶地,主要原因是(

A.保护生态
B.地势低平
C.防御洪水
D.方便农耕
(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模拟)
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示意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其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①-⑥为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最可能成为油气藏的地点是(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Ⅳ、Ⅴ
24.该地(

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两侧左降右升
B.大致为背斜地质构造
C.甲处岩体可能是花岗岩
D.辉绿岩形成早于生油岩
(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一模)
只要两端呈开口状并通光的洞穴就可以被称为穿洞。张家界的砂岩地貌中共有穿洞5处。天生桥是一种特殊的穿洞地貌,它是继承穿洞发育而成。下图为穿洞和天生桥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穿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溶蚀
C.重力崩塌
D.风力吹蚀
26.天生桥形成过程依次为(

①崖壁两侧洞穴互相贯通②形成扁平洞或额状洞穴③发育顺层岩槽④洞顶继续崩塌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2020·山东青岛市高三模拟)
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域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每一级夷平面的形成,受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风化作用
D.侵蚀、堆积作用
28.最早形成的是(

A.高原面夷平面
B.高原盆地夷平面
C.高原谷地夷平面
D.高原深切河谷区
(2021·山东日照一中高三一模)平原地带,河流因受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弯曲。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得弯曲变大。如果径流量迅速增大,河道会截弯取直。洪都拉斯境内的乔卢特卡河(下图)上,1998年建成了一座大桥,同年10月,该地遭遇到百年一遇的飓风袭击。飓风过后,人们发现大桥引桥被冲毁,桥身屹立在原地,乔卢特卡河却绕桥而行了。5年后,大桥被修复,河水又神奇的回到了桥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受飓风影响,乔卢特卡河改道的原因是(

A.河岸岩性差异大
B.河流落差大
C.飓风风力特别强劲
D.飓风带来强降水
30.飓风过后五年,乔卢特卡河再次改道的主要原因是(

A.兴修水利,开挖河道
B.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两岸地壳不对称抬升
(2021·山东临沂市高三一模)河流泥沙的淤积量与冲刷量之间的差值一般称为冲淤量(为正值,代表淤积大于冲刷;为负值,代表冲刷大于淤积)。下图示意长江口不同水深、不同时间段冲淤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2002~2010年,长江口冲淤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植被覆盖减少
B.入海径流量大幅减少
C.枯水期输沙能力减弱
D.三峡等库坝拦蓄泥沙
32.以5m的水深为界,长江口河段(

A.近岸侵蚀,远岸侵蚀
B.近岸堆积,远岸堆积
C.近岸堆积,远岸侵蚀
D.近岸侵蚀,远岸堆积
33.未来,-5m的水深线可能会(

A.向陆地方向移动
B.向南岸方向移动
C.向海洋方向移动
D.向北岸方向移动
(2021·山东菏泽市高三一模)
黄河口属弱潮多沙的强堆积型河口。黄河与潮流共同作用导致的盐淡水交汇使来自黄河的大量悬沙沉降,在黄河口形成巨大的拦门沙(图1),一年中大致枯水期侵蚀大于堆积,丰水期堆积大于侵蚀。图2为图1中从甲到乙不同年份的模拟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4.黄河拦门沙(

A.面积一直增大
B.面积稳定不变
C.前沿坡度变化不大
D.海拔逐渐升高
35.拦门沙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出(

A.沉积总量增加
B.潮流侵蚀减弱
C.年径流量增大
D.气候变化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一模)
黄河下游河南孟津白鹤镇至山东东明高村河段为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冲淤变化较大,历来是黄河下游治理的难点。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游荡性河道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该河段游荡性河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流湍急,侵蚀能力强②来沙量大,河床不断淤积
③河道深窄,水流速度慢④地形平坦,水流难以约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7.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游荡性河道发生变化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丙乙
D.丁乙甲丙
(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孤东近岸海城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该区城拥有大量土地与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被食产区和产油区。如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孤东海域岸线197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是(

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
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
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
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
39.图示①~④处距黄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0.为减缓岸线后退对油田生产的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是(

A.黄河调水调沙
B.河口人工改汊
C.上游大坝修建
D.流域植树造林
二、综合题
41.(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某地黑土流失触目惊心,局部地区在春季3~4月份的融雪期(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融雪造成的黑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某科研机构在该地进行融雪侵蚀实验,模拟相同融雪径流量为3.7L/min条件下,土壤解冻深度分别为1cm、2cm、3cm的三次融雪实验侵蚀率(一定的径流量条件下,单位时间土壤的侵蚀量),绘制了侵蚀率随时间变化图(如下图)。近年来当地农民采取横坡垄作(沿等高线起垄耕作)、秸杆覆盖和留茬耕作(保留作物根和短茎的耕作)等措施,有效减轻了融雪对黑土的侵蚀。
(1)据图归纳不同解冻深度土壤开始大量侵蚀的先后顺序,并简述其原因。
(2)与夏季雨水侵蚀相比该地局部地区春季融雪侵蚀更严重,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简述留茬耕作对减轻黑土侵蚀的作用。
42.(2021·山东烟台二中高三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丹霞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的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侵蚀沿垂直裂隙发育,形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这种地貌的山体崖壁陡立,没有山脊相连,呈现为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块,山块间是悬崖围闭的沟谷,就了众多独特的小尺度生态环境。某地理小组在对上述丹霞地貌考察时发现,丹霞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但不同山体大多存在着山麓和山顶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考察人员还发现,许多峡谷中热带物种所占比重较同纬度其他区域高,尤其在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形成了“沟谷雨林”。下图示意丹霞地貌孤立山块植被垂直分异及某处丹霞山景观图。
(1)说明丹霞地貌山体大多崖壁陡立、山麓平缓的原因。
43.(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铁路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穿越沙漠冻土的高原铁路,是连接高原与内地的交通大动脉。然而铁路建成后,高原地区风沙问题成为铁路安全运营的重大隐患,沿线有269.7km的路段(计总路段长的2.62)遭受不同程度的风沙灾害威胁,其中沱沱河铁路段(图1)是风沙危害最严重的路段之一。青藏高原赋存大量粗碎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广布的沙粒。由于该区域风向单一,所以阻沙栅栏、砾石方格等防风沙工程重点设置在了铁路的某一侧,沿路基狭长分布。图2为该路段全年降雨量和风速分布图,图3为该路段起沙风风频图。
(1)指出导致青藏高原粗碎屑物形成沙粒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图示区域风沙活动的主要沙源。
44.(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南岛东岸分布着一条自然形成的沙滩半岛,从远处看像一条细细的飘带在大海中飘荡着,故得名玉带滩。调查发现,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千百年来,处在河海之间细长的玉带滩,不仅没有被海水冲毁,而且其高低、宽窄等形态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东侧沙滩裸露,西侧则分布着森林,充满神奇色彩。下左图示意玉带滩的位置,右图示意玉带滩局部景观。
(1)分析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的原因。
(2)简述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45.(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独山子区隶属“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其南部一座孤山上有多个泥火山口。从2019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环境中一道亮丽风景。下图示意独山子区位置及石油涌泉地质成因。
(2)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
46.(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拜城县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019年5月,地质学家在距离新疆拜城县城西北23千米处的山区里发现了一处全国罕见地盐溶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发育在主要成分是石盐(NaCI、KCl)的盐岩地层中,盐岩是由蒸发海水或湖泊作用沉淀而成的一种沉积岩。研究发现该盐岩地层中还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盐溶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为盐岩天坑和盐溶洞。盐岩天坑南北长约仅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距离天坑约1千米的一处峭壁上有一个盐溶洞,溶洞面积大约500m?,里面约有1000根盐钟乳,它们呈白色结晶状从洞顶倒挂下来,似塔尖、如树杈,形态各异。据研究,形成一根长80cm左右的盐钟乳仅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比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石钟乳要快得多。下图分别为拜城县位置图和溶洞、盐钟乳图。
(1)说出拜城县独特盐岩地层的形成过程。
(2)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相比,指出拜城盐钟乳能够快速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析拜城县盐溶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发现的主要原因。
47.(2021·山东日照市高三一模)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瑞典和芬兰之间的波罗的海,有一个由5600个岛屿组成的克瓦尔肯群岛,这里的岛屿排列奇特,像洗衣板一样,岛上布满了大量的冰碛物。群岛海拔最高处仅20米。地质考察发现,在远古冰河期,该地区被巨厚的冰川覆盖。随着冰川消融,现在这里的陆地以每年1cm的速度上升,每年会凭空出现约1平方千米的土地。地壳均衡原理认为,该地区陆地上升与地幔中软流层的物质形态有关。下图示意克瓦尔肯群岛位置和景观及地壳均衡原理。
(1)说明一般情况下气候变暖对沿海低地的影响。
(2)根据“地壳均衡原理”推测该地区陆地上升的原因。
(3)推测洗衣板状岛屿的形成过程。
48.(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布泊楼兰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分布区,区域地势低平,历史上塔里木盆地发育众多内流河,而罗布泊是这些河流的汇流中心。野外调查显示,楼兰地区的雅丹体在黏土质粉砂岩上发育,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但雅丹体表层发生明显软化。黏土质粉砂岩下方为较为疏松的砂质粉砂岩。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多年气象要素月平均变化特征。
(1)推测楼兰地区雅丹体黏土质粉砂岩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楼兰地区雅丹体表层黏土质粉砂岩发生明显软化的原因。
(3)说明黏土质粉砂岩软化对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形成的影响。
49.(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一个典型的多年冻土地表有一些覆盖物(土壤或植被),这一层一般会季节性的消融和冰冻,温度变化较为剧烈,所以叫活动层。在活动层之下是多年冰封的岩石或土壤,即多年冻土,它们的温度较为稳定,维持在0℃以下。左图为冬季和夏季冻土层与活动层的垂直方向地温分布图。在多年冻土分布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促使裂隙不断扩大,冰体填充裂隙,剖面呈楔状,称为冰楔(右图)。
(1)描述多年冻土区地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
(2)概括冰楔形成的条件。
(3)简述多年冻土区冰楔不断展宽的过程。
50.(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热资源是来自于地球内部岩浆、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节能减排、治污降霾、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渭河盆地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2021年3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渭河盆地开展了以“渭河盆地地质和地热资源”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许教授说地热资源可用地温梯度来反映,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下图为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图。
(1)研学小组查阅地质资料发现,渭河盆地自开始形成以来,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地壳垂直运动差异较大。指出渭河盆地区域沉陷过程中岩层发生的变化。
(2)研学小组研究了渭河盆地地温梯度平面分布图,并计划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该地地热资源分布的因素。说明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研学小组查阅资料进行网上搜索时需输入的“关键词”。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渭河盆地地质状况和地热资源分布等有了深入了解。根据研学成果,他们建议当地旅游部门利用地热资源,沿断层寻找温泉开发旅游项目。说明断层在温泉形成中的作用。
51.(2021·山东烟台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以莎车为中心,分布着该流域年代最早的古城,这里是新疆绿洲文明的发源地。叶尔羌河以喀群为界,分为上、下游。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谷物质结构疏松;下游河段流出山谷出口后形成冲积扇,扇上多汊流发育。下图示意叶尔羌河流域部分河段分布。流域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特别是在下游地区尤其适合于早熟长绒棉和瓜果的生产。
(1)叶尔羌河冲积扇上汊流经常改道分叉,试说明原因。
(2)喀喇昆仑山不断隆升使叶尔羌河冲积扇发生变化,试描述其变化过程。
52.(2021·山东泰安肥城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6月,敦格铁路全线完工,其中重难点工程沙山沟特大桥是我国唯一一座穿越活动性沙漠的桥梁。沙山沟原为阿尔金山山前洪积平原,后受构造运动和季节性洪水冲刷形成沟谷。沙山沟两侧是高50m以上的沙山,其基底为剥蚀丘陵台地,上覆沙层厚度仅有0.5~10m,沙山沟内部地表分布着大量砾石和低矮的沙丘。甲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下图示意敦格铁路经过的局部区域图。
(2)说明沙山沟两侧沙山的地质形成过程。
53.(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火山喷发是热点在地表的重要表现。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北美大陆下面的热点上方,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黄石公园发生了由同一热点引发的三次大型火山喷发,如下面左图所示。下面右图示意在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
(1)指出北美西部黄石公园三处火山年龄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说明右图所示湖泊的形成过程。
54.(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地质学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边滩、河漫滩等位置均发现了沙金颗粒,河流两侧被牛轭湖围绕的古河漫滩是沙金的高富集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迁入使圣母河沙金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1)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图示南部区域含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2)据下图说明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
(3)推测众多圣母河的淘金者选择淘金的季节及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