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7 18:0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2012.6
本试卷共22题,满分l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充pèi ▲ ②派qiǎn ▲ ③无xiè ▲ 可击 ④坦荡如dǐ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感”从哪里来?当然从生活中来。我们都生活在丰富多采的世界里,只要睁大眼睛去关注它,敞开胸怀去拥抱它,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它,就会有收获。有些同学觉得生活很枯躁,没有让人震憾的地方,没有什么感受可写。其实,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许多感受就会由然而生。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 ▲ 。 (韩愈《马说》)
② ▲ ?怅望青田云水遥。 ( ▲ 《池鹤》)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 。 (李商隐《无题》)
④无丝竹之乱耳, ▲ 。 (刘禹锡《陋室铭》)
⑤ ▲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 ▲ 》)
⑥ ▲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爱惜芳心莫轻吐, ▲ 。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4.名著阅读。(5分)
(1)《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雠,血染浔阳江口!
以上这首词出自谁人之手?此人写这首词时是何境遇?(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个段落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用简洁的语句另外叙述一个他的故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一位同学演讲词中的片段,其中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3分)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梦想才会飞翔。我是一个喜欢梦想的少年,曾经梦想成为一名教师,挥动着手中的教棒,不厌其烦,为一名又一名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曾梦想成为一个明星,在聚光灯闪烁的舞台之上,让“粉丝们”为我呼吁,为我鼓掌,为我疯狂;曾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用笔在纸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让所有爱书之人为我陶醉。所以,梦想也不能好高骛远。
①删掉与文段中心意思不一致的一个句子 ▲ 。
②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 ”一词。
③文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 ▲ ”改为“ ▲ 。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4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8题。(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2分)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 不必若余之手录
以中有足乐者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
C 言和而色夷 D 无奔走之劳矣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7.画线句对“同舍生”进行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9题。(4分)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孔乙己》与《变色龙》相关文段,回答10 -12题。(8分)
【甲】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已,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
“这条狗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条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0.孔乙己为什么要“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呢?从中可见他是怎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揣摩【乙】文结尾“裹紧”、“径自”两词,说说它们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怎样的心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有过一个重要的概括‘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的戏剧的看客’,契诃夫通过《变色龙》告诉我们旧俄国也是如此。”联系【甲】【乙】两文说说你对上面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说明文文段,回答13-16题。(9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⑦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⑧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3.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墓碑后面的字》一文,完成17—21题。(15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扣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二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17.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你联系全文,说说墓碑的“特殊”之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一句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看到“妈妈我想你”这五个字,作者感到“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之所以有这种感觉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对母亲的依恋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人认为,作者写作此文最主要的并不是为了说明一个孩子对母爱的渴望,也不是为了表明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联系全文做简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22.作文。(60分)
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愉快地走进了“文学、民俗、科学、建筑、动物、长征”的世界。沉醉于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兴味盎然的事物曾让我们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如:昆虫、花卉、乒乓球、小提琴、集邮、兵器.民俗风情、科学小发明、户外旅游、亲情友谊……
请以“沉醉于_______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
(4)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