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一)
预习检测
请学生读课文,正音断句,理解黑体字含义。
遥岑(cén)/远目
玉簪(zān)/螺髻(jì)
把/吴钩/看了(liǎo)
休说/鲈鱼/堪脍(kuài)
求田/问舍(shè)
揾(wèn)/英雄泪
全班齐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
本词上阙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图景,面对这样的图景作者有何举动?
2.“登临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绪?
3.
下阙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
4.
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三句?
(二)
研读课文
2.“登临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绪?
对自己英雄落寞,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对自己寻国南归,不受重用,反见猜忌的酸楚;
对南宋国势衰颓,偏安一隅,不求复国的愁恨;
(二)
研读课文
3.
下阙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
(二)
研读课文
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4.
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三句?
自伤壮志难酬,生无知己,得不到同情和慰藉。
亦与上阙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二)
研读课文
(三)
诵读回顾
因声求气,回顾感知,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读上阙写景应低沉舒缓,动作描写应畅快激愤。
读下阙张翰与许汜的典故时应流露出不屑,刘备典
故应厚重,以示看重。
最后读桓温的典故与自我感慨时应沉痛舒缓。
(四)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本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一)预习交流
1、请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字音、分断句。
2、全班齐读课文,小组内交流本词大意,疏通典故本意。
(二)课文研读
1、词的上阙运用了那些典故?有何用意?
孙仲谋
三国有为之主
英雄有为
刘
裕
南朝开国皇帝
英雄有为
用意:对英雄人物建功立业,名垂后世,不枉此生的仰慕、赞赏。
宋文帝(南
朝)
草率出兵
北伐中原
大败而归
霍去病(汉
将)
封狼居胥
年轻有为
战功赫赫
用意:霍去病为国灭胡,有备而战,建立赫赫功勋;宋文帝意图恢复,草率出兵,落得惊慌失措,大败而归。通过对比,借古讽今,批评了当时韩侂胄只想草率起兵,意在
邀功的谬误之举。
(二)课文研读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
拓跋焘(北
魏)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百
国耻所在
姓忘却国耻
用意:通过写百姓忘却国耻,表达作者对朝廷只图偏安,无志复国的无奈与愤懑之情。
(二)课文研读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
廉
颇(战
国)
有意报国
为使所陷
用意:廉颇有志报国,国君在国危之际也能想起他,只是被使者所诬陷;自己有志报国,而朝廷却连一个问询的使者都未曾派来,反衬了作者的伤怀与报国之心的强烈。
(二)课文研读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
本词中,作者将自己的现实经历、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一句一典,以刚健、雄放的的独特风格和繁复、新颖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仍报国无门的无奈愤懑之情和苍凉悲壮之感。
(二)课文研读
3、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如何表达的?
水龙吟做于作者35岁时。当时他率众南归已有12年之久,但朝廷从未给他北上抗金的机会。这年秋天,他登上健康赏心亭,眺望南天,只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阵阵雁啼,这些引发了他无限的忧思。
(三)合作探究
辛弃疾在创作这两首词时,人生处境和心理状态有何异同?
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乐,只是急切的希望去报国杀敌,生怕时不待人,白白老去。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无人理解。
永遇乐做于作者66时。出任浙东安抚使的他本以为镇守重镇能够为北伐积极准备,不想只是鼠辈博名
(三)合作探究
之举,朝廷早已忘记国耻,偏安江南,无意恢复。想到自己南归43年,空怀报国之志而无法施展,对南宋不思复国,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感到了极大愤慨。
(三)合作探究
因声求气,回顾感知,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上阙孙权、刘裕之典故应慷慨激昂,表现仰慕之情;
下阕诵读应厚重低沉、略带颤抖,以示对朝廷的愤懑,和自己的慷慨悲凉。
(四)诵读指导
?辛弃疾是一位非常多产的文人。他的文风多样,你能找出他其他风格的作品吗?
(1)田园词: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FE:《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课外拓展
?(2)闲适词:描写退隐心情与感受。这些词多于旷达中显沉郁,于闲适中显激愤。
FE:《鹧鸪天 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五)课外拓展
?(3)爱情词:寄意高远,别具特色。
FE:《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五)课外拓展
?
完成小册子
背诵本词
(六)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