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 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7 08:2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有的文学体裁,它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格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古诗语句优美,意境深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组描写秋天的古诗。
新课导入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4
xié

zèng

liú

cán

yóu

jìng

jūn

chéng



tiǎo

ào

我会认
jìng
xié
zèng
liú
cán
yóu
ào
jūn
chéng
词语熟读
石径斜
赠刘景文
残菊
犹有
骄傲
君子
橙黄橘绿

tiǎo
tiāo
(挑战)
(挑选)
例:他信心满满地挑(
)选了一个具有挑(
)战性的比赛项目。
tiǎo
tiāo
多音字













我会写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整体感知



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fù),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
/
/
/
/
/
/




注意
节奏哦!
山行
:在山里走。
题目点明诗中描写的是在山中赶路时看到的景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深秋时节的山
产生
诗意:登上秋天的深山,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缭绕的深山之间,隐约可以看见有人家居住。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山行》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主旨归纳
山行
眺望远景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驻足观赏
美丽秋景无比热爱
枫林晚
霜叶红
辽阔深远
秋比春美
层次梳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zhān),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xún)、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等都是他广为流传的名篇。








[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举,向上托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雪斗霜的枝干。




秋末
傲霜凌寒的气概
残荷
残菊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诗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主旨归纳
赠刘景文
秋末特征
荷尽无叶
残菊傲霜
收获的季节
色彩明丽
富有生气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层次梳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夜书所见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jìnɡ)逸(yì),南宋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漂泊在外的人
孤独、思乡之情
蟋蟀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笆
准确地表现了儿童翻动泥土寻找促织的可爱形象,
更令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的生活。
《夜书所见》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描写了梧桐叶、秋风、儿童、篱笆、灯火等景物,抒发了他思念家乡、追忆童年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主旨归纳
近处
梧叶

寒声
秋风

客情
远处
对比反衬更显孤寂
儿童

促织
篱落

灯明
郁闷孤独
倍感亲切
层次梳理
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呢?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深秋季节的景色。《山行》中的“寒山”“霜叶红”等景物体现了深秋的季节特点;《赠刘景文》中“荷尽”“菊残”“傲霜”“橙黄橘绿”等景物带有鲜明的深秋的特点;《夜书所见》中则直接点明了“秋风”,“萧萧梧叶送寒声”这句话也显示出了秋天的特点。


三首诗的作者都是通过描写秋天的不同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极为丰富的感情,这种表达方法称为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田字格中书写本课生字,并默写《山行》。
选取一首古诗,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后作业